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适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麼,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
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一首诗时,不禁会疑问,谁才会写出这样的诗
句?没错,他就是胡适。
胡适生于1891年12月17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著名
学者、诗人。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留学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
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
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陆续发表
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
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
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
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
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
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
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余英时曾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
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
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
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
及写出定稿。他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
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
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影响,曾帮助许多青年摆脱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教条
主义的压制、束缚和蒙蔽,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
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先生言其思想受两个的人的影响最大:赫胥黎和杜威。前者教先生怎样怀疑,不信任一
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后者教先生怎样思想,教先生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把一切学说理
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这是我们这些当代青年应该学习的,凡事求证
据,记得要问为什么?不被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所淹没,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先生对五四精神的赞扬和怀念,对青年学生的的教导和期望,说来让人感到惭愧,想五四时
青年大学生所思所想所为,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无明确长远目
标不说,连当前学习之事也没有做好,多为应付考试而读书,浪费了大好时间,实属不该。
先生在1960年的毕业典礼上给毕业生送了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
汤。第一味药是说,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的问题在身边,时时向你挑战,笑
你奈何不了它,这样就不会懒惰。第二味药,是要我们进入社会后要多发展一点职业以外的
兴趣,“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 想自己从小到
大,却没有一样这样的兴趣,或者说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的兴趣,吉他,羽毛球,游泳,多
是三分钟热情,未能坚持。勉强算上的,可能就读书了,少时书读的少,见识也浅,大学里
有了图书馆,便想着多多利用,也算是读了一些书,只是少有记下读后感想,还是要像先生
所言,以后无论读书还是观影,尽量把所思所想记下。其实游泳也一直在学,只是不能有规
律的练习,想起才去,以致进展不大,算来学自由泳也近一年了,还是不能流畅的换气,20
多米就不行了,还是多请教请教舍友。先生把第三味药叫信心汤,是要毕业生总得有点信心,
“我们生存在这个年头,看见的,听见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们悲观,失望的----有时候竟可
叫我们伤心,叫我们发疯。” 先生当年所描述的对现在的我们也同样适用吧,每天看着微博
里的社会人间百态,多半让人悲观和失望,正因如此既最好又最坏的时代,既智慧又愚昧的
年头,既希望又失望的季节,才更需要培养信心,“这个时代,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
的时代,没有信心,我们真要发狂自杀了。” 先生举了福特和莱特兄弟两个例子来叫我们深
信“努力不会白费”的人生观。
先生的思想是最难得的,在《四十自述》中的最后附录一部分都在写胡适的思想,读的
酣畅淋漓。这里我佩服的一方面是胡适看问题的角度,直击要害,从不拐弯抹角,找的准,
说的狠。比如在《旬报》第三十六期上发表一篇《苟且》,痛论随便省事不肯彻底思想的毛
病,说“苟且”二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瘟疫,把几千年的名族精神都瘟死了。别说当时,
就在当下,“苟且”的瘟疫依然再继续,吾国吾民何时能够被唤醒?吾心之痛堪比亡国。再比
如,他形容中国文学的病症,吾国文学大病有三:一曰无病呻吟,二曰摹仿古人,三曰言之
无物。倾所作词,专攻此三弊,岂徒责人,亦以自誓耳。句句如针扎,针针戳痛处。最后我
想展示胡适思想的精髓,我认为的就是“透“,一个”透“字蕴含了多少哲理,我们暂且不论,
看看胡适先生怎样评价”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
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
步功夫。然后根据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
的第二步功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思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应该可
以有什么样的效果,更推想这种效果能否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
设(最满意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
过这三步工夫来的。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
的年轮中旋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
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在世人
面前。正如他所写的诗句那样: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
能做你的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