一张其萍 TANGELUNWU I谈歌论舞
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几个环节
歌唱艺术是一门表演 的艺术,它是作者与观众(听 众)之间的桥梁,是声乐作品转化为音响流动形态,并直接
与欣赏者发生审美交流的重要环节。声乐艺术审美价值的 体现,必须依靠其表演环节的再创造.才能与欣赏者建立起
审美关系,才能实现声乐艺术最终的审美价值。所以,演唱
者对歌曲的表达就是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因此.演唱者在
演唱过程中。除了要解决发声上的问题外.还应该特别注重
歌曲的整体形象。对作品做出正确诠释、对音乐有足够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具体讲,就是要在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中把
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1.注意熟悉了解分析作品。熟悉作品是演绎歌曲的第
一步,只有对作品内容(包括旋律和歌词)充分了解,才不会
在理解作品的深度上有负担。一酋歌曲如果严格按照谱面 的要求,一板一眼地去表达,用齐唱的形式就很容易做到,
也不会让人反感。可突出个『生表现的独唱形式是不会被这
种单一规范的表达方式所束缚的。熟悉每一个音符、熟悉每
一个乐旬和熟悉每一句歌词是必须做到的。因为只有这样,
在演唱过程中才不会出现音准节奏和歌词方面的障碍。这 也是为歌曲二度创作打好根基的必要条件。 熟悉作品并不只是对作品表面的词曲了解.它应该是
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对原作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能
充分体现歌者的艺术修养。多明戈曾说过:“为了更好地为
作曲家服务,你还必须是音乐家,因为要真正地歌唱,你必
须深刻而细致地研读总谱,谋求解开它所包合【 全部秘密, 明白乐谱背后与旋律线条之间的所有细节。”
在整体把握和真实再现上,“石惟正就声乐表演的整体
把握和真实再现作了如下的分析和论述:1.了解作者的基
本情况以及该作品的写作时期和历史背景。2.用简练的语
言说出该作品的内容主题。3.明确该作品有几个音乐主题,
他们是怎样呈现、发展、对比和再现的。4.弄清该作品的词 性布局和曲式结构。5.分析该作品的多声的织体特点,包括 和声、复凋的语言特点。6.分析和理解该作品中感情的基
调、情绪的起伏、发展和转折的脉络。如是歌剧、清唱剧或影
视插曲,就要熟悉剧情、人物的性格以及戏剧冲突的造成、 发展、和解决。上述要求,正式声乐表演真实性再现的必需
过程,没有这~细致、准确、完整的研读和分析理解过程,获 得表演的真卖眭将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脱离作品的创作内涵,脱离作品的创作背 景,没有熟知和仔细分析作品的重要过程,作品的表达将是
空洞无昧,它没有真实感,更没有说服力,是不会与观众(听
众)产生共鸣的。 2.注意歌唱技巧的稳定。一首歌曲的演绎过程,对于观 众(听众)来说它应该尽量没有遗憾。这就要求歌者在作品
表达过程中,声音状态要稳定。在这一点上,发声技巧娴熟、 心理状态良好的表演者是没有障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具
备完美条件的人总是少数.多数人都正处在不断学习、不断
改进、不断探索的阶段。更何况艺术是无止境的,就算技术
再完美的歌唱家,为了长久地保持自己的良好状态,也需要
坚持练习.不断巩固。提高演唱技巧,对歌者来说是件长久
的事。但在技巧还有待提高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回避自己的 缺陷。量体裁衣是比较实际的,为了使作品听起来更顺畅,
大胆的技术尝试一定要在完全有把握的时候再用。如果没 有十分的把握,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只会画蛇添足,还有可能
破坏掉歌者干辛万苦营造出来的氛围。
所以,在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歌唱技巧的稳定性很
有必要。歇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和能力范围,来确定 用什么样的声音状态贯穿整个作品。这时发声技巧越熟练,
创作的过程中对声音控制的负担就越小。对于作品的演绎,
每个人都希望做到最好,但各自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技术缺
陷,心理恐惧也是技术缺陷的一种。在生理和心理都没准备
好以前,不要尝试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发声状态,保持歌唱技 巧的稳定性,对于歌曲的演绎过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
把握的去运用自己的声音是非常稳妥的,也是很实在的。为 了作品的完整性.保守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大胆而没有把握
的尝试应该留在舞台背后,等到越过技术障碍了,再把它放
到作品里也不迟 当然。对于录制唱片的演唱就可以一遍一
遍尝试,只要在声音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把尝试变成现实也
是有可能的。但技术的提高还是要靠科学的学习方法、靠勤
奋的练习和经验的积累。跨越自身能力的尝试最好在短时
间内.因为长时间技术的不稳定一定会造成嗓音上的破坏,
这是不可取的。 3.注意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个性。歌曲的二度创作要先
找准作品的整体基调。这一点从歌词内容、旋律走向,以及
调性特征中就能得到解决。整个作品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形
象去表达,歌者可以事先做出多种方案加以尝试。在充分熟
知作品的内涵以后,对于演绎者来说.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就成了二度创作的关键步骤了。就像戏剧角色一样,同样的
