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I EXCLUSIVE
协办:云南亿海诚通投资有限公司广南句町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栏目主编/何正廷兰天明 文/张邦兴 图,广南旬町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责编/何瑛
圈囝
囡国
74 在伟大祖国西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有一块山川俊秀、水土肥美、沃野千里的
土地。这块土地,位于东经104。31 一105。39 ,北纬23。29 --24。28 之问, 面积7810平方公里,这里紧邻北回归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均日照
1857.7小时,年均气温16.7。C,年均降雨量达1056.5立方米。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
条件,非常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各种动植物生存繁衍的天堂。这里境内山势连绵,
河流纵横,互相切割,形成了山区、半山区、丘陵、平坝、峰林交替呈现的特殊地貌,
是云南省坝子最多的县份之一,也是云南省的面积大县、人口大县。这里早在五万年前
就有古人类活动的痕迹,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是古代越人之一的濮、僚部族亦即今天的
壮族祖先自古的栖息地,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句町古国,
创造了灿烂的句町文化。时至今日,这一族群的后裔——壮族,仍然在这块富饶的土地
上生息繁衍,古老的句町文化仍在这里传承和发展。这个地方,就是现今云南省文山壮 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县。
现今的广南壮族,人口多达33.29万人,占广南全县总人口77.95万人的42.7%,由于其源流直接来自
古代的句町人,所以与古句町国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直接渊源。 但是,又由于历史久远的缘故,这一渊源已经被遮蔽甚至被模糊和淡化了,以至于现今的人们,在对这个
问题的认识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和分歧。本期正是立足于此,试图借助广南丰富的句町文化遗存和
至今仍然活着的大量文化传承,借助众多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民族学家、文化学者的研究成果,拨冗弃
繁,以弄清历史上的句町古国与现今广南壮族的渊源关系,既求证于方家又理清一些长期困扰人们的谜团,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减少学界纷争。
广南壮族是当地的土著
从史前至今在广南生存繁衍
广南壮族,主要由依、沙、土三个支系构成。其中
依人主要分布在莲城、坝美、那伦、者兔、者太、珠琳、
五珠,那洒、篆角、珠街、曙光、南屏、董堡、杨柳井
等乡镇,自称濮依、布道等。沙人主要分布于八宝、南 屏、板蚌、杨柳井、坝美、底圩、者太等乡镇,自称布依、
布雅依、布瑞等。土佬散居于广南县中西部的珠琳、五珠、
者兔等乡镇,自称布傣、布僚。
自古以来,广南壮族一直生活在广南的坝子、沟谷、
河边、湖畔,靠种稻栽棉、打鱼猎蚌生存繁衍、代代生息,
延续至今。之所以说广南壮族是当地的土著、从史前时 期至今一直在广南大地上繁衍,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1、众多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研究的成果部说明,壮
族,来源于我国的古代越人,t!t居于长江以南的广
大地域,其中岭南的珠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
东南部等地最为集中。 在这个广阔的地域外内,考古发现了大量的,有几 千年、上万年甚至几万年历史的稻谷碳化物和诸多稻谷
加T丁具、蚌壳堆积层、有肩石斧、有肩石锛、有段石斧、
几何印纹陶等文化遗存。壮族先民作为世界公认的水稻
种植发明者之一,在他们世代生息的地方,发现大量稻 谷碳,fg物和稻谷加T 具,实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在这一区域发现大量的蚌壳堆积层,说明自古打鱼猎
蚌而食的壮族先民,曾经长期生存和活动于这一地区;
而有肩石斧、有肩石锛、有段石斧、几何印纹陶等,则
历来被史学界普遍认为是古越人制造和使用的典型器物。
以上种种的考古发现,说明壮族先民——占越人,自古
以来就生活繁衍于这一广大区域。而作为这一区域的重
要组成部分的广南,也有有肩石斧、有肩石锛、有段石
斧、几何印纹陶等大量 土,在对莲城镇冷水沟龙脖山 洞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八宝镇余家岩洞1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篆角乡布苏洞、坝美镇
革把对门坡、八宝镇板茂龙根洞等新石器文化遗址的考
古发掘中均有发现,这就说明至少在遥远的5万年前,
壮族先民就已经在广南大地上生息繁衍,并且代代相传,
一直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生活至今,是这片土地当之无 愧的最初的开发者。
2、历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越人分为西瓯、骆越两 大族群,西瓯族群也uLJ西部越人,主要聚居在岭南
直至云南、贵州和越南北部的广阔地带,而今天我
国境内的壮族、傣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等,
都是西瓯越人的后裔。
生活在古代云南、贵州和广西左、右江上游的古代 越人,都自称濮和僚,而现今生活在广南的壮】
支系自称濮依、布道。沙支系自称布依、布雅依、
“濮”与“濮”同源, “僚”与“布”同音。:
称布傣、布僚,他称土佬等,则“僚”与“僚”同i
与“佬”谐音,这充分说明,古代的濮、僚与今 布道、布依、布雅依、布瑞、布傣、布僚、土f
接的渊源关系,今天的广南壮族,毫无疑问是由
滇僚发展而来的。
3、地名是历史的印记,是各地的开发者对山
江河湖海或是某一个具体地点的命名。地
与演变,与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密切相
个地方的地名总是与它最初的发现者、开
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广南现今的2815个自{
中,用壮语冠名的就有1074个,其中,叫那× 田)的有154个,如那伦(那:田。伦:荫凉。
树荫遮蔽的田野)、那歪(那:田。歪:水牛。
水牛耕种的田)。叫龙(弄)×的有113个,!
