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

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 . 禹B . 启C . 商D . 汤2. (2分)(2020·南宁模拟) 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

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 .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D . “王后无嫡,则择立长”3.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 .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 . 丞相制度的实行不合时宜D .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4.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5. (2分)(2020·天津模拟)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

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A . 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 . 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C . 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 . 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6. (2分)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

这反映当时()A .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B . 决策权审议权分离C . 制度变革提高效率D . 中枢体制发生质变7. (2分)金庸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了主角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

郭靖所抵抗的“外族”是()A . 契丹B . 女真C . 党项D . 蒙古8.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A . 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B . 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C .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D .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9. (2分) (2017高一上·梁山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

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这说明()A . 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 . 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10. (2分)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

这一转变()A . 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 . 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C .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 . 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11. (2分)下图是2012年在香港拍卖到两亿多港币的中国宋代葵花洗。

这件瓷器盘口状如六瓣葵花,胎质细洁,釉呈天青色。

结合所学知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 该瓷器可能是北宋汝窑出品B . 拍卖到天价,定为民窑烧制C . 釉色为天青,是白瓷的成熟代表D . 该瓷器采用了典型的青花瓷工艺12. (2分) (2018高三下·海安开学考)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A . 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 . 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等C .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 .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13. (2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 . 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 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 . 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14. (2分)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 . 自耕农式经营B . 千耦其耘式经营C . 庄园式经营D . 租佃式经营15. (2分) (2018高一下·黄陵开学考)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极其高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一次瓷器的展览会上,你发现了一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它属于()A . 唐朝B . 宋朝C . 元朝D . 明朝16. (2分)推动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的社会动力是()A . 瓦特勤奋好学,并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B . 早期蒸汽机存在着很大弊端C . 工业革命的展开需要更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机器D . 瓦特对改良蒸汽机有浓厚的兴趣17. (2分)(2020·浙江模拟) 南宋临安城的流动小贩在夜市中往往“遍路歌叫,都人固自为常”,“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者,至三更绝”,小贩们还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①城市管理关注民生②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③都市商品经济发达④草市在城中普遍出现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②③D . ①③④18. (2分) (2019高三上·成都期中) 明朝中后期,福建“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仰粟于外,上吴越而下广东”。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 新的生产关系兴起B .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C .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 .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 (2分) (2017高三上·玉山月考)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A . 明清商帮势力强大B .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 .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 . 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20. (2分)(2016·宁城模拟)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

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

这说明()A . 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B . 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C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D . 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21. (2分) (2020高三上·商城月考) 1918年,列宁指出富农是“最残忍、最粗暴、最野蛮的剥削者”,“要无情地向富农开火,消灭他们”。

1921年列宁对富农态度变得相对缓和,同意富农加入合作社。

这一变化主要是为()A . 国内外客观条件的变化B . 对富农的改造已经完成C .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粮食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动22. (2分)对其分析正确的是,苏联()A . 战后经济改革成效甚微B . 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C . 民众生活改善日益缓慢D . 与美争霸丧失主动权23. (2分)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

农业部长海德也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

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此时()A . 胡佛反危机措施激化社会矛盾B . 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C . 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D . 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24. (2分) (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 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A . 用于解决就业问题B . 可以保护民众自尊C . 利于解决产销矛盾D . 受资本家大力支持25. (2分) (2020高一下·黑龙江月考) 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A .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B . 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C . 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D . 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6. (2分) 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苏联代表准确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实宗旨所在B . 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C . 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 . 美国政府服从于冷战需要,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外27. (2分) (2020高三上·锦州月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这一看法强调的是()A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经瓦解B . 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C . 国际力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D . 国际形势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8. (2分) (2020高二上·深圳月考) 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努力改善法德关系,他认为:“我们要采取行动使法国同德国建立密切的特惠关系,逐渐促进这两个民族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

”这一策略()A . 突破了美苏两极格局B . 有利于欧洲走向一体化C . 巩固了欧洲领导地位D . 说明多极化趋势已出现29. (2分) (2020高三上·南阳月考) 历史学者黄安年认为,在1969一1985年前后的近20年时间里,雅尔塔体系下美苏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