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第一篇波普尔和他的证伪主义2010-06-05 08:37:47/blog/static/10507705820105 583747773/证伪原则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

①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命题,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

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

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②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

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

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

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采用试错法。

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

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

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

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和科学精神相悖。

第二篇波普尔与证伪主义学说能否驳倒马克思主义,??2009-06-30 12:05/??__ming/blog/item/695e6039d9ae62cbd462251d.html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目录一.否定归纳法: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五.波普的两个约定: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七.可伪证度:八.确认和确认度:九.逼真度:十.给出科学增长的试错法:一.否定归纳法: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哲学上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2.归纳是要将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1.理论要指导观察:e.g:达尔文周游世界得出进化论同船的水兵什么也没有得出-从另外的角度看世界2.理论指导理解观察: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e.g:如何理解太阳从东边升起,由不同理论解释不同的观察评: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

感觉只是信息,无法反映成理论。

有限不能到无限。

所有普遍性理论都是随意猜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

科学不是认识过程,是一个猜测过程。

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理论即所谓的“一切。

任何时候。

”理论不能被证实是由证伪主义引发的。

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五.波普的两个约定:(1)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2)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评:这种理论的软肋是不允许科学理论的伪证存在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可以用经验证伪的理论就是科学。

从逻辑的可能性上不能被证明的理论就是非科学-可伪证性是分界标准。

如果一个理论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非科学e.g:明天的以后时间可能会下雨,可能不下雨-不能在逻辑上证明。

重言式:“一加一等于二”“吃饱了不饿”-无法证伪伪科学,宗教,神话-不可验证。

分界标准-从逻辑上有没有可能被证伪。

七.可伪证度:一种理论容易被证伪的程度。

越是普遍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

e.g:“中国人都很聪明”“中国人的头发都是黑的”八.确认和确认度:一个理论被有限次证实的程度和有限次与经验符合的程度。

任何理论不能被证实,可以被确认。

评:代表了波普证伪主义理论的妥协九.逼真度:一个理论的真实性内容与虚假性内容之差。

允许科学存在虚假性内容。

实际上允许了科学理论中真实性内容与虚假性内容共同存在。

十.给出科学增长的试错法:步骤:1.出现问题(现有理论有不尽人意的地方)2.猜测各种理论或作假设(e.g:宇宙学中常用到)3.从各种假设或猜测的新理论中筛选出逼真度最高的理论4.新理论又被证伪第三篇索罗斯投资理论的哲学基础2011-02-11 23:49:36/xiaaix/blog_170459766.html目录1、关于证伪主义2、试错法3、理性的批判精神关于“证伪主义”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研究科学的动态过程,而不是其静态结构;第二,彻底反对归纳法,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不是观察(事实或语言)而是问题(猜想或假说);第三,科学思考最基本的概念单位只能是暂时接受的科学假说;第四,我们是通过猜想与反驳的程序来获得科学理论的,即大胆的猜想、严格地检验和批判;第五,从来就没有稳固的知识基础,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暂时性的知识基础;第六,科学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应以"可证伪性"为分界原则,来分辨科学与非科学;第七,肯定形而上学的重要性,并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归根到底科学是来自形而上学。

波普尔反对传统的归纳法,并代之以试错法。

归纳法由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提出,按照培根的观点,感觉经验是可靠的,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经验进行加工和分析,在重复的材料中找出一般概念和原则,这就是归纳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和实验;(2)、对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总结;(3)、提出假说;(4)、通过实验对假说进行证实;(5)、把证实了的假说表述为理论。

而在波普尔看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问题,科学发明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对于重复出现的事物的观察,他进而从多种角度反驳了关于归纳法的逻辑学说和逻辑实证主义,具体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证伪主义与证实主义的对立;其二,试错法与归纳法的对立;其三,理性的批评精神和教条主义的对立。

