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细目一果实类中药概述要点性状鉴别鉴别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太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破断面及气味等。

并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

注意果实的顶端有柱基等附属物,下部有无果柄或果柄脱落的痕迹;有的带有宿存的花被。

完整的果实,观察外形后,还应剖开果皮观察内部的种子,注意其数目和生长的部位(胎座)。

从气味方面鉴别果实类中药,也是很重要的。

有的果实类中药有浓烈的香气,可作为鉴别真伪及品质优劣的依据。

要点显微鉴别果实由果皮及种子组成,果皮的构造包括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三部分:1.外果皮与叶的下表皮相当。

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

表皮细胞有时有附属物存在,如具有毛茸,多数为腺毛,少数具腺毛或腺鳞。

有时其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物质或色素,如川花椒;有时在表皮细胞间嵌有油细胞,如五味子。

2.中果皮与叶肉组织相当,通常较厚。

大多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中有时含淀粉粒,如五味子。

在中部有细小的维管束散在,有时可能有石细胞、油细胞、油室或油管等存在。

例如荜澄茄的中果皮内部有石细胞与油细胞分布;小茴香的中果皮内可见油管。

3.内果皮与叶的上表皮相当;是果皮的最内层组织,大多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

也有的内果皮细胞全为石细胞,如胡椒。

有些核果的内果皮,则由多层石细胞组成。

有的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为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共同特征)。

细目二种子类中药概述要点性状鉴别注意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的位置及形态;以及质地、纵横剖面、气与味等。

形状大多呈不规则圆球形、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少数种子呈线形、纺锤形或心形。

种皮的表面常有各种纹理。

表面除常有的种脐、合点和种脊外,少数种子有种阜存在。

剥去种皮可见种仁部分,有的种子具发达的胚乳;无胚乳的种子,则于叶常特别肥厚。

胚大多直立,少数弯曲。

有的种子浸入水中显黏性,如车前子、葶苈子。

也可取厚切片加化学试剂观察有无淀粉粒、糊粉粒、脂肪油或特殊成分。

要点显微鉴别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主要在种皮。

1.种皮种子通常只有一层种皮,但有的种子有两层种皮,即有内、外种皮的区分。

种皮常由下列一种或数种组织组成。

(1)表皮层:多数种子的种皮表皮细胞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

(2)栅状细胞层:有些种子的表皮下方,有栅状细胞层,由1列或2~3列狭长的细胞排列而成,壁多木化增厚,如决明子;有的内壁和侧壁增厚,而外壁菲薄的,如白芥子。

在栅状细胞的外缘处,有时可见一条折光率较强的光辉带,如牵牛子、菟丝子。

(3)油细胞层:有的种子的表皮层下,有油细胞层,内贮挥发油,如白豆蔻、砂仁等。

(4)色素层:具有颜色的种子,除表皮层可含色素物质外,内层细胞或者内种皮细胞中也可含色素物质,如白豆蔻等。

(5)石细胞层:除种子的表皮有时为石细胞外,也有表皮的内层几乎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楼仁或内种皮为石细胞层,如白豆蔻。

(6)营养层:多数种子的种皮中,常有数列贮有淀粉粒的薄壁细胞,为营养层。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已被消耗,故成熟的种子,营养层往往成为扁缩颓废的薄层。

有的营养层中尚包括一层含糊粉粒的细胞。

2.胚乳通常由贮藏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的薄壁细胞组成,有时细胞中含淀粉粒。

大多数种子具内胚乳。

在无胚乳的种子中,也可见到1~2列残存的内胚乳细胞。

胚乳细胞中有时含草酸钙结晶;有时糊粉粒中也有小簇晶存在,如茴香。

少数种子有发达的外胚乳,或外胚乳成颓废组织而残留。

也有少数种子的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伸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也有为外胚乳伸入于内胚乳中而形成的错入组织:如肉豆蔻。

3.胚是种子中未发育的幼体,包括胚根、胚茎、胚芽及子叶四部分。

胚乳和胚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脂肪油、蛋白质和淀粉粒,其中以蛋白质的存在状态最为特殊。

种子中贮藏的蛋白质。

可能成为具有特殊形状的颗粒——糊粉粒。

在植物器官中只有种子含有糊粉粒。

因此糊粉粒是确定种子类粉末中药的主要标志。

糊粉粒的形状、大小及构造因植物种类而异,在中药鉴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细目三常用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鉴定要点来源(42种)续表续表《注》化橘红:化州柚——习称“毛橘红”、柚——习称“光七爪”、“光五爪”豆蔻:白豆蔻——“原豆蔻”、爪哇白豆蔻——“印尼白蔻”要点主产地(8种)要点采收加工(5种)1.木瓜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2.枳壳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3.山茱萸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4.连翘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5.槟榔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要点性状鉴别(42种)1.荜茇呈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存或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有特异香气,味辛辣2.地肤子呈扁球状五角星形,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黑色气微,味微苦3.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4.南五味子呈球形或扇球形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紧贴于种子之上种子1~2枚,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5.肉豆蔻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6.葶苈子(1)南葶苈子:呈长圆形而略扁外表棕色或红棕色,一端钝圆,一端近截形两面常不对称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具细密网纹,可见二条纵纹压碎后富油性气微,味微辛并有黏性(2)北葶苈子:呈扁卵形,一端钝圆;另一端渐尖而微凹,凹处现白色点(种脐)表面具多数细微颗粒状突起,可见2条纵列的浅槽味微辛,遇水黏滑性较强7.芥子(1)白芥子:呈圆球形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暗色小点状种脐破开,可见内含黄白色折叠的子叶,富油性无臭,味辛、辣(2)黄芥子:种子较小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为暗红棕色气微,味极辛辣8.覆盆子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顶端钝圆,基部中心凹入宿萼棕褐色,下有果梗痕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呈半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体轻,质硬。

气微,味微酸涩9.木瓜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质坚硬。

气微清香,味酸10.山楂为圆形片,皱缩不平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11.苦杏仁呈扁心形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12.桃仁(1)桃仁: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2)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13.乌梅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明显的圆脐毛果肉质柔软,可剥离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洞穴及网状纹理,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果肉稍有特异酸气及烟熏气,味极酸14.金樱子呈倒卵形,略似花瓶外表红黄色或红棕色,全身被有突起的刺状小点果柄部分较细,中部膨大宿萼端作喇叭口形花萼残基多不完整,盘状中央略突出剥开外皮(花托),内壁呈淡红黄色,内有30~40粒淡黄色的小瘦果,外包裹有淡黄色的绒毛内有种子1枚无臭,味甘酸,微涩15.沙苑子略呈肾形而稍扁表面光滑。

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凹入处具明显的种脐质坚硬,除去种皮,可见淡黄色子叶2片,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16.决明子(1)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2)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17.补骨脂呈肾形,略扁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

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牧,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18.枳壳呈半球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19.陈皮(1)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

气香,味辛、苦(2)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

质较柔软20.化橘红化州柚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5~28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有皱纹及小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稍柔而有弹性气芳香,味苦、微辛21.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用水浸泡果实,有黏液渗出22.川楝子呈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

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23.巴豆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