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浅谈 ——练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索爱连 序 言 我一口气读完了索爱连先生的《太极养生浅谈 ——练习的一点心得体会》,他将其数十年学、练太极拳的切身感受与体会,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感人至深的真情,解说了太极文化的内涵,奉劝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参与、体会、享受太极养生。同时告诫人们要预防、克服学习打太极活动的几种糊涂思想及错误观点。爱连先生真诚地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弘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传播太极养生活动、为华夏子孙后代、世界人民的健康幸福当好带头人、宣讲员。我深信,太极养生健体活动定会蓬勃开展起来!
作者:刘树新 前 言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人文环保,蓬勃发展。高科技成果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向世界强国迈进。中华民族越来越令世界各国瞩目。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幸福生活的同时,要有所总结和发现,追求更高境界的美好健康人生。 我在多年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深感太极拳给人带来的好处——健康长寿。所以逢人便宣讲练习太极拳之重要性。把自己学练太极拳的体会、经验,不断总结,传播给身边的群体。为了更广泛地宣传与奉献,传承与弘扬太极精神,我愿意把自己脑海中多年形成的《太极养生浅谈 ——练习的一点心得体会》思想,成文上网,与更多更广的人见面与分享,把它宣传到每家每户。人人都学,都练太极拳,人人健康、幸福、长寿,这是我的梦想。 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认同《太极养生浅谈 ——练习的一点心得体会》的思想理念,积极练习太极拳,在运动养生,太极养生,人类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享太极拳给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太极养生浅谈 ——练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遗产。太极文化就是其中十分珍贵难得的一枝奇葩。 太极即无极、太极圆周也。周而复始、混元一体。太极运动从始至终弧线贯穿,是完整的圆之运动。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陈王廷文武兼备,他研究了道家的呼吸大法,参照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所著拳经,即民间十六种拳法,在清朝初年创编了陈式太极拳。后来传于河北省永年广府杨露禅,经改进自成一家,成为杨式太极拳。其气势宏伟,舒展大方,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当代一大主流门派。 太极拳文化将传统辩证思维,武术、引导术完美融为一体,其内涵包容了阴阳、虚实、刚柔、动静、左右、进退、开合、化聚等诸多矛盾的对立与转化。是极高层次而美妙动人的人体文化。打太极拳概括为五个字:松、匀、圆、顺、整,技术技巧五字诀。 打太极拳呼吸极其规律,要求呼吸与动作紧密配合,吸气始动作起,呼气尽动作终。呼吸讲究“深、匀、细、长”。对提高肺活量、运气行气、疏通经络、血管、功力长进,非常专一效果一流。真正达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之功效”。(手、眼、身、法、步,要向资深的老师学习。) 打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开合有序,虚实分明、刚柔并济;动中求静,静中有动,似动非动,似静非静,用意不用力、意图劲道皆不外显,一切变化都在无形之中。无形也有形,有形也无形,形神兼备,内外相合,前后左右,变化莫测,意向着力,捉摸不透,动作皆可转化,含蓄变幻、不拘套路所限。均在随意应对周转之中。这就是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和灵魂。 打太极拳精神放松,情绪内敛,心神安静,立身中正,既不丢顶或顶头悬,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是区别于外家拳的显著特点。 打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柔和缓慢、顺畅自然是外家拳所无法比拟的风格。平稳舒缓的步法,松静自然的节奏,完全适合人体器官运行循环的生理规律。对人身健康非常有益而无一害处。 打太极拳之形像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作连贯,起承转合,连续不断,即动作之间不断经、一气呵成。很完整。)其姿势造型:舒展大方、协调对称、平衡稳定、松静自然。打起拳来像美妙动人的音乐、人体活的雕塑与人物山水画、是人体艺术美的充分展示与享受,奥妙无穷,其乐无限。 什么叫养生保健?上医医国,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医未,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医病,医有病之病,谓之医疗。养生保健就是“治未病保健康”。在身体未得病时,就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阻止生病,铲除身体发病的根源。永远保持身体在健康的状态,这就是养生保健的确切含意。那么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是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强壮有力且功能健全。那么又怎样养生保健呢?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如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等。 太极之所以能养生保健是因为: 第一,太极拳遵循了自然规律和人体的生理规律。通过太极运动锻炼达到生理平衡、增强身体免疫力。通过太极拳沉稳舒缓的太极步法,时间久了练出了活步桩功、气功。人老了后不但不会感到腿沉,腿疼、腿麻而且腿轻便灵活、沉稳有力,脚下有根,面貌年轻。打破了”人老腿先衰“的说法。因为打太极拳练了气,同时养好肾起到壮腰健肾之作用,所以肾好精神好,心态好,当然功能也好。完全符合人身体健康的标准。太极养生防身,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第二,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是运动养生。太极拳是首选的运动养生。俗语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延缓衰老”;“人老先老腿,百练走为先”;“走是百练之祖”;“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毛主席养生法说:“遇事不怒、饭后散步、劳逸适度、基本吃素”。综上所述“动”和“走”是养生的关键。太极拳就是最好的“动”和“走”之锻炼。公园通常是选择安全优美的地方,不用去马路上转圈、遛弯和冒风险。好方法是必须要仿效的,“要管住嘴、迈开腿”、“动则不衰”,打太极拳吧! 第三、太极运动赋予了高雅之艺术、科学技术、音乐书画的内涵,所以更完美、更具合理性、可塑性、趣味性、娱乐性,让人们在艺术之美的精神享受中锻炼保养了身体。