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 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 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 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毛 泽东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内容结构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的历史,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的基本依据并阐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理论、 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意义。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 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包销、公私合 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
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1956年的领息凭证
(4)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战争爆发后,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 会议上号召 “全国和全 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 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民族资本 不完善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1)我国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0年6月,毛泽 东在七届三中全会 上作了《为争取国 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基本好转而斗争》 的报告和《不要四 面出击》的讲话。
见p81
1949年与1952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对比
200
195
160
140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 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化不可 逾越的原因 是什么?
工业化不可逾越的原因
恩格尔 消费规律
贸易条 件恶化
提高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效率
联系效应
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人均收 使发展中 入水平的提高, 国家的贸易
生活必需品的 收支情况恶
消费支出比重 下降,而舒适 品和奢侈品的
1950.5.9
丹麦王国
1950.5.14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瑞士联邦 芬兰共和国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950.6.8 1950.9.14 1950.10.28 1951.5.21
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 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 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 弃了依据过渡的设想。领导全党和全 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 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949年12月 21日,毛泽东为 斯大林70岁祝寿 时合影。
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 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
建国初中国同各国建交表
国别
建交时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
1949.10.3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4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5
国别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 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性质:过渡性质的社会
基本特征: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建交时间 1949.11.23 1950.1.18 1950.4.1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 和国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7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16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0.27
瑞典王国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总路线
主体
工业化 三大改造
两翼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总路线的内容与关系
建设与改造 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 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1)“一化”的必然性 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 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 汽车、一架飞机、一辆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 ——《毛泽东文集》
140
135
120
100
80
66
60
40
38.3
44
20 18.9
12
32
15.8
25
0
布(亿米) 原油(万吨) 原油(百万吨) 铜(万吨) 生铁(万吨)
1949 1952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 然灾害,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 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 见p82
化,因此要 发展工业, 替代进口
消费支出比重
上升
就必须 将其转移 到生产率 较高的工 业部门
工业部 门的联 系效应 要大于 农业部 门
(2)“三改”的必然性
个体经济受 小农经济的 局限,增产 潜力有限
农业要为城 市和工业提 供生活用品 和原材料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 小,而且缺乏重工 业的基础,依靠它 本身的力量无法有 力地推进工业化的 发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 历史经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和偏差。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 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思考
为什么新民主主 义社会是一个过 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毛 泽 东 对 总 路 线 修 改 手 稿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 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 始过渡。
1953年5月,毛泽东在对李维汉一个报告的批语中,明确提出 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次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
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 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
1954,毛泽东在修 改宪法
2、总路线的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