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特征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机动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交
通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提高大容量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增加其吸引力是我
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离不开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
交通行为即居民出行特征的研究。
因此,本文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基础上,从出行行为的角度,利用基于出行
和活动的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的特征,挖掘其潜在的规律性,同时对
公交服务的时空范围以及公交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1)首先确定了研究范围,即公交出行行为研究,论述了公交出行行为研
究的重要性。
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出行行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城市公交出行行为研究
的匮乏。然后介绍了出行方式选择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和基于方式的出行行为特征指标体系。
最后,重点阐述了出行行为研究的模型理论——效用最大化理论和非集计型
Logit模型理论,说明了非集计模型在居民个体的出行行为研究中的适用性。(2)
结合北京市第三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库,利用基于出行和活动的分析方法,运用
VFP编程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的特征和规律。
首先,对现状公交分担率以及公交出行的目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公交
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和地位。然后,通过公交方式与其它出行方式之间的对比分
析,研究了出行者之间的个人属性、家庭属性等的差异。
最后,专门对公交出行的时间、空间以及换乘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3)
以曲线回归模型理论为基础,对公交服务的时空范围进行研究。
选择S型曲线模型,分别对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的比例分布曲线进行拟合,
建立了公交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比例分布模型,明确了公交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服务范围。(4)基于Logit模型理论,建立了以时间选择为上层、方式选择为下
层的两层Nested Logit模型,通过参数检验,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同时,定量分析了出行者属性特征对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情况。最后着重分
析了在城市居民出行中出行者的各种属性对出行时段选择(包括高峰时段和非高
峰时段)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出行方式选择(包括自行车、公交和小汽车)的影响程
度,阐述了引导小汽车方式和自行车方式出行向公交方式转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