俗话说:“心安寿长”“乐则长寿”。打太极拳最能使人心安入静、心静体松。打拳时必须做到排除杂念,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乐观平和。人只有放松,才能入静。人若入静则心安,心安则寿长。长期不间断地练习太极拳,就能疏导排泄烦恼和压力使精神身心一直保持在祥和、安稳、泰然的心理状态,延寿是必然的。这就更加说明打太极拳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好方法。太极养生、众所共知、无可置疑,更不可否认。 第四,通过太极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排除体内垃圾、疏通筋络和血管、使血液畅通,有效预防脑梗,心梗的发生。俗语说:“通则不疼,疼则不通,疼轻麻重木乃伊”。感觉肢体疼痛是轻的,麻木就严重了。有人说“气是血的帅,血是气旳兵,气在前边走,血在后边跟”。的确如此,历史悠久的中医疗法就讲究气与血的关系,“气淤血滞”正是此理。不过太极更注重意念“气血通靠意领,意领气,气领血。以意行气,以气贯指。意到气到,血到力到。意领身随,内外相合,动则不乱。气血通顺,百病不生”。长期练太极拳,不会腿疼腿麻,手臂抬不起来。 练太极好处之大,数不胜数,太极能养生保健之理,已为世界爱好者推崇倍至。明白人、聪明人,理应重视和效仿,应该感到知之恨晚也,习之晚也,迅急行动起来吧,为了不留遗憾,要树立牢固的运动养生之思想理念,坚定学练太极的决心和信心。自古习武之人都有一个好身体,一辈子无疾无病,老而善终。运动养生话不虚传。 人活着就要活得健健康康、漂漂亮亮、质量高高。只有健康才能活得幸福。而健康的取得,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养生保健和“治未病”。要靠长时间的运动锻炼之积淀。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往外走,能活九十九”。清晨锻炼很重要。早起练一练,身体好全天;天天早起练,天天身体好。年年早起练,年年身体好。运动养生,太极养生,见效快,持久性强。衷心奉劝那些中青年爱睡懒觉的朋友,清晨要往外走,晚学不如早学,迟练不如早练。早学早练早收效,为健康多赢得点时间。年轻时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把身体健康打下一个好基础,就能使自己健康一辈子。这是一个人的健康福。若等到人老了,腿脚不灵了,感觉出行、走动困难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养生保健主要靠运动,运动最好的选择是太极。太极拳运动疗法是最初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能治未病保健康防患于未然。不用吃药打针、不用看医生,不用花钱进医院,只是投入点时间和功夫。简单易行,老少皆宜。因为有了超前的思想观念,预防在先,所以避免了生病的痛苦,节省了沉重的医药费之经济负担,一省百省,欢乐无限,福寿双全。要相信练与不练绝对不一样,到底好与不好,自己亲身体验后就知道了——打太极拳运动养生就是好。认准的理儿,就要坚持到底。但是,得首先确立太极养生的思想观念,不能变也不能动摇。 在认识了解太极养生的基础上,确立牢固的太极思想观念。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纠正种种错误观点和想法。顶住各种干扰,不能犹豫和半途而废。 一、坚定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就是太极思想观念,就是要求人们不惜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打好太极拳、运动养生保健康。人的生命除了为革命事业捐躯,为救灾或为他人危难献身。就一般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比安全更重要,比健康更重要,一点也马虎不得,在人的安全健康方面,咱们谁也输不起。人们只有在安全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上,才能争取其他。怎样保证安全、健康这个人生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们永久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二、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没有健康便没有一切。有一位朋友给我发短信说:“体验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身体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才是自己真正宝贵的财产。无论人生的路还有多远,切记尽力去爱护她、保护她。”所以我劝人们为养生保健、毫不犹豫的去投入一定时间 和精力去练太极拳。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一定有收获。如果真正如此保住健康,回头想一想应感庆幸才是。健康是第一位的、去掉健康,就是失去一切。尽管有人再怎么有钱、有豪车豪宅,有再多的物质财富,若没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再好也无法享受了。一旦有了病,谁也不能替代,有罪只能自己受,有难只能自己扛。如果真丢掉了健康,回头想一想,如果当初能确立太极养生的思想观念分出一点时间打拳锻炼搞健康,以运动养生那该多好啊,怎么会吃后悔药呢? 三、太极养生,必须理清太极与健康,健康与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练太极能保证健康,健康需要太极;健康能保证工作和生活,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健康。所以,练太极能保证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当然不是唯一,不反对也不排斥其他运动方式。练太极对健康、工作、生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和任何负作用,你练地越多,好处就越多,练一段时间自有体会。这一点要坚信不疑。 四、太极养生还必须清除思想意识上的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尤其不能把学练太极与工作、生活或其他健身方法矛盾、对立起来,甚至排斥练太极。恰恰相反,要更加完美、合理的融合、统一起来、相铺相成、更加完善,达到极致。可以与其他锻炼相结合,那会更好。不能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我走访了很多中青年人,他们都说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没时间和精力搞健康养生,搞打拳运动锻炼。很多搞生意做买卖的人也说根本没心思锻炼身体,就一门心思挣钱赚钱。一些老年人照看孙子孙女都说还没熬到养生保健的份上,一切行动都被小孩给拴住了。抽不出空余时间锻炼身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误区;为了人生的一个目标,忽视了人生的另一个主要目标,那就是健康长寿。他们都在拼老本,老本拼光就完事。 一个人在一天的生活中不能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下,就连晚上睡觉也不心静,老想事儿,一天一天永远没有放松、心静的时候,长此下去时间久了,恐怕就要生出病来。俗语说:有张有弛,弦绷得太紧就要断,人若劳累过度,得不到适当休息与调整,就要生病,正所谓“积劳成疾”。不能不警惕啊!人们往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