一个角色.不同的演员去诠释它,呈现出来的感觉是绝对有 差异的。差异决定了个性,有个性的表达才能赋予作品灵
魂,才能使作品鲜活。才能使作品更有生命力。 “著名华裔声乐教授赵梅伯先生就声乐表演的个性与
方针及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个性是属于个人 的,没有个 完全相同的人;这包括人的智慧、观点与表现。
没有个性的艺术家永不会荷晾人的成就.所以说个『
生是艺 谈歌论舞I TANGELUNWU
少儿舞蹈以形象代替思维
;118 关于“少儿舞蹈”方面的创作与编排,如单纯就少儿舞
蹈去谈少儿舞蹈,好象又少点什么。由于我曾长期从事少儿 教育工作,对少儿的言行、思维和表现特征,部有着熟悉的
了解。在这里,我想通过少儿文学的呈现,对少儿舞蹈的编 排,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感受,也许会给从事少儿舞蹈艺术的
同仁有些启发。
少儿心灵纯净,好奇心强,复杂化的思维程序在少儿那
里变得简洁、简单。他们对事物认知,都是从直观的感性中 而来。特别是对来自第…信息的传播,接受力之强.记忆力
之深,效仿力之快都是后天很难改变的。这就对我们从事少
儿舞蹈艺术创作、指导的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
责任感问题。你在这片净土 播下什么样的种子.这种子将
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而在
少儿心灵中留下“少儿舞蹈”的遗感。
在工作中,我有意无意的关注了一下少儿文学的艺术
呈现,仅儿歌而言,其涉及面:人物、动物、植物、自然景物、 家庭用具、交通工具、周围环境等。其特点:段落、句式短小, ■盛承梅
易记;语言朴素、直白、上口;形象单纯。少儿文学如果赋予
它凝重的主题,深奥的哲理,并一味追求与政治挂钩,就注
定它艺术生命的短暂。这也同样适用于少儿舞蹈艺术的呈
现。 少儿对任何一个新的东西,都充满了无限的兴趣和求 知的欲望。对待同一事物,在表情、神态、动作等方面.少儿
与成人有着绝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形式。如成人看书、学习,
都以静态出现,而少儿大多以动态出现。
少儿憧憬的世界,充满了“童趣、童贞、童心”.而这一切 又是一种可爱、无瑕,不掺半点虚假的天真。少儿常从植物
的形状、特征,动物的习性、动作和呜叫等,以拟人化的形式
加以表现。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利用好这个“拟人化”,这对
少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就“透过少儿文学的
呈现”,我想着重谈两点。 第一点:少儿是以形象代替思维。为什么说“少儿是以
形象代替思维”呢?如果我从理论到理论,说了好半天,也许
让人听的一头雾水。我想举几个小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
术家的本钱。好的歌曲是上佳的材料,声音是工具.技巧是
方法,修养是本质。而个性却是原动力,所以缺乏个性的歌 者是不能行之久远的。”在作品整体的大方向找到后,丰富 作品的细节就成了歌曲二度创作的重中之重了。由于现代
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冲击,它的各种表现手法已经被人类社 会慢慢接受,某些表达方式在若干年前是另类,是前卫,发 展到今天却已经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了。这也是社会发展和
时代进步的象征。追求个 的时代衍变出适应这个时代的
演唱法,它比传统意义上的歌唱状态形式更加灵活,更加丰
富。从另一个角度来石,这种现象也带给演绎者更多可能的
发挥空间。 细节上的处理可以有多个方面的体现。比如:歌词的细
微处理(个别字的重音、个别词的语气、整体的语言形象和 语感表达);声音音色处理(明、暗、厚、薄、浑厚、圆润、轻柔、
纤细、响亮、平板等等);个别音的细节处理(装饰音、顿音、
连音、强音和弱音等等);旋律在节奏上的有限发挥(例如在
乐感相节奏速度允许之内的切分处理);歌嘧整体大线条的
对比处理(A段与13段的对比、再现段与陈述段的对比、内 容不同的一二段歌词的情感对比等等)……在创作面前,大
胆的、合乎情理的展开想象,如果抛开观众(听众)的接受程
度,将会有无限的可能。这种观点可能有些夸张.但它能推
动歌者的创新意识,也有可能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在创作
过程中,绝不能扼杀创作者的信心。一个优秀的歌者要懂得 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往往创作的火花只在瞬间产生,个性
的体现也需要灵感的撞击。 4.注意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有
助于即兴的发挥和灵感的涌现。因为,当歌者自然地进入兴
奋状态时,可以通过重视表演增强整体的表现力.更能在短 时间内进入演唱状态 兴奋的演唱状态对歌者非常重要,它
可以在无形中解决很多问题。“兴奋是歌唱的基础……歌者
具有兴奋状态时,精神振奋、信心百倍、胆子大、动力强、注 意力指向集中。从生理上看,当我们兴奋时,腔体通畅:从审 美来看,兴奋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具有美感,自觉地排斥‘装腔
作势’的丑态。从心理上来看,兴奋能充分调动神经作用,而 且还能使声音轻松自如,情感投入.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个
良好的习惯。
演唱时良好的兴奋状态,是歌者需要保持的。有了兴 奋的演唱状态,演绎者往往会进入忘我境界,这时候超常
发挥是不奇怪的,很多即兴的发挥和灵感的涌现都是在这
个时候产生。这种现象在舞台表演和录音实践中经常发 生,很多艺术家很喜欢这种突然冒出的灵感源泉,也很愿
意做这种即兴发挥的尝试。它说明兴奋的歌唱状态是多么
重要。
总之: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应当尽量争取内在美与外
在美相结合,声音美、表情美、形体美相统一,以更好的再现 作品、丰富作品、完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