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新一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已出台,X能否抓住通关一体化、
政策叠加等机遇,事关X能否真正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笔者根据国家层
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结合X实际,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明确X发展定位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完善区域内各规划的衔接。1、以《长
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X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依
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
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制定X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把握“十
三五规划”契机,在岸线开发、港口建设、轨道交通、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上,
同与X市接壤的江X、X江两省全面统筹、无缝对接,力争以规划的衔接统一,
引领X市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依托X合工大和党校,成立长江经济
带研究所。加强对沿江各省市发展态势的调查分析与预测。重点在综合交通、产
业分工、新型城镇化、开放开发、生态环保、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3、依据政策谋划重大
项目。密切跟踪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对水电站、码头、公
路、桥梁、高铁、机场、防洪工程、排涝工程、油气管网集疏运工程、物联网信
息系统,以及新能源、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农业信息开发等重大项目布局和重
要政策的研究,结合X实际,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挤入国家层面。4、实行非
均衡政策支持,力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先行先试。在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
社会管理改革、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申报试点,争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
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率先融入、优先发展。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实行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挂钩,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要加快水阳江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衔接。1、搞好水阳江港航总体
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的衔接。在X市环状旅游带、沿边经济带、综合开发带的
带状发展规划中增加“水阳江沿江经济带”。在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
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等规划修编中,要充分预留航道、港口、锚地、服务区和
物流园区建设的用地,力争把水阳江经济带布局规划纳入X市“十三五”总体规
划。2、加快“两河两港”建设,打造X航运港口升级版。两河即芜申运河X段
和水阳江庙埠至西埂50公里航道,建成后将长年通航500—1000吨级船舶,成
为X通往XX沪经济发达地区水上高速。两港是海棠湾新港和狸桥港。海棠湾港
是X市区水路北大门,服务众多工矿企业,是重中之重;狸桥港建设后有利于狸
桥腹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狸桥工业园区建设。关键要做到航道区内外衔
接成网,港口对外联系开放,注重干支联动,做好与XX沪对接。3、加快造船业
发展。近期重点发展造船业及零配件企业,化工企业、建材工业、能源企业,形
成集群,并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等水运服务业,使水阳江为骨干的航道能真正成
为产业资本的虹吸管。
三要延伸通关一体化,实施“无水港”战略,拓展腹地经济。1、利用网络信
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射频技术(RFID)
等,将海港的主要功能及配套服务虚拟化并集成到电子平台。目前,X市海关楼、
国检楼开始运营,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设内陆口岸的基础和条件基本具备。
通过电子网络,向有水港口经济腹地交通枢纽城市进行延伸,协同海关、银行、
商检、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进出口的相关手续,并借助科技手段保障进出口
货物装运安全,实施“无水港”战略。2、加快内陆口岸规划建设,抓紧组织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