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课题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课题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课题——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酒的起源不同
东方酒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1、仪狄酿酒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2、杜康酿酒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杜康造酒” 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了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3、酿酒始于黄帝时期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

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但《黄帝内经》一书是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证。

西方酒的起源暂时没有确切的说法,不过圣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诺亚是亚当与夏娃无数子孙中的一个男人,十分虔诚地信奉上帝,他也就成了后来人的始祖。

当上帝发现世上出现了邪恶和贪婪后,决定在地球上发一场大洪水,来清除所有罪恶的生灵。

诺亚遵循主的旨意,挑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他挑选的植物就是葡萄)、动物种各一对雌雄,带着自己的3个儿子(西姆Sem、可汗Coham 和迦费特Japhet),登上了自制的木船,即著名的诺亚方舟。

经过150天的洪
水淹没后,在第七个月零17天,方舟被搁在了阿拉拉特山上(土耳其东部,亚美尼亚共和国与伊朗交界的边境地区)。

此后,诺亚开始耕作土地,并种下了第一株葡萄植株,后来又着手酿酒。

一天,他一人在帐篷里独自开怀豪饮,烂醉如泥。

他的儿子可汗发现诺亚赤身裸体的醉躺在地上后,叫来了西姆和迦费特,后两人拿着长袍,倒退着进帐篷背着面给父亲盖上,没有看父亲裸露的身体。

诺亚酒醒后,就诅咒可汗,要神让可汗的儿子迦南一族做迦费特家族的奴隶。

自己酒后失礼,却迁怒于儿子,更有甚者,还要罚自己的孙子为奴。

但是可能并不真实,真实情况应该是:
葡萄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后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后不久,最早的葡萄酒就产生了。

我们的远祖尝到这自然的产物,从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

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酒的起源是经历了一个从自然酒过渡到人工造酒的过程。

二、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

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

中华文明产生在黄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早成为农业大国,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与西亚、中美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

中国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粮食在满足了人们食用的功能,还有剩余,这为粮食酿酒奠定了基础。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

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

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种植,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

三、酒杯的区别
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

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

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

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

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

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

但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西洋酒器。

西方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

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

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以被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接受。

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应用什么酒具。

所以他们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红酒杯、白兰地酒杯等。

在酒杯方面中西两方差别较大。

而西方酒器现在占明显优势。

中国的传统酒器在普通家庭中已十分罕见。

四、饮酒礼仪不同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

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

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

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

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

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

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

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

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

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
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

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五、饮酒目的的不同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的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

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

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扩展研究:
一、关于酒带来的思想意识不同
酒文化对东西方文明带来最大的不同影响,就表现在女权主义上。

在西方,酒神崇拜中的重要方式,就是祭祀。

每当祭祀,有身份的主妇们和少女们成群结队在荒山上整夜欢舞,美丽而野蛮的宗教仪式中,女子可以与任何人交流和沟通。

男人即使有不满,但出于对宗教仪式的尊敬,也不能有任何怨言。

这种传统一直流传下来,女子就在西方获得了和男子几乎同样的地位。

虽然,那个同样崇拜酒神的疯子尼采叫嚷着“带着鞭子到女人那里去”,其实骨子里还是认同了女人与男人的公平和对等。

酒神崇拜一直伴随着对母性的神秘崇拜,荡漾在西方文明之中。

在东方的中国则不同。

虽然一开始,酒是为禹的女儿而酿,但是男人马上就剥夺了女人饮酒的权力。

造酒的是男人,喝酒的多是男人。

《红楼梦》中的女子,虽然时时饮酒,但多是果酒,而酒之代表的白酒,只能是贾政这帮男人的专利。

大男子主义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动摇。

饮酒成了男子的特权,女子成了为男子饮酒时提供欢娱的工具。

女人的地位,一直到五四时期,西方文化传进中国,才逐渐有了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