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全的果实种子类中药资料总结

超全的果实种子类中药资料总结

超全的果实种子类中药资料总结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第一节果实类中药的鉴定第二节种子类中药的鉴定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种皮在植物器官中只有种子含:糊粉粒。

为蔷薇科植物的药材:山楂、木瓜、苦杏仁、金樱子、乌梅。

为伞形科植物的药材:蛇床子、小茴香。

为茄科植物的药材:天仙子、枸杞子。

为木犀科植物的药材:连翘、女贞子。

为木兰科植物的药材:五味子、厚朴、、辛夷。

为茜草科植物的药材:栀子、茜草、钩藤。

为菊科植物的果实、种子类药材:鹤虱、牛蒡子。

为姜科植物的果实类药材:益智、豆蔻、砂仁。

为芸香科植物的果实类药材:枳壳、吴茱萸。

为旋花科植物的种子类药材:牵牛子、菟丝子。

为蔷薇科植物的种子药材:苦杏仁、桃仁。

为蔷薇科植物的果实药材:山楂、乌梅、木瓜、金樱子。

为豆科植物的种子药材:沙苑子、决明子。

用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入药的药材:橘络、丝瓜络以假种皮入药的种子类药材:肉豆蔻衣、龙眼肉。

以果实上的宿萼入药的药材:柿蒂。

用胚入药的药材:莲子芯。

除去种皮的种仁入药的药材:肉豆寇。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南葶苈子)或独行菜(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爆成熟果实。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巴豆:为大戟科。

酸枣仁:为鼠李科。

小茴香:为伞形科。

连翘:为木犀科。

女贞子:为木犀科。

菟丝子:为旋花科。

牵牛子:为旋花科。

栀子:为茜草科。

瓜蒌:为葫芦科。

鹤虱:为菊科。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槟榔:为棕榈科。

砂仁:为姜科。

【药用部位】五味子:干燥成熟果实。

葶苈子:干燥成熟种子。

山楂:干燥成熟果实。

苦杏仁:干燥成熟种子。

金樱子:干燥成熟果实。

枳壳:干燥未成熟果实。

蛇床子:干燥成熟果实。

山茱萸:干燥成熟果肉。

女贞子:干燥成熟果实。

马钱子:干燥成熟种子。

菟丝子:干燥成熟种子。

牵牛子:干燥成熟种子。

栀子:干燥成熟果实。

牛蒡子: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木瓜: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等省。

山楂:主产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

枳壳:主产于江西、四川、湖北、贵州等省。

巴豆:为大戟科。

小茴香: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省区。

连翘: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南等省。

马钱子:主产于印度、越南、泰国等国。

枸杞子:主产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

栀子:主产于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等省。

槟榔:主产于海南省。

砂仁:阳春砂:主产于广东省。

绿壳砂:主产云南。

海南砂:主产海南省。

豆蔻:白豆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

爪哇白豆蔻:产印度尼西亚。

【采收加工】木瓜: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山楂:切片,干燥。

枳壳: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连翘:果实初熟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习称“老翘”。

