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曲的二度创作(待发表)

歌曲的二度创作(待发表)

歌曲演唱中的二度创作 ( 吉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 指导教师: ( )

摘要: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无论是器乐或是声乐都必须通过表演

这个环节,才可以将艺术作品的内容、思想及价值传达给欣赏者。

关键词:二度创作、歌曲分析、处理。

音乐,依靠声音向听众表达和传递情感,通过艺术的展现过程,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同时音乐也是一门表演艺术,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同,所以对音乐的再现传递中会融入个人的情感理解,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就是音乐传递的二次创作过程。 就声乐表演而言,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不仅要把握词曲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因为人所发出的声音都是在情感激发的结果,它要求演唱者把自己在纸上所见,转化为 自己所想,把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加以深刻理解,然后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并在理解和 转化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行思维、情感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使歌曲原有的思想情感得到丰富和深化,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说,歌唱的艺术表现,是对歌曲的再创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度创作[1]。 二度创作是纯粹的表演者的个性创作,也是各种音乐形式的音乐表演必须遵循的表演原则。音乐,作为一种表演性极强的艺术,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展现它的内容与本质。它不同于绘画艺术,可以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供人欣赏,

[1]教约

翰·卡罗·伯金.唱歌[M]. 肖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而音乐供人欣赏的音乐成品是需要两个环节构建的:一是作曲家的创作(既一度创造);二是表演者的表演创造(既二度创造)。只有二者共同存在并完美融合,才会产生另人心动的音乐,二者缺一不可。 十九世纪法国学派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人用声音去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其实是一种思想情感的再现。演唱者在塑造艺术形象时,离不开审美活动,而人的审美活动,也总是和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演唱者在艺术表现时,必然要把他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情感反应,凝聚在音乐形象里,使观众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歌唱的魅力,取决于情感表现的深度。深刻、生动地表现思想情感是歌唱的目的。以情带声、以声动情,才能使歌唱表现声情并茂。演唱者必须把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它倾注到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中去,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情感越深刻丰富,艺术形象就越完美。因此,在进行艺术表现时,首先必须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动声之前先动情,从而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唱出感人至深的心声,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演员需要优秀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技艺,作品则需要演员的积极配合与出色的表演使作品的内涵、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因为单纯的乐谱、音符不同于文字可以直接的向欣赏者输送情感和思想,如果没有表演,它就只是写在纸上的毫无意义的特殊符号,由此可以得知, [2]音乐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的艺术。在表演中,表演者是不可缺少的,演员自身音乐素质的好坏、深浅对于一首作品是否真正可以实现它的价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就歌唱艺术而言,有了演唱者出色的演唱,完美的表现,作品也就会被听众所喜爱和欢迎,那么演唱者表演的这一过程,就可被称作演唱者二度创作的过程。 二创作完全建立于演唱者个人对歌曲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之上。这种创作,首先要求表演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热情,决不能把歌唱变成对歌曲照样全搬有如复制一般的演唱,因为这样,就意味着所有的歌唱表演都是千篇一律的。同样的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来演唱,产生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作品旋律很简单,也很明了,但经过一个好的歌手细致恰倒好处的处理,唱出的东

[2] [德]伽达

默尔.真理与方法[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西就会非常感人。演唱者要想成功的演绎一首音乐作品,作到完美的二度创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歌曲的二度创作,要准确理解和分析作品。 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准确这个基本原则,因为歌曲的二度创作,是建立在准确再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的。再现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再创造的准确性[3]。 一首全新的歌曲作品,是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技巧、才能进而转变为实际的音响给予听者一定的视觉感受的,它直白而又间接的表达演唱者二度创作的意图。 第一:演唱者要忠实原作品的基本内容与思想。如演唱一首欢快又充满活力的歌曲时,歌唱者却用缓慢、哀伤的情绪演唱,那么这就违背了原作品的根本表现意图而无法完美地表达作品。 首先,要把握作品旋律的准确性。 旋律是歌曲的灵魂所在。在二度创作时,需要演唱者在谱子上一定要唱准确,如它的旋律走向是什么样的;旋律线是安静平稳还是起伏不定的;旋律音符的排列是密集还是松散的[4];旋律的高潮是出现在前面的还是中间或是后面的。如: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它整首曲子的特点就是安静带有歌谣性质的。旋律的高潮也是处于整首歌曲后面的位置。 其次,要准确的把握歌曲中的节拍与节奏。 在接到一首新的音乐作品时,演唱者一定要打着拍子将所有的节奏符点,前后十六分音符,及切分音唱准,然后连续唱熟。这样反复的要连续唱上百遍以上,脑子才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构。如有的歌曲里面的节拍会进行小小的变化,从4/3拍转到4/4拍,然后再转回4/3拍,如果不是很熟练,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节拍的错误。所以,一定要将复杂多变的节奏类型与节拍记清楚,从而避免这种失误的发生。 再次,要理解歌词的内涵。 如果说旋律是一首歌曲的灵魂,那么歌词就是这首歌曲的心脏。一段动人富含深意的歌词,可以轻易的打动听者的心灵。所以,在文字上,演唱者要找出情感所需要的状态。分析文字上每一段每一处情感所要表现的不同之处,要极为细致、准确,然后从作品整体上分段、分层次地去进行歌曲处理。读懂一首歌

