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学结课论文

修辞学结课论文

修辞学结课论文
沈从文《边城》的句式修辞艺术
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2班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现拟从修辞学的角度,试图揭示沈从
文《边城》中句式运用的修辞艺术,分析他怎样选择与运用错综句式、反复句式、
跳脱句式、释句与反问句的修辞方式,来适应主题、内容、人物、情境的需要。
归纳出最主要的句式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作为今天写
作的借鉴。
关键词:《边城》;句式;修辞艺术

关于《边城》,沈从文先生自己说:“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
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
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原因简单,你们
是城市中人……”①由此可见,要想全面阐释《边城》的内涵,作为一个城市中人是
不容易的。如果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边城》的语言艺术不失为理解它的一 种
行之有效的方法。
《边城》不仅精于炼字、炼词,而且还善于选择运用各种不同的句式,如错综
句式、反复句式、反问句式等,各种类型的句式都用得贴切、自然、生动。
一、参差、别异的错综句式
陈望道先生说:“凡把反复、对偶、排比,或其他可有整齐形式共同词面的语
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的,我们称为错综。”②《边城》经常运用这种错综的
修辞手法,来调剂过于整齐的句式,做到同中有异,从而避免了句式的单调和
平板,使语言具有参差美。例如:
(1)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
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
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
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
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
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
裤,可以作为人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
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 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
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这段文字,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参差之中
见整齐。长短句搭配合理,长句柔顺,短句刚劲。散句 如“秋冬来时,房屋在悬
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
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而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骈句如:“凡有桃
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长句如:“夏天则晒晾 在日光下耀日的紫
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短句如“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 的
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总体上宛如一幅师法自然的传统笔墨山水,
意随文转,纯净淳朴、清新隽永。
(2)见翠翠尽是望她,她也便看着翠翠,眼睛光光的如同两粒水晶球。有
点害羞,有点不自在,同时也有点不可言说的爱娇。
(3)老船夫说:“翠翠,我看了个好碾坊,碾盘是新的,水车是新的,屋
上稻草也是新的!水坝管着一绺水,急溜溜的,抽水闸时水车转得如陀螺。”
(4)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例(2)(3)(4)都 打破了整齐的排比,变为错综,句式大致整齐,活泼有变
化,语言具有参差美。
二、形成反复美的反复句式
张弓先生说:“为了表示迫切的要求愿望,表现强烈深厚缠绵的情感,强调
某点的意义,标志内 容的段落,音律的节奏,自然地重迭运用某词、语、句,形
成反复美,这叫做反复辞式。”③《边城》的作 者经常利用这种有意地重复某些词语
或句子的反 复句式,以形成反复美,适应了题旨和情境的需要,收到很好的修
辞效果。例如:
(1)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
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2)翠翠把眉毛皱拢去苦笑着,“船陪你,嗨,嗨,船陪你。爷爷,你真是
只有这只宝贝船!”
(3)“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
去找你。”
(4)“翠翠,我不是那么说,我不是那么说。爷爷老了,糊涂了,笑话多咧。”
例(1)里“不是翠翠”连续说出,是连续反复。说明翠翠真的生爷爷的气了,同时
也写出了翠翠可爱、撒娇的样子。例(2)里两个“船陪你”反复,中间有其他成分
隔开,属于间隔反复。这个间隔表现 出翠翠对爷爷不去看热闹很是不满意,同
时,两个“嗨”反复,表现出翠翠对爷爷心中只有渡船的一种不满意,略带嘲讽之
意。例(3)里两次间隔反复“万一有这种事”,第一句“万一有这种事”是翠翠的假
设,强调了翠翠的担忧;第二句“万一有这种事”是爷爷的回答,强调指出爷爷的
做法,因为爷爷会像疯子一样不怕风浪去找她的,所以她也就 不会再想出走的
事了,翠翠矛盾的心理得到化解。 例(4)里“我不是那么说”反复两次,表现出
爷爷对孙女的疼爱,当他不由自主地又说到了翠翠的婚事时,翠翠显得很不高兴,
于是爷爷赶紧改口,目的是不想让孙女生气。
三、明知故问的反问句
反问又叫反诘、诘问、激问,它无疑而问,明知 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
定或否定的意思,起到加强语气的修辞作用。《边城》里的反问句,大都是有激情
而发,或者有气愤而问,或者有不满而言,都是到了非强调语气不可时才用。例
如:
(1)“你以为翠翠肯了,我还会不肯吗?”
(2)“怎么不公平?为我唱歌的人,不是极愿意我长远听他的歌吗?”
(3)那一个又很自然的说:“真的。”意思却依旧包含了“真的又怎么样?”
例(1)(2)都是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 例(1)强调了只要翠翠答应
了,爷爷是没有不答应的。例(2)强调唱歌的人是很愿意让翠翠听他的歌的,
因为唱歌就是为了给翠翠听的,含蓄地表达了两人的爱情。例(3)是船总顺顺
的心理描写,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意思是我与中寨团总 结为亲家是
完全可以的,你能有什么意见,你又能说什么呢,你不能怎样的。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的名篇之一。沈
从文先生别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句式修辞艺术,以他那浸透情感的笔墨,酣畅淋
漓地展现了湘西茶峒人的喜怒哀乐,抒发了对湘西的风土人情所寄予的无限眷恋
与挚爱,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清新淡远、古朴自然的风俗画,从而使整个作品,成
为一座语言艺术的宝库。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A] .沈从文全集[M]大原 200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张弓 .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144.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J].读书,1984,(8).
[3]范晓.语法的句式和修辞的关系[J].当代修辞学,2011,(1).
[4]江帆.论句式修辞的逻辑手段[J]. 泰安师专学报. 1998(02)
[5]金鸿雁.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修辞艺术[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