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30)-3 ̄ 苏柒.韶 .病团黼叫 

第23卷第3期 贵 阳 医 学 院 学 报 Vo1.23 No.3 

1998年9月 JOURN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1998.9 @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7/-/-9,t6o,2 

宣盘蛊 

(责阳医学院病理学毂研室责阳550004墙典KaroUaska医学院Huddinge医皖枯库神经科学和家矗医学幕) 

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简 

称aD)是一种以智力缓慢性进行性丧失为 

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痴呆病中最常见的 

类型。该病首先由德国的精神病医生A10is 

A1zheimer于1907年发现,并以他的名字来 

命名这一疾病。 

1 阿尔茨海默病概况 

AD可发生于老年人和老年前患者,一 

般将6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早老性痴呆(Pre. 

senile aD)或称阿尔茨海默病;而将65岁以 

后发病者称为AD类型的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 of Alzheimer’a type,SDAT)。两者 

之间除了发病年龄不同外,临床表现没有明 

显区别。近来有人将AD分为早期发作的 

AD(Early.onset AD)和晚期发作的AD(Late- onsetAD)[1l。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AD有增多的趋势。 

般在65岁左右年龄时,AD发病率约为 

5%;年龄增到75岁左右时,发病率为1O%; 

年龄到9O岁时,AD发病率可达35%。在美 

国,对痴呆病人的尸体解剖结果表明,AD占 

5O%~70%,多发性脑栓塞占2O%,既有AD 

又有多发性脑栓塞者占l5%~20%。!El本 

6O岁左右的人群中AD的发生率为2.4%。 

有人统计,我国6O岁的人群中AD占2.4%。 

AD也见于3O岁的年龄患者。 

AD的主要病理形态改变特征为脑组织 

中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老年癌(senile plaque,或称神经炎癍, 

Neuritic plaque)、Simchowiez粒性空泡变性 

(¥imchowiez granu10-vascular degeneration, 

GVD)和Hirano小体,其中神经纤维缠结和 

老年癍为诊断AD的主要依据【2 J。正常的神 

经元中神经纤维为较伸直型精细排列,神经 

纤维缠结则在神经元中以缠结形式排列,无 

定型地占据胞浆并伸向轴突,有时形成点状 

或曲线状,既嗜银染又嗜刚果红染。电镜下 神经纤维缠结由紧密成束的双螺旋细丝 

(Paled helical filaments,PHF)组成,每条细丝 

约10 nm宽,两条细丝交织在一起。AD病 

人中,神经纤维缠结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前 

叶、颞叶、海马等区域,但神经纤维缠结不是 

诊断AD的特异性指征,正常老龄化过程中, 

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的神经细胞内也可 

发现神经纤维缠结。不过,AD患者大脑组 

织中神经纤维缠结数量多和分布广。老年癍 

由变性的轴突组成,光镜下癌块的核心为球 

形或星状,染色为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 

tein),老年癍还出现于皮质和软脑膜血管壁 

上,老年癍亦是AD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 

但是,老年癍也不是AD的特征性改变,正常 

老龄化的大脑中可存在的少量的老年癍。此 

外,脑萎缩也是AD的病理特点。 

2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 

机制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神 

经系统疾病基础研究的热点,不过,迄今该问 

题仍不十分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2.1遗传因素 

大约有lO%的AD患者有家族性遗传 

背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于早期发作 

的AD患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第1、 

l4、l9和第2l号染色体上均找到与AD发 

生有关的基因。 

较早的基因分析发现第21号染色体上 

有引起AD的基因,即突变的B_淀粉样蛋白 

前质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也称BAPP)基因”J。APP由770个氨基酸 

组成,与某些酶的功能有关,可能是酶的调节 

剂,还具有受体样功能,对刨伤愈合有一定作 

用。正常时,由一种 分秘酶(Secrase )将 

APP分子B部位中第15和第16位氨基酸之 

