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A.赃物炼达通宵达旦姗姗来迟B.名讳辐射左右逢圆言行相顾C.托辞清冽隐姓埋名离民百姓D.委实浓阴险象迭生坚持不懈2 . 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⑤最早起源于元代A.④②⑤①③B.④②③⑤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①③④②3 .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玉簪(zān)炽痛(chì)愧怍(zuò)锲而不舍(qiè)B.憔悴(chuì)蜷屈(quán)仄歪(zè)头晕目眩(xuàn)C.荫蔽(yìn)谮害(zèn)佝偻(lǚ)心无旁鹜(wù)D.倒坍(tān)蓦然(mù)家醅(pēi)气冲斗牛(dǒu)二、现代文阅读①之于故乡的文字,大概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
而真正能体现出这四个字来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
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沙丘),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
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便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
有时候玩得累了,我常常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
③起始总是眼花燎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
父亲患有胃病,年轻时动过手术,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
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也尽量都会准时生火做饭。
所以,村里最先升起这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
④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⑤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母亲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饭。
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
⑦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
熬一锅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随上几个馒头,然后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
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
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
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够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
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
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在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地相继回了家。
庄稼人有个小脾气,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
如若恰巧那天家里不管是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者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燎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
”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荡桨妨人拥袖眠,篷窗细雨湿炊烟。
”这是王炎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
”是他的;“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
”是他的;“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部翁卖药回。
”还是他的。
可见这位陆放翁对田园乡村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
后来又读到了陆游“雾钦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渐生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正所谓魂牵梦绕,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⑪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真是好厉害!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4 . 选文围绕“炊烟”,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5 . 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句子。
(1)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从加点词角度)(2)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6 . 在作者眼中“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把炊烟比作什么?并简要说一说缘由。
7 . “炊烟”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我是根根晶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妆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1)用音序检字法查“穹”字: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改_____ _____改_____(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千山万hè(_____)王冠(_____)三、文言文阅读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节选自东汉王充《论衡·逢遇篇》)(注释)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节:指武艺、兵法。
9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文德成就/蒙乃始就学B.始欲仕宦/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C.吾更为武/是日更定矣D.武主又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11 . 周人仕数不遇看上去似乎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四、情景默写12 . 古诗文默写。
(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学林刚为人很大方,但你觉得他有时太奢侈浪费,你可以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_”来劝他。
(3)强欲登高去, 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树木丛生,__________。
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五、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4 . 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名著阅读15 . 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2)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七、作文16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无言的褒奖”为题,写一篇作文。
(2)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
请以“芬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
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