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形意拳述真发布: 2008-3-05 23:49 | 作者: 砺剑 | 来源: 武术万维网车星辰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一、宋氏形意拳的源流宋氏形意拳,是传统形意拳流派中一个声名显赫的重要支派,由“神拳”李洛能之早期名徒宋世荣、宋世德昆仲所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宋世荣(1849~1927年),字约斋,号镜泉;宋世德(1857~1921年),字辅仁,别号云鹤,系宋世荣之胞弟。
其祖上明初在金陵(南京)为官,永乐初年,随“燕王”朱棣之改都而北迁京师。
定居北京大兴(今北京市)城内火神庙附近。
弟兄俩出身于商人家庭,幼负壮志,天资颖悟,聪明好学,于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不广泛涉猎,精研苦读,并通晓《易经》、黄老及天地阴阳五行运化之道,熟知儒道释三教之理。
二人不仅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且酷嗜武功,读书之余,常习家传少林拳及《易经》、《洗髓》二经。
因而幼功纯正,根基深厚,诸如空翻、旋子、燕子抄水、狸猫上树等轻身功夫,尤为精绝。
宋家原在京城经营钟表业,后闻山西太谷富甲天下,有“小北京”之称,遂由世荣、世德之父永禄公去太谷城开设“永善兴”钟表局。
1865年(同治四年),宋世荣随父经商于太谷。
时逢武界耆宿“神拳”李洛能应太谷巨商之聘担任保镖护院武师,技冠群雄,闻名遐迩。
宋世荣敬慕其名,经人引见,遂拜李洛能先生为师,精习形意拳。
稍后,其弟宋世德亦拜李洛能先生为师,与其兄同师学艺,相互切磋,技艺精进各有建树。
斗转星移,十易寒暑,二人经李师悉心教授,精功苦练,遂艺业大成,深得李洛能先生之欣赏,成为李师最得意的弟子。
宋世荣先生24岁时,又结识了供职于沈阳故宫工部库中的刘晓棠先生,蒙刘先生厚爱,将库中所藏之武学秘典《内功四经》(《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尽数相赠于宋世荣先生。
于是,弟兄俩便冒着生命危险,对《内功四经》反复精研习试,并结合家藏《易经》、《洗髓》二经,在内功方面探赜索隐,苦心钻研,其后又博采众长,吸纳百家,融会贯通太极、八卦诸拳,独创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的宋氏形意拳。
同时,他们还经过自身的艰苦实践与体用感悟,创编了“内功盘根”、“十六把对练”及独门兵器“麟角刀”等多种徒手、兵器、单练、对练套路,进而在拳械功法的演练方法与内外兼修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如三体桩、五行、十二形等皆有多种不同的练法),大大地丰富与充实了形意拳的内容,为宋氏形意拳的崛起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又由宋氏兄弟的著名传人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号称“宋门四大金刚”)等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遂形成了宋氏形意拳完整、系统、科学的武学体系。
至此,以内功精深、盘根冲空而享誉武坛的宋氏形意拳便雄秀武林、闻名四海。
二、宋氏形意拳的风格特点宋氏形意拳以传统形意拳象形取意、阴阳为母、三节为用、四象为根、五行生克、六合为法等理论为基础,以《内功四经》为准绳,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易骨、易筋、洗髓及十二大力法的练功方法,先从《内功经》人手习练,次为《纳卦经》,又次为《神运经》,然后再练内功十二大力法,最后以《地龙经》收全功。
练习时非常注重内气、内意与外形、外力的协调配合,依次从脉络、格式、气路、劲诀步步深入进行练习。
其次,以《纳卦经》中乾坤、巽兑、艮震、坎离八卦依次说明头项、足膝、肩背、裆胯、胸胁、心肾部位与劲节气路的配合及各种动作的协调要领,再从体、式、用、义四个方面深刻领悟《神运经》中“炼形而能坚,炼精而能实,炼气而能壮,炼神而能飞。
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的神运奥妙。
神运之理既明,便可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的易骨、易筋、洗髓之功练习“内功十二大力法”。
最后方可练习底盘功夫,才能使人体下盘各关节与浑身关节均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活学活用阶段。
正如《地龙经》所言:“全身练地,强固精明;伸可成曲,住亦能行;屈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住无迹,伸曲潜踪;身坚似铁,法密如龙;翻猛虎豹,转疾隼鹰;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宋氏形意拳尤以内功精专、发劲独特著称于世,它既有雷炸冰裂的极刚爆炸力,又有“如绳之系”的极柔松柔力,正是极柔极刚之功,此即《内功经》所谓“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者是也。
其独特的内功发劲方法,由当今武林硕果仅存的宋氏形意拳“邦”字辈嫡系传人宋光华老师总结为“内外相合,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全身整体配合,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合浑圆整劲”。
该拳在劲力上讲究惊弹抖炸,寸绝滚颤;伏如横弩,动若发机,能瞬间骤然发出鼓荡抖颤的弹性爆炸力,周身激荡回旋,震颤不已,此正是古谱所谓“遇敌好似火烧身,炸力发出无断续”的连续爆炸力。
宋氏形意拳尤重大枪功夫,这正是姬龙峰祖师以枪创拳的正统形意(心意)遗风。
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继承并发展了李洛能师祖的枪技,特别重视“六合大枪”、“翼德大枪”及“划大杆”的练习,其传人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均在大枪上狠下功夫,并将枪功与《内功四经》巧妙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宋铁麟大师曾讲:“历代先辈相传,心意拳乃以古兵器大枪而创,此以枪创拳之法在我武术中唯心意拳所独有。
心(形)意拳劲乃法乎枪功抖绝之劲也。
枪功愈深,拳功愈厚。
”故历代心(形)意高手习拳的同时必练大枪,以枪功助拳功之成也。
其实,形意拳的弹性爆炸力,即来自人操大枪时下欲静而上未止的惯性弹抖力。
