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摄影
常规站立位 常规后前位 中心线:P 呼吸控制
摄片条件据年龄、性别、体型、病变情况 等 去除饰物
摄影体位:被检者面向摄片架站立,双足 分开与肩同宽。前胸紧贴暗盒。身体正中 矢状线对正暗盒中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 暗盒。下颌置于暗盒上缘,双臂内旋,手 背放于髋部,两肘尽量内旋。双肩下垂。 第7颈椎至第1腰椎以及两侧胸壁包括在胶片 内。 中心线:对准第5胸椎,垂直于暗盒。 呼吸状态:深吸气后屏气。
注:危重病人不宜俯卧者可摄取前后位,但眼眶 影像放大较明显。
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摄影床上,头侧转,被检 侧在下,同侧手臂向下伸直并内旋180°置身旁。 对侧上肢屈肘置于肩旁或握拳垫于颏下。头部正 中矢状面平行于床面,瞳间线垂直床面,听眶线 垂直于床中线。头顶及下颌颏部包在片内。 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处,垂直于床 面。 呼吸状态:吸气后屏气。 焦—片距:90㎝。
标准片显示:胸部右前斜位影像,心脏大 血管不与胸椎重叠,食管胸段钡剂充盈良 好。心脏大血管边缘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45°
摄影体位:被检者面向摄片架站立,双足分 开,右臂上举抱头,左臂内旋,手背放于髋 部。胸部左前方紧贴暗盒。身体冠状面与暗 盒成55°~65°角。第7颈椎至第1腰椎以及两 侧胸壁包括在胶片内。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高度斜位胸廓水平连 线中点,垂直于暗盒。 呼吸状态:平静呼吸屏气。
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手放于头 旁。头部正中矢状线对正于床中线,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侧面观)。头 顶及下颌颏部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自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床面。 呼吸状态:吸气后屏气。
标准片显示:头颅正位影像,矢状缝及鼻中隔位 于照片中线处,两侧眼眶对称,两侧颞骨岩部投 影于两眼眶中,内听道显示清楚,颅骨骨板结构 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颈部正 中矢状面置于暗盒中线处并垂直于暗盒,枕外 隆凸置于暗盒中部,上颌中切牙切缘至乳突尖 连线垂直于暗盒。曝光时嘱被检者尽量张口, 并发“啊……”声,也可用一软木塞咬于上下切牙 之间。 中心线:对准张大的口腔中心,垂直于暗盒。 呼吸状态:曝光时嘱被检者发“啊……”声。
标准片显示:第7颈椎~第1腰椎侧位影像显 示于照片正中,椎体两侧缘重合,无双缘 影出现,椎间隙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双侧髋关 节及膝关节弯曲,双足踏于床面,使腰部贴近 床面。身体正中矢状线对正于床面中线,正中 矢状面垂直于床面。下部胸椎和上部骶椎包括 在片内 中心线:对准脐上3㎝处,垂直于床面。 呼吸状态:深呼气后屏气。
标准片显示:胸椎正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 中,棘突居中,椎弓根对称,椎间隙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上举 抱头,双下肢弯曲。身体冠状面垂直床面,正 中矢状面平行于床面(不平者可在腰下垫棉 垫),胸椎棘突置于床中线外5㎝处。第7颈椎 及第1腰椎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对准第7胸椎,垂直于床面。 呼吸状态:深吸气后屏气(重点观察膈上胸 椎);深呼气后屏气(重点观察膈下胸椎)。
照片显示:显示第2~5掌骨、指骨的后前 位影像,拇指呈斜位影像
标准片显示:全部掌骨、指骨及腕关节 清晰可见,第三掌骨关节位于照片正中, 各指骨间隔呈 分离状显示, 骨纹理清晰可 见,呈现软组 织层次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指间关节
近节指骨
拇指
掌指关节 第5掌骨 第1掌骨 掌腕关节 腕豆骨 桡掌关节 桡骨 尺骨
标准片显示:腰椎正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 中,棘突居中,横突对称显示,腰大肌影 可见, 椎间隙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上举抱 头,双下肢弯曲。身体冠状面垂直床面,正中矢 状面平行于床面(不平者可在腰下垫棉垫),腰 椎棘突置于床中线外5㎝处。下部胸椎和上部骶 椎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于床面。 呼吸状态:深呼气后屏气。
摄影体位: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 且垂直;双臂上举或置于身旁,下肢伸直; 暗盒上包剑突上3cm下包耻骨联合下3cm 。 中心线:剑突与耻骨联合中点
目的:消化道穿孔,肠梗阻及肾下垂
摄影体位:站立;双臂下垂,手掌向前置 于身旁;暗盒竖放,疑穿孔,上包第四前 肋(横隔),疑肾下垂下缘包耻骨联合。
(一)头颅结构复杂,对头颅解剖知识的全面掌握以及能 熟练应用头部各点、线、面,是头颅摄影的基础。
(二)摄影前应耐心向被检者说明摄影的目的和要求,取 得被检者的密切配合。摆设摄影体位时,在不影响拍摄效 果的前提下,应尽量使被检者体位舒适。 (三)摆设体位前须将一切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除去,如 饰物、眼镜、帽子、活动义齿等。
(四)摆放摄影体位时要熟练掌握脊柱的体表标志。 所摄脊柱两端应包括有标志明确的脊椎。 (五)大部分脊柱部位体厚都较大,摄影时应尽量 使用滤线技术,提高影像清楚度。 (六)由于脊柱外伤后易导致脊髓损伤,摆设摄影 体位时,要尽量减少患者体位搬动,用调整中心线 和暗盒位置的方法来满足摄影位置的要求,避免伤 情加重。 (七)摄影时应注意被检者的X线防护线:对甲状软骨高度,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 垂直于暗盒。 呼吸状态:深呼气后屏气。
