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16T16:37:04.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 作者: 刘立波

[导读] 有明确过敏原者,应尽快脱离现场。

刘立波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281-02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护理

哮喘是全球性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常于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重,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逆转。目前,支气管哮喘

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约有1.55亿人患有哮喘。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为0.7%~1.5%,儿童为0.11%~2.03%,以青壮年居

多,是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通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收

到较好的效果,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其中轻度34例,中度16例,重度8例,危重2例。均予药疗、氧疗、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治疗与护理,大部分支气管哮喘都能得到控制或缓解,7~21天治愈或好转出

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对环境多种激发因子易过敏,发作性症状反复出现,严重时可影响睡眠、体力活动。注意评估患者有无疑虑、悲观、忧郁情绪,有无家庭角色或地位的改变,以及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等。评估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

度、对患者关心程度、经济情况和社区卫生保健状况。患者急性发作时常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可加重或诱发呼

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避免不良情绪的重要性,陪伴患者身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患者,使患者避免紧张,保持情绪

稳定。

2.2 一般护理

2.2.1 环境与体位 有明确过敏原者,应尽快脱离现场。提供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体、粉尘和烟雾。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左右,湿度维持在50%~70%最为适宜。病室不宜摆放花草,

避免使用皮毛、羽绒或蚕丝织物。根据病情提供舒适体位,如为端坐呼吸者提供床旁桌支撑,以减少体力消耗。对于病情严重者,应协助

患者的生活起居和卫生处置,保持整洁舒适。

哮喘是全球性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常于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重,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逆转。目前,支气管哮喘

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约有1.55亿人患有哮喘。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为0.7%~1.5%,儿童为0.11%~2.03%,以青壮年居

多,是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通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收

到较好的效果,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其中轻度34例,中度16例,重度8例,危重2例。均予药疗、氧疗、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治疗与护理,大部分支气管哮喘都能得到控制或缓解,7~21天治愈或好转出

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对环境多种激发因子易过敏,发作性症状反复出现,严重时可影响睡眠、体力活动。注意评估患者有无疑虑、悲观、忧郁情绪,有无家庭角色或地位的改变,以及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等。评估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

度、对患者关心程度、经济情况和社区卫生保健状况。患者急性发作时常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可加重或诱发呼

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避免不良情绪的重要性,陪伴患者身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患者,使患者避免紧张,保持情绪

稳定。

2.2 一般护理

2.2.1 环境与体位 有明确过敏原者,应尽快脱离现场。提供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体、粉尘和烟雾。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左右,湿度维持在50%~70%最为适宜。病室不宜摆放花草,

避免使用皮毛、羽绒或蚕丝织物。根据病情提供舒适体位,如为端坐呼吸者提供床旁桌支撑,以减少体力消耗。对于病情严重者,应协助

患者的生活起居和卫生处置,保持整洁舒适。

2.2.2 缓解紧张情绪 哮喘新近发生和重症发作的患者,通常感到情绪紧张,甚至惊恐不安,应多巡视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同时尽快控制发作。消除过度的紧张状态,对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和控制病情有重要意义。

2.2.3 饮食护理 发作期以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勿勉强进食。忌食某些易过敏食物,少食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适当饮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应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饮食,如过冷、过热、油煎炸的食

物,酒,汽水等。

2.2.4 补充水分 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呼吸增快、出汗,常伴脱水、痰液黏稠,形成痰栓阻塞小支气管加重呼吸困难。鼓励患者多饮水,重症哮喘者尤应注意体液的补充,可经静脉补液。适量补液可纠正失水并稀释痰液,是促进排痰和改善通气功能的有效方法。每日补

液约2500~3000ml,滴速以40~50滴/min为宜,避免单位时间内输液过多而诱发心功能不全。

2.2.5 口腔与皮肤护理 哮喘发作时,患者常会大量出汗,应每天以温水擦浴,勤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和舒适。协助并鼓励患者咳嗽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2.6 协助排痰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的重要环节。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加抗生素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哮喘患者不宜用超声雾化吸入,因颗粒过小,使较多雾滴易于进入肺泡,或过饱和的雾液进入支气管,作为异物可

刺激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症状加重。

2.3 氧疗护理 哮喘发作时,PaO2有不同程度下降,可采用鼻导管法一般流量(2~4L/min)吸氧。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重症哮喘患者伴有肺气肿,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经血气分析提示.PaO2<60mmHg、PaCO2>50mmHg时,可考虑经口/鼻插管行

机械通气以提高氧分压。

2.4 用药护理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不宜单一、长期、规律、大量使用。因为长期应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上调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耐药性。静脉滴注沙丁胺醇时应注意控制滴速(2~4μg/min)。③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心悸、骨骼肌震颤、低血钾等不良反

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致真菌等感染;以及向心性肥胖、痤疮、骨质疏松症、胃肠道刺激,甚至消化道出血、低钾

血症。吸入药物治疗,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可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或呼吸道不适,指导患者喷药后必须立即用清水充

分漱口以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口服用药宜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茶碱类药物多为口服用药,但在重症哮喘治疗

时,宜静脉给药,且必须充分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滴入,以免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

死亡。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多尿等。因此,用药期间护士应加强观察,尤其对于发热、老年、心、肝、肾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

能亢进等患者,需特别注意。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通过哮喘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哮喘患者对此病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健康宣教,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59.

[2]李淑霞,段凯生,朱栓立.哮喘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21.

[3]董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指导.现代医药卫生,2004,7(2):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