大枪是求取整体力与爆炸力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国武艺的至高点,它高古悠远,冷峻苍凉,如今已成为少人问津的“阳春白雪”,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且深自秘惜,已濒临失传。
宋氏形意拳素重内功,所以主张练功要动静结合,还必须进行专门的静功练习,以培植内气,养性炼心。
对此,《内功经》结尾有专门的“调气之方”,即“每日清晨,静坐盘膝,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从鼻孔……”,并有“炼神气返本还元”的独特静功练习。
三、宋氏形意拳的武德修养在武德和心性修养方面,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先生将武术由一拳一脚的形而下之“器”学,上升到与道合真的形而上之“道”学,他是我国武术界第一位提出“拳术无内外家之别”,“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的武术家。
这在武术名家孙禄堂先生的《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其精妙绝伦处,常使人击节叫好。
如文中宋世荣先生日:“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
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
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
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功用,由静而求动。
其实动中静,静中动,本系一体,不可歧而二之。
由是言之,所谓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动静即系相生,若以为有内外之分,岂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又曰:“《中庸》极论‘中和’之功用。
须知古人所言,皆有体用。
拳术中亦重中和,亦重仁义。
若不明此理,即练至捷如飞鸟,力举千钧,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夫外家。
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则以礼,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
迨养气功深,贯内外,评有无,至大至刚,直养无害,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卷之放之,用广体微。
昔人云:‘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
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易经》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内外一理而已矣”。
孙禄堂先生敬听之后,“始知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
又知拳之形势名称虽异,而理则一。
向之以为有内外之分者,实所见之不透,认理之未明也。
由是推之,言语要和平,动作要自然。
吾人立身涉世,处处皆是诚中形外,拳术何独不然”。
这段字字珠玑、精彩绝伦的论述,在武术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同时也深刻地彰显出宋世荣先生使文武之道水乳交融的卓绝造诣,与无比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更凸显出他由拳人道、善养浩然之气,与艺臻“中和”之后善讲仁义,动则以礼,见义必为的完美人格境界。
四、宋氏形意拳的内容体系宋氏形意拳功法全面系统,拳械套路丰富多彩,现择要简述之。
1、底子功底子功又称“底功”,就是各类武术基本功。
宋氏形意拳极为重视肩、臂、腰、腿各部位的柔韧性与灵活性,认为练好武术基本功是练好形意拳的重要基础,不像有些自身怕苦或年龄偏大方入门练功的“名家”所言:“形意拳不需练习长拳基本功”,这纯属自欺欺人的说教。
其实,形意拳历代前辈都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如李洛能、宋世荣、宋世德、宋虎臣、宋铁麟等,都有极好的长拳功底。
宋铁麟先生在少年时代就能模仿杂技、戏曲演员所做的一些高难动作,诸如跳铁门槛、空翻、旋子、朝天蹬、劈又、高桌叠起侧空翻,以及腰与腿的柔功动作,连马戏团艺人都望尘莫及。
宋氏形意拳的基本功除与其它门派大同小异的柔功(抻筋拔骨功)练习外,尚有内外元手、揉球势、丹田功、内劲功、浑圆桩、静坐功等等。
2、三体式桩功这是宋氏形意拳最基本的功法,也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重要基本功法。
宋氏形意三体式桩功完全遵照《内功四经》的脉络、格式、气路、劲诀来练。
在劲力上分为阴劲(即任脉劲,手为塌腕或称坐腕)、阳劲(即督脉劲,手为挺腕或称直腕);在桩功问架上可分为上中下二盘与单双重等练法。
3、内功盘根此乃宋世荣宗师独创之秘传基本功法。
据说,功臻化境,身体呵腾空,故又名盘根冲空。
盘者,盘旋、缠绕也;根者,根基也。
盘根即盘旋走转之行步根基也。
形意拳多直趟往返,此盘根功正是宋先公为补形意拳无回旋变化之步而力创的。
其理本于《内功四经》与八卦掌走转盘旋之启发,练习原则为:“扑采提按劲不散,软硬相济成刚柔;云抱捧捋缓缓做,中定动静慢慢求”。
正如宋公高足贾蕴高在其《盘根运义》中所言:“天行健,地转强,皆取盘意;术有本,水靠源,拳重根基。
”常练此功,可使劲入骨髓,周身筋膜腾起,尤其是大腿两侧到脚趾的筋膜皆腾起,趟步人即倒。
此功与三体式桩功相辅相成。
谱曰:“练桩功以固其本,练盘根能动转自如。
”4、五行拳在形意拳门内也称“意拳”、“五拳”或“形意母拳”,是宋氏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有多种变化练法与横、竖、斜、缠、直五种劲诀。
其练法以《内功四经》为准绳,严格遵循《内功四经》的脉络、格式、气路、劲诀等要求进行练习,明显有别于它派形意五行拳。
5、十二形拳十二形拳,亦称“形拳”,是先辈在自然界十二种飞禽走兽的启发下,“象其形,取其意”创编而成的。
宋氏形意十二形有多种不同于其它流派的练法,并将“七拳十四处打法”融入其中,尤在龙猴蛇鸡鹞燕诸形中尽显精功。
宋氏形意十二形拳,可谓形形见精功,势势显奇能,同时它也是宋氏形意拳练就冲空功夫的重要功法。
在李洛能祖师的众多弟子中,尤以宋世荣先生对十二形的掌握最为完整和精妙。
当年在太谷国术馆中(1935年建馆),便由宋世荣之侄宋铁麟独传十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