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6分)1. (4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
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
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jìnì________希________沉________喧嚣(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________。
“采撷”的意思是_______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2. (8.0分)(2018·绍兴模拟) 默写古诗文名句,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3) ________,晓月当帘挂玉弓。
(李贺《南园十三首》)(4)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
(晏殊《破阵子》)(5)酒入诗行,揉出万种风情。
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抒情言志;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送别抚友;亦有李白《月下独酌》中“________,________”,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孤独至极的感慨。
(6)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3. (2.0分) (2019八上·天台月考) 解释下列文言实词①丈夫之冠也________ ②人恒过________ ③达于汉阴________④寒暑易节________ ⑤上自劳军________ ⑥天子且至________4. (2分)(2019·绥化模拟)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 . “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C .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D . 《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变色龙》的作者是莫泊桑。
二、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5. (4分) (2018七上·平潭期中)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怀念长妈妈的《________》;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抨击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________》;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6. (3分)(2019·三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去投降,一切的路都封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
(《骆驼祥子》)因为哪两件事导致祥子向虎妞“投降”?请简述。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7. (13.0分)阅读《山水画的意境》片段节选,回答问题。
①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③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
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
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
青城天下幽。
”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1)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文段论述的思路。
(2)“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观点的?这个观点正确吗?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说明。
(3)理解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8. (13.0分) (2019七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孤灯小卷包利民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
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
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
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
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
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
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
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
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
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
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
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
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近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
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
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
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
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
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
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
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
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1)阅读全文,文章写了哪几个“孤灯”夜读的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结合划线词语,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你有过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悟吗?试谈一谈。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9. (11.0分)(2016·武城模拟)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解释文中划线字。
①百废具兴具:________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__③不以己悲以:________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微: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渔人甚异之B . 使内外异法也C . 独在异乡为异客D . 永州之野产异蛇(3)翻译下面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