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因理论作用下的概念隐喻研究

模因理论作用下的概念隐喻研究

2012年7月 第25卷第4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Ju1.2012 V01.25 No.4 模因理论作用下的概念隐喻研究 车继雁 葛艳辉 姜 男 胡晓敏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隐喻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隐喻。隐喻已经从单纯的修辞学研究转变为多学科、 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得以传播,换句话说,喻体复制、模仿了本体的 某些内容。因而,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来研究隐喻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不但丰富了隐喻的研究内容,而且为隐喻的 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概念隐喻;模因;模因论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2)04—0149—02 1 引言 Lakof&Johnson在其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 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 处不在,不仅体现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及行动 中。”由此可见,隐喻是普遍存在的,隐喻性思维在人类的认 知及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隐喻不再是一种单纯 的修辞手段,而是与人类的认知密切联系起来,可以说隐喻 在本质上是认知的。 概念隐喻是由Lakoff&Johnson在Metaphors We L/ve By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Lakoff& Johnson认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即结构相对清 晰的始源域和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隐喻就是始源域向 目标域的映射,通过始源域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Lakoff& Johnson根据始源域的不同进一步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 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 phors)和方位隐喻(spmial metaphors)。在概念隐喻看来,隐 喻是作为概念并系统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因而构成了隐喻 的概念体系。该体系包括:概念隐喻和隐喻性的语言。概念 隐喻如上文所述,是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而隐喻性语言 是概念隐喻的具体体现。 2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 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 事物之问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 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论的出现为隐喻的传播提供了理 论基础,开辟了隐喻研究的新视角。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e),它的名字仿照基因 而得,是指文化基因,即人类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化基因的复 制得以传播和继承。《牛津英语词典》定义模因为:文化的基 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也就 是说任何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并得以传播的 东西都可以称为模因。比如:音乐曲调、思想观念、标语、服 收稿日期:2012—05—13 基金项目:201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 导)项目“模因视角下的隐喻研究”(1155400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车继雁(1981一),女,黑龙江大庆人,讲师。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装样式、陶器的制作方式或建筑 漠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模 因。模因一方面在代际之间纵向传递;另一方面也通过同代 人之间的相互模仿或借助媒体进:.厅横向传播。 模因的表现类型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的特点 是: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如:“’lime is money!”“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Time flies!”等等虽然表达方式不同, 但却传递着相同的信息:时间是宝贵的。表现型的特点是: 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如:“网虫”“房虫”“票虫”等等以“× 虫”的形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分别表达了沉迷于某事或热 衷于不同业务的人群。 3概念隐喻研究的模因理据 如上文所述,Lakoff&Johnso.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 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下面将以 模因论的视角分别进行阐述。 3.1模因视角下的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将谈 论一种概念的某些方面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换句话说,结 构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 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 以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勾例,“金钱”是实实在在的 物质,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无法直接 去感知。“Time is money”是把始源域“金钱”映射到了目标 域“时间”上。通过始源域来理解和构建目标域,因而得出 “时间是宝贵的”这一论断。在模因理论看来,模因通过模 仿、复制而得以传播。“金钱”与”‘时间”看似两个毫不相干 的事物,却存在着相似性。“金钱”花光了便不会再有,“时 间”浪费了便一去不返。换句话说,“时间”复制、模仿了“金 钱”的某些内容。 下面请看表达这一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的具体例 子,它们与概念隐喻一同构成了概念隐喻的表达体系。 How does my mother spend hel:time recently? I've invested a lot oftime in my daughter. You’re wasting my time. 砒nat tire cost me an hour. 这个月的工资是多少? 网吧上网是按小时计算的。 城际列车,价钱贵了,时间短了。 ...——149.--—

