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
4期
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杨元刚 张安德
提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
言中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
,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语义空缺
,揭示了其中的社会
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 植物词
;联想意义
植物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
,就是词语附
加的或隐含的意义
,它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其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产生的审美想象
,
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
,这种联想可能就不复存在或产生了变异。赫德森(
1990)指出
:
“语言的许多特点
,同时也是普遍的文化特点
,而且只有把意义同文化与思维联系起来
,对意义
的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
,植物词所具有的联想意义属于国俗语义的一
种
,是“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
,离开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
,难以
理解语言单位的意义”。(王德春
1995)本文将从语义重合、语义错位与语义空缺三个方面探
讨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异同。
一 语义重合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共鸣
语义重合就是指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重合
,这种重合可能是全部重合
,也可能是部分重
合
,它是以人类生活的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为基础的
,是语言物质属性
的一种反映。马克思说过
,语言就其形态而言是意识的
,而就其内容而言却是物质的
,归根结
底
,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例如桂树(
laurel)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们都把它和“出类拔萃”、“荣誉”联系在一起。桂
花
,又称桂子、丹桂、岩桂、九里香、木樨花
,桂树四季常青
,清香高洁
,早得人们喜爱
,屈原在《楚
辞・远游》中赞叹道
:“嘉南州之炎德
,丽桂树之冬荣”。古人用桂枝编冠戴饰
,叫“桂冠”。中国
封建社会举人若考中了状元
,人们便形容为“蟾宫折桂”
,喻指夺得第一名。无独有偶
,英美人
也喜欢用桂枝编成花环(
laurelwreath)戴在勇士和诗人的头上
,后来桂树渐渐成了荣誉和成功
的象征
,人们把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称为“桂冠诗人”(
Poetlaureate)。英文
gain/winone’
slaurels表示赢得荣誉
,looktoone’
slaurels表示小心翼翼地保持荣誉
,restonone’
slaurels表
示躺在过去的荣誉中睡大觉。
桃(
peach)是一种常见的水果
,白里透红
,人们由桃子很容易联想到少女
,于是英汉两个民
族都用桃花(
peach)来指代皮肤细洁白里透红的妙龄少女。在英语中
,Sheisreallyapeach常
47常用来形容漂亮有吸引力的女子。此外
,peach还可表示美好的事物
,如
apeachofaroom(漂
亮的房间)。在汉语文化中
,桃花也用来指代青春妙龄女子
,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
(二)中写道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岸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桃花(
peach)除了用来指代美女外
,还可以用来形容女性白里透红的
肤色
,尤指少女双颊的颜色。《警世通言》中写杜十娘“两弯眉似远山青
,一泓清潭秋水润
,面似
桃花
,齿如排玉”。桃花一般用来形容女性
,有时也形容男性
,《红楼梦》写贾宝玉“面若中秋之
月
,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
,颜如桃瓣
,目若秋波”。汉语中人们把女子的脸庞称为
“桃腮”
,英文中对应的说法是
peachycheeks。在中国古典小说中
,作家刻画少女饮酒后脸上出
现的红晕
,常常说成“一杯竹叶穿肠过
,两朵桃花脸上来”。
(青)草(
grass)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可引起“众多、默默无闻”的联想
,如英语
grassroots表
示基层
,相当于汉语中的“草民”或“草头百姓”。“草”一喻多
,如“草木皆兵”
,二喻贱
,如“草菅
人命”。李白诗云
:“腹中藏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
,“草莽”是指未取功名的白丁身份。
二 语义错位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表同质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植物名词字面意义一样
,但其联想意义有很大差别。如柳树
(
willow)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可引起忧伤的联想
,但汉语中的忧伤是由离愁别恨造成的
,而英
语中的忧伤联想是由死亡造成的。中国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雍录》载
:“汉世凡出函、潼
,
必自灞陵始
,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李白《忆秦娥》词云
:“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
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其中最后一句便提到灞陵折柳送别的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柳
树多喻别离
,抒发思念之情
,如刘禹锡的《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
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首句以“柳千条”刻画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
,整首诗以柳
为基调
,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在英语中