标准片显示:全部颈椎侧位影像,下颌骨 不与椎体重叠,各椎间隙显示清晰,椎体 两侧缘重合,无双缘影出现,椎骨纹理清 晰。 用途:常规位置。
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 正中矢状线对正于床面中线,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第7颈椎与第1腰椎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对准胸骨体中点(第6胸椎),垂 直于床面。 呼吸状态:吸气后屏气。
摄影体位:被检者面向摄片架站立,双足分开, 左臂上举抱头,右臂内旋,手背放于髋部。胸 部右前方紧贴暗盒。身体冠状面与暗盒成 45°~55°角。第7颈椎至第1腰椎以及两侧胸壁 包括在胶片内。曝光前嘱被检者吞咽一口调好 的钡剂,衬托出食管影像,便于观察左心房后 缘情况。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高度斜位胸廓水平连线中 点,垂直于暗盒。 呼吸状态:平静呼吸屏气。
标准片显示:胸部正位影像,肺尖、两侧 胸壁及双肋膈角包括在照片内。两侧胸锁 关节对称,肩胛骨不与肺组织重叠,双肺 尖显示充分,1~4胸椎清晰可见,心脏大血 管边缘及双膈顶锐利,肋骨纹理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摄影体位:被检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 侧胸部紧贴暗盒(未能确定被检侧,则右 侧贴暗盒)。两臂上举、手交叉抱头,身 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暗盒。第7颈椎至第1腰 椎以及前胸后背包括在胶片内。 中心线:对准第5胸椎高度的侧胸壁中点, 垂直于暗盒。 呼吸状态:深吸气后屏气。
标准片显示:1~2颈椎正位影像显示于上下 齿列之间,枢椎齿状突居中,寰枢关节间 隙清晰。 用途:观察1~2颈椎正位情况。
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 状面置于床面中线处并垂直于床面。听鼻线垂直 于床面。枕外隆凸及第1胸椎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角,经甲状软骨射入。 呼吸状态:吸气后屏气。
摄影目的:观察手部轻度外伤和骨质的 病变,主要是第2、3掌指骨 关节影像 摄影体位:手掌向内倾斜,使手掌与暗 盒成45°角,各指均匀分开 弯曲,第三掌骨头置于暗盒 中心 中 心 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照片显示:各掌指骨的斜位影像
标准片显示:1.全部掌骨及腕关节包括在 内,呈斜位影像,第三掌指关节位于照 片的正中。2.全部掌指骨骨纹理清晰显示, 软组织层次 显示良好。 3.大多角骨 与第一掌骨 关节间隙明 确
标准片显示:胸部的侧位影像,胸骨及胸 椎呈侧位像。肺尖、后肋膈角及前后胸壁 包括在照片内。心脏大血管边缘及膈项显 示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注:胸部仰卧侧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 或病床,两臂上举、交叉抱头。暗盒侧立 于被检侧胸壁。其余同胸部侧位。用途: 病情严重或术后不能起床者。
标准片显示:头颅侧位影像,蝶鞍无双边 影,听眶线垂直于照片长轴,颅骨骨板结 构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Lateral view of skull
摄片目的:观察手骨的形态、关节、异 物、骨龄 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 弯曲,腕关节及各指伸展, 掌心向下,第三掌骨置于胶 片中心。双手时应双手对称 地放在暗盒上 中 心 线:单手时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 入射,双手时对准胶片中心 垂直入射
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 状线对正于床面中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 双下肢伸直,足尖向上,髂嵴和坐骨结节(耻骨 联合下3cm)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与耻骨联合 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于床面。 呼吸状态:深呼气后屏气。
标准片显示:照片包括骨盆诸骨及股骨近 端影像。骨盆正位影像对称显示于照片中, 耻骨不与骶椎重叠,骨纹理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标准片显示:3~7颈椎正位影像,棘突位于 椎体正中,椎间隙与钩突关节显示清楚。 椎骨纹理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注:此摄影位置也可采用站立前后位方式 进行投照。
摄影体位:被检者侧立于摄片架前,头颈部正中 矢状面平行于暗盒,听鼻线平行于地面。双手及 肩部尽量下垂,枕外隆凸及第1胸椎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剑突与耻骨联合中点;疑穿孔者 经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入射。 深呼气后屏气
(一)除去影响成像的物品,如不透X线的饰物、膏 药、敷料,带金属丝或金属染料的衣物。询问近期 是否服用或注射过高原子序数药物,是否做过钡餐 及钡灌肠检查。腰椎及骶尾椎正位摄片前应清除肠 内容物。 (二)摄影时要利用不同的体位、姿势、中心线及 斜射线来满足脊柱的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 隙相切,减少影像失真。 (三)摄取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较大的部位,建议 提高摄影千伏值,降低相应毫安量,同时注意使用 阳极效应,使影像密度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