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读〗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诗词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我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有“满清第一才子”的称誉。
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纳兰情真意切,情深不寿。
康熙十六年其妻子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哀伤痛绝,写下了戚凉哀转的悼亡之词,后人不能超越。
〖诗词主题〗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应该是纳兰词中流传最广的。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也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诗词赏析〗
诗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以旧题发新声是古代诗作常见的方式,“柬友”则表示目的。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和“柬友”之意。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诗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
初恋总是美好的,纯净纯洁而又一见钟情,相许终身。
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而难以忘怀的,诗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但“若只”表示假如只是有,表明以后将经历变故,感情褪色。
一个假设,平添了无限的感叹和失望之意,夹杂了些许的愤恨。
“何事”表示转折,何事:为何会有,何故会有。
“何事秋风悲画扇”表示“若只”有初见,怎会有秋天“悲画扇”的悲剧呢?“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抒发被弃怨情,后人遂以秋扇喻女子被弃或冷落。
初恋预示的相亲相爱,最终却成了相离相弃。
后句又将诗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诗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悔恨。
故人:当初的人;等闲:无端,平
白地。
前句本为“等闲变却故心人”,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连起来表示是人平白无故的变了,却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爱情就是这样:当你在乎我时,不管我有什么样无理的要求你都会答应;当你不在乎我时,我无论怎么哀求,你也只会冷言冷语。
不是心容易变,而真的是人变了心。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
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
上凭肩而望,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做了生动的描写。
七夕半夜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表明纳兰始终如一。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为显贵者所穿。
锦衣郎,薄幸:薄情,负心。
薄幸锦衣郎这里指唐玄宗。
这里用“何如”反问对方: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从另一面说明对方心易变而且就是个薄情善变之人。
全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阅读训练〗
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比喻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
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比喻共同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
或:这首词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幽怨。
也有人认为,是以女子见弃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或:这首词通过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比喻表达了一腔怨情,深婉动人。
或者词人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2.①反映了人们内心里一种普遍的期待和对真挚纯洁感情的向往;②语言通俗,便于传诵。
(意对即可)
〖参考资料〗
纳兰容若与沈婉的故事
沈婉是一名江南艺妓,不过颇有才名,著有《选梦词》。
来容若很是喜欢这位娇柔貌美,又不乏灵动气质的江南才女。
两人相爱相恋,然而由于沈宛的身份尴尬,容若的工作特殊,加上满汉不通婚,社会地位悬殊等时代和流俗的制约,两人的结合,自然只能以非常规的手段“私下行之”。
康熙二十三年的九月,顾贞观受容若之托,携沈宛进京,同年底,容若纳其为妾。
然而,纳兰相府是容不得这样一位出身青楼的汉族女子,不但不能进纳兰府,甚至连个妾的名份也不给。
容若也只好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可不等他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就匆匆离开人世。
容若死后,待沈宛产下遗腹子后,纳兰相府或客气,或不客气地将其“请回”江南。
那个叫富森的遗腹子,倒是名正言顺,归入纳兰家族的族谱,并得以善终。
在他七十年的时候,还被乾隆邀请参加了太上皇所设的“千叟宴”。
至于他的母亲,纳兰家族却绝口不提。
〖相关阅读〗
纳兰性德的影视形象:
在《烟花三月》中纳兰性德由陈浩民主演;在《康朝秘史》中由钟汉良主演;在《御前四宝》(ps:这个有点喜剧)中由王九胜饰演。
虽然都是戏说,但两部正经剧中,相比之下,陈版就略逊色一畴,陈版的少了许纳兰性德独有的文才和贵族气息,而钟版,才当真让人有那种对纳兰的遐想。
《御前四宝》则是一部原创清朝搞笑喜剧,该剧是以清康熙年间为背景的,讲述了一个荒诞爆笑的“无厘头”式故事。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