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2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差.使(cāi)俯瞰佝偻.(lǒu)踌躇.(chú)B.飓.风(jù)狼籍濒.临(pín)惬.意(qiè)C.刽.子手(guì)蹒跚荫.庇(yìn)虬.须(qiú)D.鸡枞.(cóng)遏制倒坍.(tān)紊.乱(wě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河南特有剧种——“豫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③①5. 名著阅读。
(4分)(1)《昆虫记》中,下面哪种昆虫相爱后不会发生同类相食现象?A.金布甲B.朗格多克蝎C.灰蝗虫D.螳螂(2)《昆虫记》向我们展示了形态各异的昆虫,请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昆虫名称。
①长着多面的小光学眼睛,从不进食,一生只为结婚。
②在啃食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觉。
③头部边缘是个帽子,宽大扁平,上有六个细尖齿,排成半圆。
④享有出色的挖土工、掩埋工之称,但住宅却建的极为简陋。
A.圣甲虫B.大孔雀蝶C.粪金龟D.萤火虫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7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小题。
(4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6.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小题。
(13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8、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发②人则无法家拂.土拂③创业与守成孰.难孰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知守成之难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C.国恒亡.今亡.亦死D.征与吾共安.天下安.求其能千里也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4分)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分)(三)古诗文积累。
(10分)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①,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②芳草长提,。
(欧阳修《采桑子》)③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⑤,。
万里夕阳捶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三、现代文阅读。
(31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18小题。
(17分)哈尔滨访雪记阿来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
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
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
夏天,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除非荒漠,总是绿色覆盖了原野。
夏天的绿色像一个帝王,把整个国家至少从地理上统一起来。
到处都是雨水,到处都是浩大的水流。
而冬天就不一样了,从北到南,气温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梯次,从低到高,改变了大地的色调。
与此同时,水在枯萎,同时也变化出了丰富的形态:冰,雪,霜,雨,雾。
仅仅凭借于此,整个国度就分出了南方与北方。
2005年元旦,我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就担心弥漫在四川盆地里灰蒙蒙的雾气使飞机不能正常起飞。
温润的空气里绿色植物继续生长,但雾气长期阻断视线却使人心情黯淡。
飞机在耐心的极限到来之前起飞了,降落在作为这次旅途中转站的北京。
地理书告诉我们,北京是在冰雪的北方。
但是,这里没有冰雪,没有水的另一种形态与气息。
只有大堆的房子,干冷的风。
好在今天,这里只是一个中转,只是从飞机场转到火车站时经过的一个地方。
天很蓝,枯萎的树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夜晚的火车向着哈尔滨进发。
火车穿越寒冷而又干燥的大地,除了偶尔一声汽笛,没有原野的辉光与声音。
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
夜半之后,我醒来,不是因为吵闹,而是因为安静。
火车行进中那单调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犹如梦境一般了。
然后,我听到了一种巨大的差不多是无边的安静,那安静就是原野的声音。
有这么巨大安静声音的必出自更为宽广的原野。
这样的原野上,必有河流浩大,犹如一株枝叶舒展的巨树一般。
一些山冈蹲守在远处,犹如神灵。
我没有睁眼,那寂静就已经让我看见。
睁开眼,就看见透过窗户的稀薄的光亮。
披衣走出包厢,走到更宽大的车窗前,光亮像水一样弥漫而来。
我看见了南方雾气中久违不见的月亮!那月亮不发光,像只银盘滑行在天上。
光是从地上弥散开来的,准确地说,是从地面的雪、地面的冰上弥散开来,把天空、树木、村庄、山冈照得微微发光,好像天地万物在这个夜晚,从自己的内部发出了光芒,而新鲜的寒冷的空气运行在这些光芒中间。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北方!想象中的冬天的北方或者北方的冬天。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想象一些事物的面貌,也总在发现这些事物与想象的差距。
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
我呆立在窗前,列车的声音低下去,低下去,梦境一般穿越着冰封雪覆的原野。
静谧的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林,越过村庄,梦境一般跟随着列车穿越。
直到天渐渐放亮,月亮才隐去。
此行是应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之邀前去观光,所以,我不能说哈尔滨之旅的高潮已经提前到来,但我可以说,哈尔滨之旅的调子已经定下了。
我的目的不是喧闹驳杂的城市,而是静谧广大的原野。
南方冬天晦暗的雨雾中,田野已经很疲惫了,但仍然要生长粮食,生长蔬菜,生长鲜花,而不得休息。
但在东北大地上,田野盖上洁净的雪被静静地休息了。
我喜欢这种安静的休息,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渴望这样安静而且洁净的休息。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
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
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而这些老城市的味道,并没有作为什么遗产,被圈禁起来。
仅仅因为这个,哈尔滨就应该让我们喜欢,更何况还有大江穿过,更何况还有冰灯闪烁。
更何况,还有程式夸张、内在质朴、语涉低俗、幽默机智却浑然天成的二人转在人们心头唱着,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着汇集在这个城市四周的旷野。
所以,友人带我逛街时,我特别想到冰封的松花江上。
好客的主人同我去访萧红故居,车经过一条河,我便被疏朗宽展的河床,河道中冰封的蜿蜒水流,河岸两边虬劲沉默的大树,以及背后夕阳的光芒感动了。
主人指引说:“呼兰河。
”我甚至说,可以兴尽而返,不去看什么故居了。
相信哺育了萧红的不是那个故居的地主院落,而是这条呼兰河。
当然,后来还是去了故居,果然是一个生气已失的院落。
所以,一行人到哈尔滨郊区滑雪时,我想到的是,回到南方便无雪可滑,所以不必费力去学。
然后,就被滑雪场四周疏朗的松林,松林中厚厚的积雪所吸引,一路踩着雪向着这个山冈的顶部走去。
这山看上去很低,攀爬起来,却显得越来越高。
太阳的光斑稀稀落落,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凛冽,但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的空气涌入了胸腔。
休息时,我脱下手套扒开深雪,现出了干枯的草和绿色的松树苗,但似乎没有想看见的东西。
问题是有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在深深的积雪下扒出什么。
我躺在雪地上,身上,脸上,洒着斑驳的阳光。
在这冰雪覆盖的绵远大地上,身上无法感到阳光的热量,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
这种声音里,宽广的大地,白雪覆盖的大地晶光闪耀,向四方铺展。
起身继续往上时,我想起来,前些时候,看过迟子建一篇小说,说是东北的秋天短促,冬天来得迅猛,所以,积雪下会封冻住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浆果。
我扒开积雪其实就是想看看下面有没有秋天未及凋落就已被冷藏的浆果。
回哈尔滨看冰灯的时候,好像给迟子建谈了这事,她好像大笑,说,有,但在更深的山里,在她的家乡那边。
确实,那天穿过的松林都很整齐,树都太小,而且品种单一,只是躺下来透过一些树冠看天的时候,有点森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