【化学成分】五味子:①木脂素类。

②挥发油:③有机酸④糖类。

⑤维生素类。

葶苈子:南葶苈子:含异硫氰酸苄酯。

北葶苈子:含芥子苷,强心成分,挥发油,脂肪油,生物碱。

木瓜:①大量有机酸。

②三萜类。

③皂苷。

④黄酮类。

⑤鞣质。

⑥其他:维生素C。

山楂:①黄酮类。

苦杏仁:①含有效成分苦杏仁苷。

苦杏仁苷经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

②苦杏仁酶。

桃仁:含苦杏仁苷,多种酶,维生素B1,蛋白质,多量脂肪油。

金樱子:①含金樱子多糖。

②有机酸,如苹果酸。

③鞣质。

④皂苷。

沙苑子:①含苷类。

②黄酮类。

③脂肪油。

④甾醇。

⑤氨基酸等。

决明子:主含蒽醌类衍生物。

补骨脂:①香豆素类。

②黄酮类。

③含挥发油。

④单萜酚类。

⑤树脂及豆甾醇等。

枳壳:①黄酮类成分。

②挥发油。

③苦味成分。

④尚含有升压作用的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

吴茱萸:①生物碱类如吴茱萸碱。

②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萸烯,为油的香气成分,并含罗勒烯。

③三萜类。

巴豆:①种子含巴豆苷。

②蛋白质,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

③脂肪油(巴豆油)中尚含强刺激性(泻下)和致癌成分,为巴豆醇的十多种双酯类化合物。

酸枣仁:①三萜皂苷。

②黄酮类。

③三萜类。

小茴香:①含挥发油。

②黄酮类化合物。

③甾类化合物。

④香豆素类。

⑤脂肪油。

连翘:①木脂素类。

②苯乙烷类。

③三萜类。

④香豆素类。

⑤甾醇类化合物。

⑥皂苷等。

连翘酚为抗菌成分。

女贞子:果实含特女贞苷、齐墩果酸、乙酰齐墩果酸、熊果酸、甘露醇、多量葡萄糖等。

种子含脂肪油。

马钱子:番木鳖碱为马钱子的最主要成分。

菟丝子:①黄酮类。

②甾醇类。

③含香豆精。

牵牛子:①含牵牛子苷,为一种泻下树脂性苷。

栀子:①含多种环烯醚萜苷类。

②色素:番红花素。

③三萜类。

④有机酸:绿原酸。

豆蔻:①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桉油精、右旋龙脑。

【性状鉴别】地肤子:呈扁球状五角星形。

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种皮硬而脆。

果肉气微,味酸。

葶苈子:木瓜: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

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

气微清香,味酸。

木瓜饮片:呈类月牙形薄片。

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

切面棕红色。

气微清香,味酸。

山楂: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

苦杏仁:呈扁心形。

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气微,味苦。

桃仁:呈扁长卵形。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

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扁斜,边缘较薄。

乌梅:呈类球形或扁球形。

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

气微,味极酸。

金樱子: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

有突起的棕色小点,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切开后,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气微,味甘、微涩。

沙苑子:决明子: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

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

气微,味微苦。

补骨脂:呈肾形,略扁。

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

气香,味辛、微苦。

枳壳:呈半球形。

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

质坚硬,不易折断。

气清香,味苦、微酸。

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

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

巴豆:呈卵圆形,具三棱。

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

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

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一端有种脐及种阜。

酸枣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面较平坦,中央有1条隆起的线纹,另一面微隆起,边缘略薄。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小茴香:为双悬果,呈圆柱形。

背面有纵棱5条,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蛇床子:呈椭圆形,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山茱萸: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

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质柔软。

气微,味酸、涩、微苦。

连翘:女贞子: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

马钱子:呈纽扣状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

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

气微,味极苦。

菟丝子:呈类球形,直径1~2mm。

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

用水浸泡,表面粘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胚,形如吐丝。

牵牛子:似橘瓣状。

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

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

枸杞子: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

表面红色或暗红色,果皮柔韧,皱缩;果肉肉质,柔润。

种子类肾形,扁而翘,表面浅黄色或棕黄色。

栀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顶端残存萼片,种子多数,集结成团,气微,味微酸而苦。

瓜蒌: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

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

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

易破开,内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牛蒡子: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

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

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鹤虱:薏苡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

表面乳白色,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甜。

槟榔:呈扁球形或圆锥形。

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

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砂仁:阳春砂、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

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果皮薄而软。

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分成3瓣。

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海南砂: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

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果皮厚而硬。

种子团较小;气味稍淡。

豆蔻: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柱基和果柄均具浅棕色绒毛。

益智:呈椭圆形,两端略尖。

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

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显微鉴别】五味子:横切面:①外果皮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②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

③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木瓜:果实(皮)横切面:②外果皮为石细胞层。

补骨脂:果实(中部)横切面:①果皮凹陷处,表皮下有众多扁圆形壁内腺。

②中果皮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小柱晶。

③种皮外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其内为1列哑铃状支持细胞。

果皮表面制片:①壁内腺腺体腔内有众多油滴。

吴茱萸:粉末:①非腺毛2~6细胞,壁疣明显。

②腺毛头部7~14细胞,常含黄棕色内含物;柄2~5细胞。

③草酸钙簇晶较多;偶有方晶。

④石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胞腔大。

⑤油室碎片有时可见,淡黄色。

小茴香:分果横切面:①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

②中果皮有油管共6个。

③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细胞长短不一。

④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

⑤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③内果皮为镶嵌状细胞。

马钱子:药材粉末:①非腺毛单细胞木化。

枸杞子:粉末:②中果皮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壁薄,胞腔内含橙红色或红棕色球形颗粒。

③种皮石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多角形,壁厚,波状弯曲,层纹清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