1、关于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和证实主义针锋相对的关于科学理论的检验原则,波普尔把可证伪性视为检验理论是否科学的根本因素。

为了理解证伪思想,这里讲个小故事:1915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根据这一理论,他推断说,由于引力造成的空间弯曲,光在引力场中沿曲线传播,他还计算出光线在太阳附近偏斜的曲率。

在正常情况下,太阳附近的光线是无法观察的。

1919年5月29日发生日全食,英国爱丁顿爵士率领考察队在全球的两个不同地点,观察到了光线在太阳引力场的轨迹,观察结果和爱因斯坦的预言相符合。

在自己的预言尚未被验证之前,爱因斯坦便坦率地说,即使以后的观察证实了这个预言,这也不意味着自己的理论就是真理;但是,如果观察与自己的预言不符合,那将确定地证明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观察到的事实不能证实,但却能证伪与此事实相关的理论。

波普尔据此认为,真正的科学是可证伪的而不是可证实的,而科学的态度就是批判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寻求证实,而是去寻找判决性的检验,这些检验能够反驳被检验的理论,虽然这些检验决不能证实它。

波普尔指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

比如,即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天鹅,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

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

2、试错法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

试错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大胆地提出猜测和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事例,并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

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再提出更好的假说,运用同样步骤对其进行证伪。

试错法在本质上是演绎的方法。

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基本模式:即P1→TS→EE→P2。

即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problem)。

面临着问题P1,人们首先提出假说,作为对此问题的尝试性解决,即TS(tentativesolution),然后再对这一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即通过证伪消除错误,即EE(error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P2。

如此反复,问题越来越深入、广泛,对问题作尝试性解决的理论的确认度和逼真度也愈来愈高。

3、理性的批判精神所谓理性的批判,首先就是证伪、试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假说与猜测。

根据波普尔的证伪原则,一切理论或原则都可以被证伪,没有任何原则可以永久经受证伪的考验而成为知识的不变基础。

波普尔认为理性的批判是科学的标准,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是民主的保障,是生物进化的最高成就,是宇宙的精华。

第四篇《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作者:王统/doc/1c/29399.html波普尔科学哲学的观点基本上和他的书的结构是相同的,即包含猜想与反驳两部分:对于他的猜想,他通过驳斥了归纳分析法和观察证实的方法,提出“科学理论是真正的猜测,他们不可能被证实但是可以北批判。

”其意思就是说科学理论并不是在观察和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是一些大胆的猜测,这些猜测我们是无法证明的,因为我们只能在个别的场合下证明它的正确性,但是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场合都证明出来,因此归纳法也是不能成立的;犹如我们在孙老师的课上所讨论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命题一样,我们只能证明世界上所有乌鸦中有限的部分,而不能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因为这个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观察的归纳法是无法符合逻辑的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

那么波普尔认为我们是通过大胆的猜想来引出命题的,哲学家的思辩才是命题的源泉。

而且这些命题并不具有可证实性。

对于反驳,波普尔认为对于科学命题的验证,应该是通过证伪来批判;具体就是说我们看一个命题是否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这个命题就被证伪了,如果是真的,我们继续进行证伪,知道它被证伪为止。

波普尔在这里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他认为用实证的方法是不能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原因和猜想部分里的是一样的。

对于实证主义,它认为科学的发展或者说关于命题的提出和证实是这样的路线:由观察到归纳到命题证实。

这样就是命题的提出到其成立的证明。

而对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不是这样,证伪主义的关于命题的提出发展路线是这样的:思辩到猜想到证伪如果是到下一猜想如果否到继续证伪。

也就是说首先一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由实际观察所得到的,而是由哲学家(科学家)的思辨所得到的,而且关于命题的证明,波普尔认为命题的永远不能够被证实正确的,我们只能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来证明这个命题还没有错误,而这个证明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命题被证明是错误的(即证伪),从而通过思辨提出下一个命题,并接着进行证伪,推动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