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原因 知识经济时代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以
色列已经成为中东硅谷。笔者认为,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许多
有利因素:创新主导的社会文化氛围、人才资源、军事部门的技术基
础、强大的研发能力、国际交流和合作、合作型政府等。而以色列政府
推行的几轮体制创新则是推动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上世纪90年代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是中东乃至世界经济的
一个亮点。在这个人口仅600多万、国土面积狭小、自然条件和安全环
境恶劣的弹丸小国,2000年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000多家,数量仅次于美
国;在欧美上市的公司160多家(其中在NASDAQ上市120多家,仅次于美
加;在伦敦AIM上市30多家,仅次于英国);1997-2000年间有30多家高新技
术企业被跨国公司购并。海外上市公司和购并合计吸引国外投资达200
多亿美元。10年间以色列风险投资基金筹资累计近70亿美元。以色列已
被誉为全球闻名的“Startup Nation”和“中东的硅谷”。
90年代是以色列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中19901994年年均增长
6.3%,1995年则达7.4%,后半期达4.4%。其主要动力就是工业出口,尤其高
新技术产业。1995-2000年以色列工业出口(不包含钻石)以13%的速度增
长,其占GDP的份额也从14%增为19%,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额已占
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对以色列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服
装、制鞋、食品等传统行业迅速衰落,而以技术密集和高度依赖人力资
本为特征的新经济却变成了主导。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强大的本土研发能力及其
掌握的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色列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1.信息通讯产业(ICT)。这是以色列最大的经济部门,许多公司已经成
为各自领域全球领先企业。2000年,该产业群贡献了以色列经济增长的
74%,其中新兴企业就贡献了36%;其在以色列GDP中份额比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高1.8倍,在出口中占的份额仅次于日本。2000年它占了以色列
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额(450亿美元)的33%,达113亿美元,占制造业产品出
口额的50%,其中电子和通信产业占50多亿美元,软件产业为26亿美元。
软件产业最能体现其发展超常规性:在20世纪整个90年代,软件业出口以
年均3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0年为9000万美元,1995年为3亿美元,到2000
年则增为26亿美元。其出口值始终保持在总产值的2/3以上。以色列软
件业在网络软件、安全软件、商业管理软件及嵌入式软件等领域有很强
的国际竞争力,涌现了一批像AMDOCS、FORMUIA、CHICKPOINT那样
的著名公司。以色列软件业以出口为主要目标,与IT业界的跨国公司结
盟,1997-2000年3月,以色列有30多家创新公司被跨国公司购并,其中大部
分即属于软件公司。
2.生物技术产业。这是以色列优先扶植的又一领域。90年代以来,以
色列生物技术产业也一直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9年约有生物技
术公司15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销售额从1988年的1500万美元上
升到1998年的3.86亿美元,其中85%出口。2001年,受全球经济和巴以冲突
影响,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比2000年下降了约26%,但生物技术产业仍增
长20%以上,产值突破8亿美元;而投向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资本比例从
2000年的14%猛升为21%。而且,从以色列良好的科技基础(生物技术领
域占有约35%的科学家、40%-50%的学术研究经费)、研发投入和风险投
资猛增、大量重大研发成果出现、以美科技合作重点向该领域倾斜等一
系列迹象来看,21世纪初,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以色列继ICT之后的又一个
支柱产业,以色列即将以生物技术大国的面目出现。
此外,以色列在环保、新能源、航天航空、医疗设备、机器人制造等
领域也表现不凡。 二、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基础和条件
1.有利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以色列极为不利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
了它必须走创新之路。而以色列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则成为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提出新观点的权利,寻求大胆解决问题的权利,是人类自由的重
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只有在民主的条件下才能更自然地出现”。另外,移
民国家特性以及以色列广泛的海外联系和交流使以色列成为一个高度国
际化的国家,乃多种文化交汇之地。这种特性使以色列得以进行多种多
样的试验,并给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也使以色列人具备了形
成全球广阔视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他们保持对世界先进潮流的
高度敏感性和灵活反应的能力。
2.丰厚的人才资源。这得益于犹太民族悠久的重教尚智传统、以色
列高度发达的全民教育体系和大量国外犹太人才(尤其90年代前苏联犹
太移民)的回归。以色列一直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早在社团时期,
就有近10%的巴勒斯坦犹太男子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个比例比1950年的美
国还要高。而在当前以色列(含其他各族公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总人
口中的比例居全球之冠(约1.35%,约两倍于美日),36%的成年人口受教育
年限达到13年或13年以上。以色列劳动力中有20%是大学毕业生;它也是
世界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比例最高的国家(每万人约110篇)。这