(龙或弄:村寨。美汤:金竹。意为多金竹的j
叫木×的有113个,如木艾(木:水井。艾:口
子。意为多大脖子的井旁)。叫坡(波)×的
如坡们(坡:山。们:圆形。意为在圆形山下的 叫者×的有1】5个,如者莫(者:地方。莫:j
为饲养黄牛多的地方)。叫阿×的有53个,如陋
个。渺:央族。意为央族人居住的那个寨子)。日l
×的有53个,如坝美(坝:口。美:树。意为{
的洞口)、八播(八:口。播:水井。意为在z
的村寨)。叫安×的37个,如安美综(安:垭口 杉树或松树。意为杉树或松树多的村寨),此
以布、特、板、孟、南、董、未等等许多用壮
村寨,如布标(布:水井。标:涨得翻滚的水。
涨水井的村寨)、特克磨(特:头。克:水塘。膣
意为黄牛饮水的水塘头)、板蚌(板:村寨。蚌:
独家报道I EXCLUSIVE
意为在低洼处的村寨)。
综观广南一地,全县竞有差不多一半的村寨用壮语
冠名,而且这些用壮语冠名的地方,都在坝子或河谷的
水边泽畔,是生产和生活条件都要比山里好得多的地方,
广南县城所在地的壮语名称就叫特克磨,它的壮语含义
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解析,也就是说广南县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原本也是一个壮族聚居的地方。一个地区连 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所有自然条件较好的
地方,如果都由某个民族用其语言命名,那么这个地方
毫无疑问就是这个民族最先发现和开发的,所以我们完
全可以说,广南壮族是广南世居的土著,是广南这片热
土无可争议的最初开发者。 我们说广南壮族是广南的土著,是广南这片热土的
最初开发者,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那就是广南全县的
1074个以壮语冠名的村寨名称中,以“那”命名的就多
达154个,什么那们、那糯、那浮、那凹、那甲、那莫、
那央、那榔、那朵、那伦、那洒,不胜枚举。我们知道,
“那”在壮语中是“田”的意思,而壮族是一个已被公
认的世界上最先发明水稻种植的民族,是一个随那而居、 依那而作、赖那而食的民族,那文化是壮族的主体文化,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壮族人每到一地,势必傍水而居,
垦田种稻,那么他们以“那”来命名自己的居住地、命
名自己的家园,就再也顺理成章不过了。广南县境有那
么多的以“那”命名的村寨,那无疑就是最先到这里垦 殖和居住的壮族先民,在以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告诉人
们:广南这片热土,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的家园。
句町古国是壮族先民以广南为中心建
立起来的部族联盟国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民族存在的形
式。整个中原大地群雄并立、战乱频仍。而僻居西南一
隅的句町各部,却因大山阻隔,外部势力难以到达,而
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劳动产品逐步有了剩余, 再加上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铜制农具的大量使
用,使得部族经济进一步发展,部族成员间因为性别、
年龄、劳动能力等差异,而对劳动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
76 有有了差别,从而出现了以部落酋长式为主的奴隶社会,
同时,又因为部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邻近的部族
间逐步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部族联盟式的奴隶制
国家——句町古国。
句町卉国建立以后,与同一时期m现在云贵高原上
的古滇国、夜郎国、漏卧、南越等方困比肩而立、独立
发展,其势力范围包括现今的云南省文山州大部、广西 百色市大部,云南红河州一部、贵州省南部和越南北方
的一部。到了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11年,汉朝军队征
服了曾经存在于现今广东、广西境内的南越围,又在回
师途中,降服了贵州境内的夜郎圄,当时在句町同执政
的毋波受汉武帝威德的影响,率部归附了汉朝,汉武帝 封其为侯,以其地设句町县,治所设在今天的广南县城。
公元前86年,威名显赫的汉武帝逝世,帝位南汉昭帝继
承,西南地区各部于是不服统治。史载:“益州(昆明)
廉头、姑缯(今云南大理一带)民反,杀长吏。谈指(今
贵州兴义、贞丰一带)、同并(今云南弥勒、石林一带)
等24邑,凡三万人皆反。……后三岁,姑缯、叶榆(大理)
复反,遣水衡都尉吕辟胡将郡兵击之,辟胡不进,蛮夷 遂杀益州(今昆明晋宁)太守,乘胜与辟胡战,士战及
溺死者四千余人。”为了平定反叛,西汉朝廷派军正王
平与大鸿胪田广明率部出征,并调句町侯毋波的亲兵配
合,结果“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
为此,汉昭帝喜日:“句町侯毋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
斩首捕虏有功,立毋波为句町王”,使其势力范同一度
拓展到建水、通海、昆明、大理一带,也使句町围盛极
一时,使毋波显赫一世。句町国仅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 元前8 1年)诏封毋波为王开始,到萧齐时被梁朝取而代
之之时(公元502年)止,就历时达583年,更不要说
它在这之前就已经长期存在的漫长岁月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说这个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
句町古国,是以广南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一个部族联盟国
家呢?主要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任何国家政权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经济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国家的出现,
一
定要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不可能没有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