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民俗文化概述

第一章 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第一次课
导入:课堂讨论
一、你学习民俗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你心目中的民俗文化是什么?
三、你学习民俗文化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中国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
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常识,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

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课程的整体框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民俗学、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欣赏和分析评价民俗文化的能力,加深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广阔,中国的民俗文化涉及范围
极其广泛,本课程本着取其精要、删繁就简的原则,重点介绍、整理并研究一些相关的民俗种类,在教学上,必须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达到培养能力,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中国民俗文化概说第二章中国服饰民俗第三章中国饮食民俗(上)(日常饮食习惯、饮食习俗、地方菜系)第四章中国饮食民俗(下)(各地风味小吃、饮茶习俗、饮酒习俗)第五章中国居住民俗第六章中国交通出行民俗
第七章人生交际礼仪民俗第八章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第九章中国生产商贸民俗第十章中国社会组织民俗第十一章中国民间信仰民俗(民间诸神、民间禁忌、民间消灾)第十二章中国娱乐民俗第十三章中国语言民俗第十四章中国民间文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
共十六周的课,机动一周,考试一周,教学14周
四、参考书目
《中外民俗》吴忠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中国的民俗文化》李萍司卫平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中国民俗文化》柯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五、有关注意事项
1、考勤:会不定时的点名,缺勤扣分,第一次3分,第二次6分,第三次12分,第四次24分,依次类推。

2、保持教室卫生,意思大家都知道吗
3、学期中会留几次作业,作业发我邮箱里,抄袭及雷同者,0分
4、课程的最终成绩是平时考勤分、平时作业分、期末课堂考试成绩的平均值。

第一章民俗文化概论
一、什么是民俗?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的
民——folk(民众、民间)
俗——lore(风俗、知识、学问)
(一)“民”
1、民——民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代表人:格林兄弟(德国)
民俗学学科的创始人针对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防止外来文化冲击
2、民——社会群体——共同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代表人:迪尔凯姆
3、民——古人——野蛮人和半开化的人
代表人:爱德华泰勒人类学之父
野蛮时期——半开化时期——文明时期
神话传说和故事都将会消失
4、民——农民(或文盲)——19世纪
民——贵族民间文学——精英文学这是错误概念
5、民——任何一个人——20世纪中后期
代表人:邓迪斯(美国)美国著名民俗学家
“社会群体”两个前提条件
(1)两个以上人,至少有一个共同点;(2)具有自己的传统。

6、民——全民——正确概念
(二)“俗”
1、简单说:知识和学问
例如:何为“五毒”?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指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其实,这是古人的误解,列于其中的壁虎本身没有毒。

佛教中把贪、嗔、痴、爱、恶,这五种情绪称为“五毒”
骗、赌、帮、烟、娼为现代社会上的“五毒”
2、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

特征:约定俗成、自觉遵循和维护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思维模式
(三)“民俗文化”
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

1、在生活中,民俗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2、在文化视野中,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
二、民俗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所形成的民俗。

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
我国各民族民俗分类
按内容划分,民俗划分为哪几类?
第二课时
三、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四、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娱乐功能
(四)审美功能
(五)维系功能
五、民俗的形成
(一)经济的原因
(二)政治的原因
(三)宗教的原因
(四)地域的原因
思考题
1、介绍一种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并说说它的文化含义。

2、选择某一类你所了解的中国民俗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