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编码:Z314007 总学时/总学分:32/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开课单位: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际经济学知识,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会使用经济学的一般分析工具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对国际经济中的具体事件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价。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法;三要学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国际贸易实践,学会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主要讲授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框架,以及与一般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主要讲授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第三节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主要讲授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与趋势。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与其一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讲授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主要讲授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和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尤其要深刻领会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尤其要深刻领会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H—O定理及其几何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里昂剔夫之谜。特别要扎实掌握H—O定理和里昂剔夫之谜。 第三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 主要讲授特定要素模型。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主要讲授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短期与长期的比较、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2.教学要求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将着重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特定要素模型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与前面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相比,特定要素模型关于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分析更加接近于现实,可以更好地解释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根源。 第四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主要讲授消费者行为的假设、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产品周期理论 主要讲授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和产品(技术)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会从需求角度以及动态地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第五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1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主要讲授规模经济的含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主要讲授垄断竞争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与同质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扎实掌握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了解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方法。 第六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关税 主要讲授关税的种类、关税的效应、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第二节 配额 主要讲授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配额的效应。 第三节 出口补贴 主要讲授出口补贴的含义、出口补贴的效应。 第四节 倾销与反倾销 主要讲授倾销类型、反倾销与反倾销税。 第五节 其它非关税壁垒措施 主要讲授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2.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各种对外贸易政策措施,扎实掌握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出口补贴以及倾销对有关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掌握主要保护主义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了解其他有关政策措施的一般影响。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依据(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最佳关税论 主要讲授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最佳关税、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关税战。 第二节 幼稚产业论 主要讲授幼稚产业的含义、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主要讲授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主要讲授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第五节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2.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最佳关税论、幼稚产业以及战略性贸易政策等主张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各种观点,并学会利用这些观点来解释各国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贸易壁垒。 第八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主要讲授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主要讲授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2.教学要求 理解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各种形式的含义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扎实掌握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大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经济一体化模式。 第九章 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3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主要讲授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主要讲授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主要讲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宗旨和基本原则、多边贸易谈判、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主要讲授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的地区主义。 2.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政策方面的实践及其特点,并对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情况具有清晰的认识。 第十章 国际要素流动(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主要讲授国际资本流动纯理论、资本流动的效果。 第二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 第三节 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 主要讲授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 2.教学要求 掌握国际流动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以及劳动力国际流动产生的影响,了解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之间存在的关系。 第十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 主要讲授垄断优势的获得和实现、市场交易内部化。 第二节 国际生产的方式选择 主要讲授出口、投资与许可证、国际生产综合论。 第三节 国际生产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主要讲授从商品的交换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克服资产专用性的约束、从简单的要素流动到全球化生产。 2.教学要求 掌握国际投资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和理解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收支帐户 主要讲授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内容 主要讲授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错误和遗漏净额。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主要讲授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2.教学要求 掌握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国际收支的分析、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有关知识,为下面几章的理论阐述奠定基础。 第十三章 外汇市场(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主要讲授外汇、汇率。 第二节 外汇市场 主要讲授外汇市场概述、世界主要的外汇市场。 第三节 汇率制度 第四节 外汇管制 主要讲授外汇管制概述、外汇管制的成因分析、外汇管制的成本分析、外汇管制的措施。 2.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国际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下面几章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掌握外汇、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外汇市场及其职能、汇率制度以及外汇管制的有关理论。 第十四章 汇率决定(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铸币平价理论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主要讲授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验证。 第三节 利率平价理论 主要讲授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 货币模型 主要讲授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第五节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2.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汇率决定理论中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一些理论及其简要的评价,重点掌握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