[3]马丁·布

伯. 我与你[M]. 陈维纲译.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4]王杰.使

民歌显示现代美[N].广西日报,2001-11-16

[5]怀特海

《思维方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曲的歌词,不仅能够更好的表达作品情感,也能使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得到更好的发挥。 最后,就是演唱者与作者的完美融合。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一定也必须是作者的真情流露[5]。然而由于作者与演唱者在经历、经验以及对事物感受方面的差别,所以必然就存在一种缝隙,演唱者必须努力弥合这种缝隙,用心的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感情,这样才能真正的完成一首歌曲。当演唱者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便会产生艺术的火花,演唱者的创作也才真正的开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句话叫做“演员最宝贵的才智是性格化和再体现的能力”。那么我们怎么理解斯坦尼的理论,是否可以从他性格化的表演理论中借鉴一些有用的东西并运用到我们的声乐艺术实践中去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所谓再体现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你要把每一个特定人物的生活经历再认真体验一遍,才可能真正把自己整个化成这个人物,才可能做到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做到性格化。这就是所谓的进入角色。它是一切表演的依据。 第二:能够细致的处理歌曲。 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理解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作品,理解得越深刻,表现得就越准确。但在理解作品和表现作品之间,还有一个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段,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表现的设计与处理的环节。只有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以及音乐特色等因素,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和设计,才能使演唱做到声不同味,曲不同音,声声有别,曲曲各异。 首先,演唱者必须具有处理歌曲的能力。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对演唱者而言,歌曲艺术处理 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歌唱艺术的表现力。艺术处理能力越强,歌唱的表现力就越丰富,艺术 的感染力就越强。然而,演唱者处理歌曲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实 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音乐感觉,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才可能获得,演唱者在歌曲处理的学习、实践、提高钠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6]。 在初级阶段,许多演唱者经常采用模仿的方式,去模仿别人对歌曲的处理方法,甚至一成不变地照搬别人处理好了的模式。当然,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可以通过模仿,受到启发,积累经验,了解歌曲处理的一般规律.但模仿毕竟是

[6]布克

(P.C.Buck):《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107页 一种被动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个阶段。 在中级阶段,演唱者通过模仿学习,借鉴别人处理歌曲的手法和经验,然后进入自我设计和处理的实践.在这个阶段中,既要有自主吸取知识的本领,也要培养自己组合知识的能力,要善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化被动为主动,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歌曲进行设计与处理。不管自己水平如何,关键是要有主动意识,要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音乐作品的设计与处理中,即使处理得不够确切,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可能摸索出规律,积累经验,从而使自己处理歌曲的能力不断提高,方法逐步完善。 在高级阶段,演唱者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逐步掌握处理歌曲的规律和手段,从而能成熟和完善地处理歌曲。演唱者由敢于处理歌曲过渡到善于处理歌曲,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思想情感和意境,并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衡量演唱者是否进人艺术处理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看其在歌曲艺术处理中是否具有创新性.艺术有了创新才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在进行歌曲艺术处理时,既遵循歌曲处理的基本原则,又要有创新意识。当然任何脱离作品内容和情感,脱离歌曲处理基本规律的所谓创新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准确的歌曲意境,独特的自我特点,大胆的创新意识,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演唱者在艺术处理方面成熟的标志,也是使歌曲和演唱能脱颖而出,自成一格的重要因素。 其次,歌曲处理包括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两个步骤。 每个音乐作品都是既统一又变化,既联系又有别的整体。所谓整体设计,就是根据音乐作品中的各个因素,确立作品表现的基本框架。通常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歌词。歌曲是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体[7],歌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歌曲的灵魂。因此,我们可先从歌词入手,弄清它的文学内容,明确其主题思想。 音乐。音乐是歌词情感起伏和音调变化的延续和发展,它进一步深化、丰富和补充了歌词 的内容,从而塑造出生动、多彩的音乐形象.只有准确地弄清歌曲的音乐特点和形象,才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情感、速度和力度去塑造音乐形象。

[7]格鲁夫音

乐大词典(第6卷)[Z].P275.香港:美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