,willow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
,它能引起悲哀与忧愁
,有失落和死亡的象征意义
,
wearthewillow表示“失恋”或“悲悼心爱者的去世”。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
,苔丝德蒙娜
受到丈夫的猜疑
,忧伤中她唱起了母亲的侍女芭芭拉临死前唱的一首古老曲调“柳树歌”
,这首
伤心的歌谣象征着苔丝德蒙娜与芭芭拉相同的死亡结局。
桃花在汉语中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
,故有爱情的联想
,中国人把艳遇称为“桃花运”或“桃
花缘”
,把风流韵事称为“桃色事件”。而英文中
peach却无这种对应的联想意义
,英美人把桃
色事件称为
loveaffair。所以
,桃花与
peach在联想意义上只是部分对应。
汉语中的红豆与英文中
redbean(红豆)字面意义相同
,引起的联想却大相径庭。汉语中
的红豆又名相思豆
,象征着爱情和思念
,语出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
撷
,此物最相思”。《红楼梦》中“红豆词”云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花春柳满画
楼”
,以红豆比喻别离情人相思之泪。但在英文中
,红豆(
redbean)却使人想起《圣经》中以扫
(
Essau)为了一碗红豆汤(
redbeanstew)而出卖长子权的故事
,成语
sellone’
sbirthrightfor
somered2
beanstew表示“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出卖原则
,见利忘义”。因此
,人们把红豆译
为
lovebean或
redberries,以免引起外国人错误的联想。
三 语义空缺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
,因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地理环
57境的不同
,其民族语言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
,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民族文化
的特殊性
,语言是一个民族活的历史。同一植物词语
,在一种文化里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而在
另一种文化里却缺乏相应的联想
,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桃可以象征长寿(蟠桃会)、学生(桃李
满门)、义气(桃园结义)、春天(桃花雪、桃花汛)、美好(世外桃园)
,而英美人看到桃却无法产生
这些联想。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松显苍劲
,竹透清逸
,梅为冷艳
,而
在英文中它们也不能引起这样的联想
,这完全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使然。因此
,研究语言的特殊
性必须研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
松树在贫瘠的地理环境中也能生存
,四季长青。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松树可用来比喻
志行高洁的君子。唐代诗人于邺在《赠卖松人》中说松树为“寒涧树”
,象征那些“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君子
,因为松树“瘦叶几经雪
,淡花应少春”
,表现了一种抗拒严霜
不趋时附势的高贵品质。又因为松树千年不凋
,人们又用它象征长寿
,故有“福如东海长流水
,
寿似南山不老松”、“松龄鹤寿”之说。旧社会家家户户喜欢挂“松鹤同寿”的年画
,表达了中国
人祈求吉祥长寿的愿望。
竹子(
bamboo)高耸挺拔
,质地坚硬
,中空有节
,它的特点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风亮节和谦逊
好学的品质。在中国
,退隐的文人士大夫多喜欢栽几蓬翠竹
,以寄托自己正直、坚贞、谦逊的情
怀。《红楼梦》中林黛玉特别喜欢竹子
,她住的潇湘馆里翠竹掩映绿树环绕。中国人喜欢种竹
赏竹咏竹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云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使人俗。”人们还
常用郑板桥《咏竹》诗抒发学生对师长栽培的感激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杖为扶持。明年
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风池”。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竹”有关的成语有
“高风亮节”、“胸有成竹”、“势如破竹”、“雨后春笋”、“竹林七贤”、“青梅竹马”等。
梅花(
mumeflowers)性耐寒
,于是人们把梅花称为“寒梅”或“腊梅”
,认为梅花是报春花。
南朝范晔诗曰
:“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遥赠一枝春”。此处以梅花指代春天。
由于梅花在严寒冬季绽放
,其奋发顽强的品格深得中国人喜爱
,古有“一树梅花万首诗”之说。
同样
,在英语中许多植物词有其独特的联想意义
,而汉语中却没有。例如
,clover(苜蓿)是
一种很有用的植物
,可以喂养家畜
,可以用作肥料。许多苜蓿草长有由三片小瓣构成的叶子
,
但有些苜蓿的叶子由四片或六片弧瓣组成
,很少见
,于是英美人相信四叶苜蓿(
four2
leaf
clover)能给人带来好运。百合花(
lily)状如喇叭
,通常呈白色
,每到夜晚叶片成双成对地闭合
,
中国人称之为夜百合
,往往用它象征夫妻恩爱琴瑟和鸣
,而在英文中
lily2
white表示“纯白”
,并
无爱情的联想。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
,百合花象征纯洁
,漂亮白皙的姑娘常常被比作
a
whitelily。正因为百合花洁白无瑕
,不需要任何修饰
,如果有人想给它上色
,那纯粹是“多此一
举”
,英文
paint/gildthelily相当于汉语中的“画蛇添足”。
lily还有胆怯的联想
,lily2
livered就
表示“胆怯的”。
黄水仙(
daffodil)是一种普通的花
,英美文化中象征欢乐。英美诗人常用
daffodil来描写
春光和欢乐
,英国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也写过一首《咏水仙》(
TheDaffodils)的诗
,他把黄灿灿
的水仙比作璀璨的群星、潋艳的波光(
shiningstars&sparklingwaves)
,最后诗人说
:Andthen
myheartwithpleasuresfills,Anddanceswiththedaffodils,你看诗人多么高兴
!
四 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为什么同一植物有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联想
,而有时又会产生相异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