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南通密卷)

2020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九语文试题(南通密卷)

2020年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九(南通密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

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

A.鞭长莫及顶礼膜拜心照不宣B.望尘莫及毕恭毕敬心照不宣C.鞭长莫及毕恭毕敬心领神会D.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心领神会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①或者翻译些他的诗文,②像苏东坡这样的高士,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那时我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④现在我能专心致志地写关于他的传记,自然是件乐事。

⑤即便此愿不能实现,也愿意身边有他的作品相伴。

A.④③②⑤①B.③②⑤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④⑤②③①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你和我大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小弟比较愚钝,虽百思仍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4.观察漫画,为武大郎所开的店堂门口配一副对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A.座中美酒佳肴贵客厅里晋书宋画唐诗B.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C.有酒既旨每饭不忘人座饱餐过门大嚼D.美酒佳肴从心所欲晚来早到随遇而安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

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

庄王归,过申侯之邑。

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

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

吾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

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

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

晋师伐之。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

”御者乃进清酒。

曰:“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

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

”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

”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

”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选自汉贾谊《新书·先醒》,有删节)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斋而具.食甚洁具:备办B.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伯:同“霸”,称霸。

C.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谢:谢罪。

D.御以块自易.易:改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即位后,清退奸佞,提拔忠臣,讨伐无道的郑宋两国,诸侯们都被说服。

庄王凯旋后仍然深刻反省自己。

B.宋昭公出亡后,反省自己亡国是因为在朝内外只听到别人的赞美,却听不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于是改变行为。

C.虢君逃亡时饥渴交加,车夫马上提供了酒食,因为车夫预料到虢国会灭,虢君会逃,因而做了储备。

D.车夫最终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是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最后伺机逃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5分)⑵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

(5分)8.文章开头说“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根据文意,世主需要醒悟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②终不怨。

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秋风悲画扇:此用汉朝班婕妤被弃典故,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②雨霖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栈道雨中听到铃声与山相应,想起杨贵妃,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9.前三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0.请赏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的表达效果。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⑵,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⑶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⑷,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⑸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⑹,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⑺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⑻宜未雨而绸缪,。

(朱柏庐《治家格言》)五、现代文阅读㈠(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阿菊叶圣陶阿菊今年是八岁了。

一天早上,她被父亲送进一个光明、空阔、透气的地方,她仿佛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阿菊的父亲是给人家做零雇的仆役的。

干完活总要靠着酱园里的酒缸盖上,喝上两三个铜子麦烧,直到酱园收夜市,才一摇一摆地归家去。

那时阿菊早睡的很熟了。

阿菊的母亲是搓草绳的。

伊从起身到睡眠总坐在一条破长凳上,两手像机器似地工作。

当阿菊初生时,吸完乳,便被弃在一个几乎站不住的草窠里。

她到了四岁,还是躺在那个破草窠里,仰看黑暗的尘垢的屋板。

一位女教师抚着她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知道你自己的名字么?”她从没被询问,眼睛瞪住了,本来滑润的泪泉里不绝地涌出眼泪来。

那位女教师也不再问,但携着她的手走到运动场里。

他的小手感觉着温的柔的爱的接触,这是她从没尝过的,心里充满了怅惘、迷惑。

运动场里没有一件静止的凝滞的东西:十几株绿树经了风微微地舞着,无数雀儿很天真地在树上飞跃歌唱;秋千往还着,皮球腾跳着,铁环旋转着……阿菊随着那位女教师走,她看着那些自己从没亲近过的孩子,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的快起来。

她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她的听官不能应接这许多的繁复愉快的音波,她就在场角一株碧桃树下站住,紧张的小面庞现出一种陌生的神情。

女教师见她不动,便轻轻地说:“你就站在这里看他们玩耍罢。

”说罢,伊姗姗地走入场中。

一个小皮球流星似地飞到她的头上来,打着头顶又弹了出去。

她从迷惘中惊醒。

打在头顶的是什么东西?母亲的手掌么?没有这么轻。

桌子的角么?没有这么软。

这件东西真奇怪,这里是个神秘而不安全的地方。

心里想着,两脚尽往后退,直到背心靠往了墙才止。

她回转身来,额角抵在墙上,像要将小身躯钴进去。

阿菊终于坐在课室里了。

全室ニ十几个孩子,都不过五六岁左右,她加入他们的群里,仿佛浅冈中插了一座瑰伟的雄峰。

她的上半身全拥在桌子上,胸膛磕着桌沿,两脚蜷了起来,尘泥满封的鞋子压在她并坐的孩子的花衫上边。

女教师见她这样,先坐给地看,给她一一说明,更指着全室的孩子教她无论学哪一个都好。

地看了别人的榜样,勉强将两脚垂下,踏着了地,但不到一分钟又不知不觉地蜷了起来。

女教师拿出许多耍孩儿来,那些耍孩儿穿着红色的马甲。

伊先将它们睡倒了,然后一放与,它们便左右摇动了几回,照旧站得挺直。

真是个可爱的东西!她那简单的粗莽的欲望指挥着她的手向前伸,可是那怯懦的心又牵着她的手缩了下去。

女教师已暗地窥见了她,便笑着对她道“你可将这几个可爱的小朋友数一数。

”她迟疑了好一会儿,经过了两三回催促,才含棚地数道“一,二,四,三……”女教师微微摇着头,转问伊近旁的一个女孩。

那女孩板着小指,竟没弄错数序,几个孩于跟着喊道:“伊数得对!”女教师温颜附和道:“果然伊数得对!我给你们各人一个去玩耍吧。

”阿菊取耍孩儿在手,她几乎不相信是真的。

随后,群儿来到乐舞室。

女教师揿着钢琴,先奏了一曲,便向环成一个圆圈站着的群儿说:“我们要唱那蝴蝶之歌哩。

”他们笑颜齐开了,有几个已作蝶翅蹁跹的姿势。

琴声再作,妙美的愉说的歌声也随之而发。

阿菊听不出他们唱些什么,但觉自顶至踵受着感动,一种微妙醉心的感动。

她的呼吸和琴声、歌声应和着,引起一阵阵快慰。

于是她的手舞动起来,嘴里也高高低低地唱起来。

她的舞动没有别的孩子那么纯热灵活;她的歌呢,没词句,又没节奏。

然而有什么关系呢,她总以为是舞了,唱了。

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要算她生活史里最重要的一页了。

然而她放学归家,回入狭窄的世界的时候,母亲和平日一样,只顾搓伊的草绳,并不看她一眼。

地自去蹲在黑暗的墙角旁边,弄在学校里偷摘的一根绿草。

这绿草又引起了她纷乱的模糊的如梦的记忆。

晚上父亲喝醉了归来,摸到板铺的卧倒倒身便睡。

他早上曾送他的孩子进学校的事,是忘记得干干净净了。

(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她仿佛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总领全文内容,也与结尾相呼应,同时暗示了阿菊家庭环境的清贫、冷漠。

B.小说写女教师,着墨不多,却较为精细。

如“抚着她的肩”“暗地窥见”等文字,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温柔慈爱、关爱学生的老师形象。

C.小说对阿菊在课室里坐姿的描写,表现阿菊身形比其他孩子“高大”,内心既局促不安又充满新鲜好奇,家庭经济也比一般孩子差。

D.小说反复刻画阿菊的恐惧和畏缩,既写出了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孩子的本性,同时批判了当时部分家庭的教育,启示人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13.请分别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6分)14.小说叙写了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6分) 六、现代文阅读㈡(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陈从周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