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教育 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提要]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追求的 两个重要指标。实际工作中,对教学和科 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只强调教学或 科研单方面的功能,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 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和科研的 关系,用教学促进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 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科研;关系 中图分类号:6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教学和科研是所有高校都存在的两 大职能,科研和教学的和谐发展是高水平 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教 学和考研的关系往往被割裂开来,认为两 者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重 要的日常工作,其中科研是实现学校价值 的主要方面,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 手段,两者同等重要。因此,应该理顺教学 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在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的 误区 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片面的认为教 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割裂了教学 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一)科研第一,重科研轻教学。这种 观点认为,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没有科 研的大学,就不能称为大学。由于科研工 作对高校的社会地位、荣誉和教师个人经 济利益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专注 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提高工作业 绩,过分地重视科研工作,把主要精力放 在科研上,只考虑争取多少科研经费,轻 视教学工作,忽视教学工作的价值,教学 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对培养高质 量的优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影响 着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以教学为中心,重教学轻科研。 这种观点认为,科研是少数具有科研能力 口文/房金秋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 和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 工作是高校的主体,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 该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重教学轻 科研。把教学单纯的理解为教学行为,割 裂了教学和科研内在联系。这种以教学为 主的教学型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把大 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上, 教学时间严重占用科研时间,自身的科研 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 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 的原因分析 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 要的工作,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相辅相 成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 然而,在对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着 误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领导认识偏颇。高校领导对教学科 研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对教学和科研 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只重 视教学工作,认为学校就是教与学的阵 地,一切活动都应为教学服务,科研更应 该为教学服务。还有一些领导认识到科研 工作对学校地位的重要影响,要求教师把 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略了教学工作。 2、教师个人自身原因。教师立足于实 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决定自己在科研 和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是 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 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这就 导致用于教学科研的时间较少。此外,由 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声誉有着更 为明显的影响,一些人认为高校的教学是 软任务,科研才是真水平,科研更能让教 师产生成就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 上,从而忽视了教学工作。 (二)客观原因 l、宏观政策的导向。受国家宏观政策 导向的影响,科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 视,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鼓励和引导高 校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提高了,学校 就会获得充足的项目经费,社会影响也就 随之提高。因此,在宏观政策的导向影响 下,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受到影响,二 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2、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 上,教学工作的评价较难操作。教学工作 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 极参与。教学的投入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才能看出成果。相反,对科研工作的评价 容易量化。科研的投入在短时间内能看到 效果,没成果和有成果、一般成果和重要 成果差异明显。而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科研水平,对科研工作与教学 工作两者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工 作只作为参考。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产生 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 科研关系 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教 学和科研的关系,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 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 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正确定位教学和科研的功能。高 校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现 代人才培养的场所。教学和科研既不相矛 盾,也不能相互替代,没有科研的教学不 是高校中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也不是 完整的科研。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发 展知识,教学和科研都是学习的过程。构 建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机制,让教师通过 自身的参与,树立对教学和科研统一性的 认识,改变二者相脱节的局面。 (二)教学与科研互动,实现教学和科 研相长。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的关系。首先,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 提。教学让教师对知识、理论更加融会贯
固 《合作经济与科技》2o12 月号 4 ) 文化 教育 探究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提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 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作为财务会计主干专 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 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运用会 计知识去解决实际f*q题的能力是该专业课程 教学的关键.探究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 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 式,本文阐述探究型教学法的概念、基本特征 以及在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法:中等职业学校;基 础会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0日 探究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 目标的教学方式。探究型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 教育方式,早在1909年,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 杜威就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使用探究的 方法。而杜威则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 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 究的过程或方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 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 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 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 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 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问答、解释和 预测;最终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 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 通,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科研离不开教 学,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研 反哺教学。高校的教学是融入了科研的教 学。~所大学如果仅仅是教学的大学,并 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学。科研不仅有助 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也 有助于提高学校声誉、生源质量和教师业 务水平。构建教学和科研互动机制,充分 发挥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赋教学于科研 口文/付聚勤 (洛阳市财经学校河南・洛阳) 的解释。” 一、探究型教学法的五个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让学生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 的探索中。在课堂上,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 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 这些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 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 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 步骤,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在引导 识别提出的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熟练的教 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理解问题,使他们 研究的更为集中、深入。例如,学生们常常问 “为什么”,其中有些问题太大,不适应教学需 要,这就需要教师把其中许多问题转变为“怎 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集中、 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 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有趣丰富的调查研究 结果。 2、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 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在探究型学习中,学 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 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 问题的解释。学习者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 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 释。学习者必须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以开放的 态度面对批评,运用和科学相联系的各种不同 的认知过程——归类、分析、推论、预测,以及 像批判性推理和逻辑等一般方法。由于学生拥 当中,在科研中开展教学工作,科研成果 支持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长。 这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主旋律。 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 研关系,激发教学和科研的内在动力,用 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将“研”与 “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教学与科研双赢,才能给学校和教师自身 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有的知识有限,探究型学习所产生的新知识只 是针对学生本人而言。 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 的解释进行评价。评价以及对解释的排除或修 正,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探究及其解释相区别 的一个特征。学生们能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 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 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 的解释,让学生们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 为其他人提供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 的推理、找出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表述以及 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供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 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使学生们能够解决 交流中遇到的矛盾,进一步确定以实证为基础 的论证方法。 探究型学习应充分体现这五个基本特征, 当然所有这些特征都可以有所变化。例如,每 一次探究都使学生投入到科学型问题中去,但 是在有些情况下,探究的问题首先是由学生提 出的,而在有些情况下,学生没有直接提出问 题,而是在教师提供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 行研究,或者在别人提出的问题上稍加修改, 使之更为深入 研究表明,探究型学习中学生 的自主程度是很重要的,应该尽量使学生投入 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化探究问题的活动中。 二、探究型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具体标 准
主要参考文献: [1】方黑虎,丁信毅等.论高校教师教学科 研相结合的利与弊fJ].教育与现代化, 2005.2. [2】宋海农,王双飞等.高校本科教育中教 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4.1. [3】周继香.教学科研和谐发展培养创新 型人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6.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5月号上(总第440期)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