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 教案 第2章 第二节 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 教案 第2章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节需求曲线大家上午好!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是: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节的内容,就是需求曲线。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经济单位,具体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的生产者也就是企业或者叫厂商,以及单个市场。

它要研究的是这些经济个体如何做出特定的经济决策,以及经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

我们从上一节对“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左边作为消费者的“居民户”和右边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它们的经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图的上半部分,左边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与右边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综合地反应在产品市场,那么由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就决定了每一种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和数量。

同样,在图的下半部分,左边消费者对于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土地的供给,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综合地反应在生产要素市场,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就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正是这种市场上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商品的均衡价格。

那么,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作为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起点,从这一节开始将介绍竞争性市场环境中的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模型。

的市场上有很多买者和卖者,任何一个买者和卖者的行为都不可能对整个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他们没有能力去操纵市场、垄断价格。

一、需求函数(第一个问题讲一下什么是需求函数?)1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定义:(1)首先它有一个时间的限定,需求量是指某一时间段内的需求量,比如每个人每天需要喝八杯水,一个星期就是56杯水,一个月呢就是再乘以4,一年就是再乘以12。

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定的话,我们就无法说出特定的需求量是多少。

(2)第二一点就是从内涵上来讲,它包括两层含义: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这叫有效需求。

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这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

比如说,我们同学逛商场,看到一件高档的漂亮的皮衣,非常有购买的欲望,但价格昂贵,如果我们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这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

或者反过来,具备购买能力但没有购买欲望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

(3)第三一点,需求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表示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关于这一点后面会具体分析。

(4)第四小点,需求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它们之间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转】这是需求的基本内涵。

第二点,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2、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下面这些。

这里需要首先指出一点的就是:分析每一个因素对需求的影响,都应该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比如说第一个影响因素。

(1)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或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去超市购买一些打折的商品,那么,折扣也多,价格越低,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购买,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一般收入与需求是成正方向变动的。

当然这个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是有一个前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3)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相关商品可以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这里先提一下,后面第六节会具体讲到。

替代品就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比如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大家逛街爱吃快餐,通常我们在看到麦当劳大叔的同时,会在他的旁边或者对面就能发现肯德基爷爷,若是麦当劳正在搞促销活动,而肯德基维持价格不变,那么麦当劳就会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导致肯德基的顾客减少,也就是它的需求会减少。

所以,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成正方向变动。

某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越高,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大。

类似这种相关商品还有很多,比如不同品牌的饮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方便面统一和康师傅,再比如食品类牛肉和羊肉、馒头与花卷、牛奶与奶粉,再比如出行工具的选择,火车与汽车还有飞机,若机票折扣很低的时候,会有更多人选择,等等。

这是替代品,再来说一下互补品。

互补品就是指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比如说最典型的汽车和汽油,开车必须加油,这两种商品是必须同时使用的。

当汽油价格明显上涨的时候,就会抑制汽车市场的销售,汽车的需求量就会下降。

所以商品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成反向变动的关系。

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再比如手机和各种手机软件、电子书和阅读器、相机与内存卡、MP3与耳机、打印机和打印纸、签字笔和笔芯、铅笔与橡皮、颜料与画笔、乒乓球与乒乓球拍、自行车与自行车轮胎、牙刷与牙膏,等等。

(4)关于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预期就是指对未来商品价格的判断。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将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而等价格下降以后再去购买。

(6)消费者的人数。

若某种商品消费者的人数增加的话,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关于这几个影响因素,我们以汽车这种商品为例再来解释一下,那么注意:分析每一个影响因素的前提,都是在其他条件、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以汽车为例1. 商品的价格汽车价格下降,商品需求量增加2.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汽车的购买量3. 相关商品的价格汽油价格的下降会提高对汽车的需求4. 消费者的偏好拥有一辆汽车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消费者对汽车偏好增强,会增加对汽车的购买。

5.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预期未来价格上涨,会增加当前这一时期对汽车的购买6. 消费者的人数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增加汽车的购买量基于商品的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用函数进行表示。

这就是第三个小问题——需求函数。

3、需求函数互关系。

在前面的分析当中,我们知道,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各种影响因素决定的,那么,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就是自变量,需求数量会因这些自变量发生变动而变动,所以需求量就是因变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的函数。

如果我们对影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就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通常可以将问题简化。

由于商品的价格是商品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所以可以假定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这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也就是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

这样,需求函数就可以表示为:Q d = f(P) 【咨询方程式的读法? 并咨询导数的读法等】 (2.1)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是自变量; Q d为商品的需求量,是因变量。

商品的需求量是商品价格的函数。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前面讲了,需求函数Q d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加以表示。

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表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淸楚地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来看下面这个例子,譬如,电子书。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同学倾向于购买电子书,当某电子书这种商品的价格为1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700单位;当价格上升为2元,需求量下降为600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上升为3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少的500单位;随着价格的上涨,商品的需求量不断下降。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那么,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不同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绘制出一条曲线。

这就是需求曲线。

在图中,横轴OQ 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 表示商品的价格。

需要指出的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 ,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 ,Q 会随P 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需求表中每一个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描绘相应的各点,当P=1时,Q=700,即A 点;P=2时,Q=600,即B 点;P=3时,Q=500,即C 点……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把相应的A 、B 、C 、D 、E 、F 、G 这些点描绘出来,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便得到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函数形式就是Q d =f(P)。

它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即具有连续性。

正是由于这一假定,在图中才可以将商品的各个价格需Q87654321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求量的组合点A、B、C……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条光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

所以,需求曲线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市场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前面图中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是相等的,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两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是不相等的。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的形式通常为(一元线性函数的关系):Q d =α-β•P式中,α、β为常数,且α、β>0。

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条直线。

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表可见,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相应地,在图中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为“需求规律”。

3、需求规律(有书上也表述为需求定律、或需求定理,其内容就是:)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

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当然,也有例外,并不是所有商品都符合这条规律,比如炫耀性的商品,如珠宝、钻石、古董、名表、名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