是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3.国防军和军工企业打下的坚实技术基础。以色列国防军向来重视
科技强军,早在国防军建立之初,就建立起了“科学军”。“科学军”经常需
要在极为复杂、高风险的环境里迅速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因此,它培养了
大批有良好的协作和信任关系、适应高风险、有很强的开发能力的科技
人才。以色列也高度重视军工企业,尤其60年代末法国对以武器禁运,迫
使以色列大力发展军工开发和生产以加强武器自给,并加强美以军事合
作。由于以色列国防军在军备方面要求甚严,而且以色列军工还承担着
出口重任,因此,以色列军工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军事高科技技术迅速发展,
并涌现了一大批与军事有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据以色列经济学家的保守
估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军工领域集中了约50%的以色列科学家
和工程师。冷战结束和中东地区的缓和推动了以色列军转民进程,大批
军事科技人才和军工企业转而开发民用高科技产品或兴办新的高科技企业。90年代以色列ICT产业的强劲发展,尤其在软件、网络、电讯等方面
强大的开发能力就肇端于国防军和军工企业的长期科技积累。
4.浓厚的研发氛围和良好的研发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成为国
际研发热土,除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电讯基础设施、发达的相关社
会服务机构、高素质的人才及其对科技的热忱等有利条件外,主要还可
归因于:(1)不惜在研发领域长期投入巨额资金。以1985年《产业研发鼓
励法》为依据,以色列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对符合规定的企业
(不论性质规模)研发项目提供30%-66%的所需资金。1981-1995年,以色
列研发支出占GDP比重2.2%,处于发达国家前列。1990-1999年间,以色列
民用研发开支增长了70%,2000年占GDP的3.5%,仅次于瑞典(3.7%)。(2)
相互协调、各显神通的三路研发大军。以色列政府各部所属的科研机构
承担着各部业务范围内的研发。国防部、农业部、卫生部、能源部等部
下属的科研机构实力尤其强大。7所研究性大学是以色列基础科学研究
的主要阵地,但70年代以来则日益重视应用型研发,专门设立“研发管理办
公室”以推动研发,还与企业界联合建立科学工业园,开办高新技术企业孵
化器。企业也向来重视研发,90年代以前以色列的研发活动主要集中于
军工集团和基布兹所属企业。90年代以来,以色列中小企业研发异军突
起,另外,跨国公司也看好以色列的研发能力,纷纷在以色列建立或扩大研
发机构。(3)良好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对研发活动
的正向反馈,是科研成果实现其价值的决定性的一步。为此,90年代初,以
色列政府积极实施孵化器计划、磁铁计划(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并启动风
险投资产业。此后,科技人才创业蔚然成风,科研成果产业化也有了强大
的支撑:1991-2000年,孵化资金预算从180万美元增为3000万美元,十年累
计孵化项目792个,其中成功592个,成功率达52%。风险投资也经历了快
速发展,由1993年启动时的2亿美元、10个基金发展为2000年的25亿美
元、130多个基金,累积筹资70多亿美元。
5.广泛的对外经济科技合作。以色列国小民寡,人力物力和市场规模
有限,因此,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科技合作和交流,借助外部力量,取长补短,成为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以色列是唯一一个与欧美均
签定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以色列企业可以比较顺利地进入全球最大的
市场。以色列政府与许多国家共同出资建立基金会资助合作研发项目,
如美以之间有科学基金会、工业研发基金会、农业研发基金会;以德间
有科学研究与开发基金会;与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也有共同基金会。这
些基金会的成立有利于以色列获得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科技成
果,也有利于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以色列与许多国家(如
美、奥、比、法、荷、葡、西、俄、中、印等)开展科技合作,参与了许
多国际科学研究组织(如欧洲研究协调机构、欧洲核研究中心和欧洲分
子实验室)。以色列还鼓励本国科技界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如鼓励本国
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科学家进行互访,开展
联合研究,也鼓励他们参与并兴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外科技合作使以
色列受益非浅:就每万人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而言,以色列名列
全球第一;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看,以色列在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学领
域处于第二位,分子生物学领域列第四位。而这些论文有1/3是与外国科
学家合作完成的。
6.一个对创新事业充满热情的合作型政府。秉承犹太民族重智传统
及对科技在以色列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全民族共识,以色列政府一
直高度重视科教,推动科教兴国。作为世界上对社会经济事务干预最多
的政府之一,以色列政府成为推动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不遗余力地兴办教育、吸纳全球犹太移民以储备和开发科技人才;改善
科技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社会中介服务;通过OCS对全国研发进行有效
的管理;推动和参与国际经济、科技交流和合作;慷慨地支持企业和科研
院所研发并大力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竞争机制形成,激发科技人才
的创新创业胆识和热情等。以色列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尤其
体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三轮大规模的制度创新上。
三、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创新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色列就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由进口替代战略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