间切断,其分泌形式(可溶性APP)具有生长 

因子的作用,埋在神经细胞膜中的剩余的B 

3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贵阳医学院学报 23卷 

部分起着神经元的联系作用。APP的基因 

突变引起APP分子中第717位的氨基酸或 

第670/671位氨基酸发生改变HJ。APP异 

常时,由争分泌酶(Sezrase B)从APP分子口 

部位第1位氨基酸切开,再由SD 分泌酶切 

开p部位的另一段,释放出完整的 淀粉样 

蛋白(AB),古有40~43个氨基酸I 。邱是 

老年癍的主鬻成分.有神经毒作用。或可增加 

神经元对有害物质的敏感性。基因学说认为 

APP基困缺陷是AD的原发病因。突变的基 

因引起遗传性AD发生,特别是早期发作者, 

常常为4O~50岁的患者。过去就老年舞中 

沉积坤是否是AD的病因一直争论不休, 

APP基因突变的发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AB 

是AD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众多的散发性 

AD患者不存在APP突变基因。有的研究认 

为,APP基因可髓是AD的基因,但并非难一 

的基因。因而提出AD的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AD可由其它差田或其它染 

色体上的基因突变所致。九十年代初期。有 

人发现第14条染色体上有AD早期发作的 

基因,表现为早老素t(Pr-- ̄enilin l,PS-1)的 

产生Lol。后来发现第1条染色体上也有AD 

发作的基因.产生早老素2(Presinilin 2,PS- 

2),可见于早期或晚期发作的AD患者¨]。 

早老索基因的产物定位于内质网和高尔基 

器,影响蛋白质的运输和袭鼠,加重淀粉样蛋 

白的沉积 J。近来的研究指出.早老素2在 

神经元的蠲亡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与 

AD的早期和晚期发作类型均有关系【1j。 

载脂蛋白E(Apollpoproteln E, ̄opE)是 

与脂类转运有关的一种血浆蛋白。分子量为 

34kDa。正常人体中ApoE有ApoEz,ApoE3 

和ApoE4三类,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组织中, 

尤其是肝脏和岔组织【”。A∞E基固定位于 

第l9号染色体上,主要的载脂蛋白是 

ApoE ̄。ApoE4与AD的易癌性有关,其古量 

与AD的发生易感性呈正比.而与AD的发 

生年龄呈反比。无论家族性和散发性AD, 

或早期发作型和晚期发作型AD,都发现 

ApoE ̄等位基因的频度增加【】D】。早期发生 

的AD患者常有ApoE.增高的趋势-lll。近 来发现Ap0E也是老年癍和NFT中的成分 

目前还不清楚ApoE ̄是AD的致病因素,或 

仅仅是增强遗传因素和其它环境因素引起 

AD的作用?A[K ̄4对AD的辅助诊断爰药 

物治疗设想均有一定的意义。 

2.2胆碱能神经功能降低 

较早的研究表明,胆碱能神经的功能缺 

陷在AD发病机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2]。 

已发现AD患者大脑组织中胆碱一乙酰基转 

移甍活性降低,特男唔是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 

中该酶的活性尤为降低,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是合成乙融胆碱的酶,而乙酰胆碱是脑组织 

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古量减少可造戚脑功 

能紊乱l”J。研究还显示AB时脑组织中胆 

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胆碱能受体(如M受 

体和N受体)密度降低,胆碱能话性与老年 

症数量呈负耜关。幅床上用抗胆碱药物诱发 

出患者记忆力降氍、找词困难,定向障碍等与 

AD密切相关的临床表现。用抗脂解酶药物 . ’ 

降低胆碱脂酶的话性来提高乙酰胆碱的水 

平呵改善AD患者的症状[1.】。但是.仍有 

部分AD患者赋组织中胆碱龃水平无明显改 

变。 

2 3 Tau蛋白的作用 

Tau蚤白是一类亲水性徽管相联蛋白. 

是正常神经元神经纤维中PHF的成分.它可 

稳定徽管结构,促进轴突对营养物质和神经 ’ 

遵质的运输。正常人体有6种亚型,均为礴 

酸化蛋白,即1个蛋白分子连接3分子碑酸。 

AD时.N盯中PHF上的Tau蛋白则为高度 

碑酸化或称为异常磷酸化的蛋白(Hyper. 

phosphory|eted protein),蛋自分子上连接u 

分子磷酸。这种异常磷酸化现象不存在于正 

常的P 中[sI。AD时Tau蛋白的高度磷 

酸化是由于蛋白澈酶活性过强,使高度磷酸 

化的Tdu蛋白的生成过多,或磷酸酶活性偏 

低,使Tau蛋白脱磷酸不足所致。高度磷酸 . 

化的Tau噩白分布于受影响细胞的轴突、树 。 

突和胞体中,是形成NFT主要成分,可抑制 

微管蛋白质的装配和降低神经元的运输教 

率,在AD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ll 。 

2.4铝的作用 

九十年代以前对铝在AD发病机制中的 

研究较热门,研究发现饮水中吉铝高的地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