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
覃德美
摘要: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什么一般等价物,而是社会管理部门
指挥人们进行社会劳动的命令,它具有主观性、强制性、先导性、动态性、累积性等本质特性。
关键词:货币本质、社会劳动、特性、意义
Abstract:Monetary essence is not the equivalent, but the order of society government to direct people to carry on the society labor, it have the subjectivety, compulsivety,variability.andguidance, ccumulativety.etc. essenci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 monetary essence, system, society labor, characteristics
关于货币的本质问题,似乎是西方经济学包括马列主义经
济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如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存手段、国际货币等职能,这是否揭
示了货币的本质呢?
本人认为,这不过是在事物的表面联系之间兜圈子,根本
没有揭示货币的本质。
那么,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本人重新认识货币的本
质有何意义呢?或者说本人写作本文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一、货币的本质
我们知道,货币与价值密不可分,但价值是与社会劳动相
联系的概念,既然与社会劳动相联系,它当然就与社会相联系。
社会,作为一个由众多个体组成的系统,当然有其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协同性。
而社会劳动,也就是我们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社会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当然也有其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协同性。
作为人类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性,就表现为社会劳动的计划性、强制性,其相互联系性和协同性就表现为社会劳动以货币作为相互沟通、联系的媒介和追逐的目标。
而综合社会劳动的目的性、动态性、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协同性,则货币就是实现社会劳动目的性、计划性、强制性的手段、社会大众、企业进行劳动相互沟通、联系的媒介和追逐的目标,因而《管子•轻重乙》说“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者,民之通货也,先王善制其通货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尽也”。
作为实现社会劳动目的性、计划性、强制性的手段、社会大众、企业为进行劳动而相互沟通、联系的媒介和追逐的目标,它具有主观性、强制性、先导性、动态性、累积性等特性。
首先,它具有主观性,是由有权机关根据自身对客观情况的判断决定发行的,它并不是一个客观自然的产生过程。
既然是主观产生的,与客观情况是否相符,当然得有一个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就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货币数量论者不明白货币的主观性,以货币数量的多寡来讨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次,它具有强制性,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流通的,纸
币——这一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流通的货币符号较好地体现了其强制性。
就如金鼓旗帜是在人们的生产娱乐活动中产生,但如果用于战场指挥,它们就不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玩耍的工具,而是战场指挥官临阵制敌的战斗命令,命令一经发出,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以流动性偏好解释货币本质的凯恩斯主义者不理解货币的强制性,大概他们都没有经历过改朝换代引起的货币作废的事情。
再次,它具有先导性,这是与社会劳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相联系的,因为社会成员还没有进行劳动,发行货币是给社会成员指出劳动的方向,如2005年美国在新奥尔良市被淹后紧急拨款420亿美圆,这420亿美圆并不是人们已经进行的劳动,而是号召人们进行排水和城市建设、赈济灾民等劳动的动员令。
第四,它具有动态性,这是与社会劳动的动态性相联系的,社会劳动这一系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指挥社会成员劳动的货币发行也必须不断地进行变化,以达到社会的目标。
这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它具有累积性的特性,这是与劳动的累积性相联系的,财富和劳动都是可以累积的,就象战场上战士执行战斗命令可以晋升为排长、团长、将军,晋升后也可以发布一定的命令一样,货币也是可以累积的,这种累积性是企业产生的原因。
可见,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什么一般等价物,而是社会管理部门指挥人们进行社会劳动的命令,它具有主观性、强制性、先导性、动态性、累积性等本质特性。
二、明确货币本质的理论意义
明确货币的本质对于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1.货币的主观性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数量论,更好地
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
2.货币的强制性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会计学借贷记账法的
原理,把会计学上货币的借贷看作是货币的流动和政府调控经
济的命令的传递,使得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结起来(参
见本人发表在经济学家网站文章《试论价值客观性的假定》),
同时也使得会计学原理在“实体论”和“业主权益论”之外产
生了“货币流动论”。
3.货币的累积性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产生的原因,因
为货币的累积性产生大大小小的企业,产生经济上的各种编制,
从而使得宏观经济管理具有了层次性,而我们加入企业,就像
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并不是为
了什么节约交易成本,而是为了积累财富或货币。
4.货币的先导性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财政政策和投资
乘数效应,而不再脱离实际地争论什么赤字财政的好坏和乘数
效应的有无。
三、明确货币本质的现实意义
明确货币本质对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1.货币的强制性告诉我们,货币是有权机关的命令,对任
何按照该命令行事的主体都应该是一样的,不应该像原来国民
党的军队,对中央军与地方部队不一样,而我们现在对国有企
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不过是重复被我们打败了的对手的错误。
2.货币的先导性告诉我们,货币并不是人们已经进行的劳动,而是给人们劳动指明方向,我们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实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战略,急需建设资金,资金从哪里来?靠外资吗?靠慢慢积累吗?这都不现实,现实的选择应该是发挥货币先导性的作用,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国防等公共服务加大货币投放,解决失业问题、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货币的动态性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必须是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货币政策,实现财政平衡,摒弃赤字财政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行的,隋炀帝如果能够发行货币以建设京杭大运河,而不是要求人们无偿服劳役以进行建设,谁敢说京杭大运河不是古代公共工程的典范之作呢?
4.货币的先导性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公共财政政策和投资乘数效应,我们就应该根据乘数效应设计适当的税收政策,以求得财政的收支平衡,而不应该像现在的财政政策是先收税,后进行货币投放。
譬如说,乘数为10,那么我们把综合税率设计为1/10就可以求得收支平衡,因为我们新增10亿元的货币投放,就会产生100亿元的国民收入,100亿元的国民收入就会产生10亿元的税收。
5.货币的强制性告诉我们,货币是政府的命令,但是世界上存在众多的政府,也就存在众多的货币,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当然就有货币兑换的问题,也就是汇率问题。
为了保证国家的经济主权,汇率应该由政府确定,现在我国在外国政府的压力下允许人民币升值的政策是根本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