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分析其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2.认识黑土、林区、湿地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初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树立人地和谐的发展观点。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
2.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特点。
3.黑土、湿地、林地在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整治。
第 1 课时
【基础梳理】
一、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三省及自治区东部。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貌格局呈状,外侧是 ,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区,自南向北跨、
、,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降水自向递减。
3、辽宁南部、、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
、、高粱、水稻、、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温带气候,以、马铃薯、大豆为主。
4、东北地区植被以和为主,并分布有
和。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分布着和等土壤类型。
其中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平原的东部和北部、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
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2、土地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的地区,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东北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大量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昔日的“”变成了“”。
4、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既是水源地、蓄水池,又是我国特有珍禽、
的栖息地,对、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