—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花费时间…‘浪费时间”等表达 是“Time is money”的具体应用,透过这一概念隐喻能够很好 地理解时间的宝贵,时间的来之不易。另外,概念隐喻“Time is a limited resource(时间是有限的资源)”和“Time is a valua- ble commodity(时间是有价值的商品)”与“Time is money(时 间就是金钱)”共同构成了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体系。按照 模因论,“Time is a limited resource”与“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是以“Time is money”为基础进行复制、模仿的结 果,是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模因表现型。 又如,有关“life”的概念隐喻有:“Life is a play(人生是 一出戏)”,“Life is ajore-hey(人生是一次旅行)”,“Life is a dream(人生如梦)”,“Life is a river(人生是一条河)”等。不 同的始源域“Play”、“Joumey”、“Dream”和“River”用于构建 和理解相同的目标域“Life”。正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 验和认知,才使得“Life is×X”这一隐喻模因不断得到复 制、传播,并激发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有关 “life”的隐喻,“Life is××”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了旺盛的 生命力,是强势模因作用的结果。 3.2模因视角下的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是指把抽象、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事 件、状态等一些无形的概念看做是具体而有形的实体。在实 体隐喻中,无形的概念可以被量化、分类、识别其特征和原因 等,从而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 例如:“inflation(通货膨胀)”是个无形的概念,可以被看 做是具体的物质(entity),因而就产生了概念隐喻“Inflation is an entity(通货膨胀是实体)”。该概念隐喻的表达如下: Inflation is lowering our standard ofliving. We need to combat inflation. If there is much more inflation,we’11 never survive. 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a corner. 模因在“Inflation is aIl entity”传播过程中,通过模仿而不 断地进行复制、传播。正如何自然先生所说:“模因指的是通 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的任何实体。”在模因作用下,新隐喻得 到复制,创造新隐喻的思维同样得到了复制,因而出现了以 下概念隐喻。 (1)“指称是实体”。 That was a beautiful catch. We are working towards peace. Myfear ofinsects is driving my fe crazy. (2)“量化是实体”。 There is SO much hatred in the world. 1 will take a lot ofpatience to finish this book. 以上例句中所涉及的“inflation”、“fear of insects”、“pa_ tienee”等都是一些无形的概念,但说话人通过将它们实体 化,使它们变成了可言谈、可指称、可量化的具体事物。汉语 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思想是植物”、“名利是束缚”、“美 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等。 3.3模因视角下的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 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 基本的概念。如“上一下”,“前一后”,“里一外”,“深一浅” 等。 方位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是可以直接理 解的概念,在此概念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数 量、情绪、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投射于方位概念,形成了用 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事物的概念隐喻。以“上一下”为 一15O一 例:“Happy is up…‘High status is up”“Rational is up…‘More is up”:“Sadis down ‘Low status is down’…Emotional is down”“Less is down”。这里的“up”“down”被隐喻为情绪的 好坏、社会地位的高低、数量的多少等等。例如:“She is up these days”是概念隐喻“Happy is up”的表现形式。人们高兴 的时候一定是抬起头,面带微笑,洋溢着幸福的感觉。而 “She is low these days”是概念隐喻“Sad is down”的表现形 式。人们伤心的时候一定是低下头,收起笑容,满肚子委屈 的画面。用“up”与“down”来表达“高兴”与“伤心”是人们在 实际生活中对二者产生了相似联想,是模因进行复制、模仿 的结果。 4强势模因作用下的概念隐喻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事物。因 而,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隐喻是人们 认知和构建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模因的作用下,隐喻得 以复制并广为传播,隐喻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有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 之分。强势模因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以“形式相同、内容不 同”的表现型或“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传播开来。 例如: “食品安全不是游戏,工程安全也不是游戏,交通安全更 不是游戏——生命不是游戏!!!”(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 这一公益广告是隐喻模因表现型的体现,使得模因“× ×不是游戏”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逐渐发展成为强势 模因并不断传播开来,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食品 安全、工程安全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一强势模因引发了 人们深深的反思。不仅是因为食品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的 达标问题以及人们驾驶车辆的遵章守法问题,更重要的是: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而生命不是 游戏。隐喻使得这一强势模因“××不是游戏”的表达更 深入人心,流传得更广,意义更加深刻。 5结语 以模因论为视角来研究概念隐喻,是对隐喻研究的一大 突破。把模因理论中的相关概念运用到隐喻研究中去,丰富 了隐喻的研究内容,为隐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 (2).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 究,2006,(2).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oO. [5]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5. [6]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7. [7]Richard Dawkins.The,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 niversity Press,1976. [8]Blackmore,S.J.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9]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 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责任编辑:

富春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