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专题之十一: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

宁夏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的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原州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县共8个国定贫困县,涉及162个乡(镇)、1637个行政村,总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8.8%。2003年总人口238.4 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19.4万人,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和回族人口的42%和60%。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1999年南部山区已整体基本解决了温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统计,到2003年底,宁南山区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6.7万人,低收入人口71.3万人,合计98万人。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和中部干旱风沙区。这里生存条件严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远远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第一产业,本身不具备优势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形成了以落后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过垦、过牧、过樵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以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因此,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我区又称做生态移民工程。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因地制宜的根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认真落实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试点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的特点 国家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在我区叫“生态移民工程”,这是自治区发改委结合宁夏实际起的名字,已经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接受。生态移民与原有的“吊庄”移民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⒈ 历史背景不同 过去,我们的易地移民开发是在商品短缺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进行的。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移民搬迁的背景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必须在坚持以往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开阔思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移民搬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采取更加符合我区实际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政府引导,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确定的生态移民的各项政策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积极稳妥地安置贫困人口。同时,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改善迁入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移民安置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⒉ 迁出区域不同 以往的移民迁出区域遍布山区各县、各乡、各村。生态移民来源主要是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重点干旱风沙治理区和水库淹没区的贫困人口,2003年又扩大到地质灾害发生区。 ⒊ 搬迁方式不同 “吊庄”移民是政府“拔萝卜”、“群众自愿”的搬迁方式。生态移民大部分实行整村搬迁(自然村),目的是彻底解决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的根本问题。 ⒋ 管理体制不同 “吊庄”移民实行的是“两头有家,来去自由”政策,移民到达迁入地后,仍由迁出县管理。生态移民实行“属地管理”,移民搬迁后,注销原驻地户口,收回承包土地,使移民群众能够很快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

二、生态移民的搬迁对象和规模 自治区政府批转的《自治区实施国家易地扶贫移民开发试点项目的意见》中明确,生态移民来源主要是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重点干旱风沙治理区和水库淹没区的贫困人口。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2003年又扩大到地质灾害发生区。根据各县摸底调查,我区需要实施搬迁的总人口为302794人,其中: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167764人、重点干旱风沙治理区104490人、地质灾害发生区30540人。 生态移民搬迁调查表 规划迁出地区 规划搬迁人口 总 计 302794 水源涵养林区 167764 西吉县 白崖、新营、沙沟、火石寨、偏城、马建、红耀等7乡59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 41420 海原县 树台、西安、海城、红羊、九彩、曹洼6乡及1个林场1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 19529 原州区 中河、张易、彭堡、开城4乡6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 7801 隆德县 大庄、观堡、好水、城郊、陈靳、山河、崇安、奠安、杨沟、上梁、峰台11乡70个行政村146个自然村 31800 泾源县 大湾、六盘山、黄花、泾河源、香水、兴盛、新民7乡57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 47136 彭阳县 古城、新集2乡13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 20078 重点干旱风沙区 104490 海原县 兴仁、徐套、蒿川、西安、贾塘、李旺、关庄、关桥等8乡24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 13643 原州区 甘城、高台、炭山、马渠、寨科、官厅、程儿山、河川 10000 彭阳县 古城、小岔、罗洼、草庙、冯庄、孟塬6乡14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 2707 同心县 窑山4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8000 中宁县 喊叫水10个行政村 10000 盐池县 花马池、王乐井、青山、冯记沟、惠安堡、苏步井、城郊7乡42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 31000 中卫县 三眼井、红泉、景庄3乡 10000 红寺堡 原同心新庄集、纪家2乡 17624 贺兰山东麓地区 贺兰、惠农、陶乐三县沿山乡镇禁牧户 1516 地质灾害区 30540 西吉县 平峰、苏堡、兴坪、白崖、新营、田坪、王民、马建、红耀等9乡31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 9671

海原县 李俊、徐套、九彩、西安、贾塘、李旺、关庄、关桥、高崖、西安、郑旗、红羊等12乡24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 7469 原州区 寨科、开城、张易、河川、炭山5乡5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 944 隆德县 凤岭、陈靳、官堡3乡12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 5548 泾源县 六盘山、泾河源2乡3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 2700 彭阳县 古城、小岔、新集、王洼、白阳、冯庄、孟塬、红河8乡3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 4208

三、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情况 2001—2004年国家发改委安排宁夏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64370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420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22370万元。计划安置移民11.6万人。 截止到2004年底,我委累计批复的项目区可安置移民120569人,总投资60931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40028万元、群众自筹18853万元。 宁夏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安置区一览表 单位:人

项目区 移民计划下达情况 实际完成搬迁 合计 泾源 原州 西吉 彭阳 隆德 盐池 海原 红寺堡 同心 扶贫

移民 总计 113356 7566 2675 9091 7713 12790 31000 10393 12244 18000 368 69736

二○○一年

盐池县城西滩灌区 15500 146 304 15000 50 12500 彭阳县长城塬灌区 2500 2500 2500 长山头农场(一期) 1000 354 218 378 50 1000 红寺堡新圈灌区 12515 1772 2249 5436 3058 11890 红寺堡新庄集三支干 17485 2223 3114 1947 3129 2508 4564 16610 小 计 49000 2723 522 4886 4447 5756 15000 7944 7622 0 100 44500 二○○二年 长山头农场(二期) 2250 291 504 705 540 210 2344 渠口农场(一期) 1000 337 255 358 50 1000 渠口农场(二期) 6630 2518 1282 52 2560 218 在建 南梁农场 1100 300 800 1224 小 计 10980 3155 1828 800 556 3623 758 260 4568

二○○三年

隆湖开发区三合院 1000 992 8 663 贺兰山农牧场 153 153 贺兰县金山村 625 625 陶乐县东部 483 483 惠农县西部 255 255 红寺堡新庄集四支干 15915 1688 325 2960 2210 2419 1691 4622 11544 同心马家塘灌区 18000 18000 在建 盐池扬黄灌区 16000 16000 6000 西吉马莲水库安置区 445 445 445 彭阳县王洼镇安置区 500 500 500 小 计 52431 1688 325 3405 2710 3411 16000 1691 4622 18000 8 20668 二○○四年 南梁农场(二期) 在建 简泉农场 在建

小 计 1100 0 0 0 0 0 0 0 0 移民搬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治区发改委要求移

民安置工作遵循“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原则。截止2004年底,累计安排资金51985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298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95万元、群众自筹19085万元,下达移民安置计划113356人,占国家下达计划的97.7%。完成移民搬迁69736人,占已下达计划的61.5%。目前,红寺堡新庄集四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