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1.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

2.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

3.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

4.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1.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

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

2.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1.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

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⑴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

⑵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

2.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

因为艺术技巧是:
⑴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

⑵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

⑶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

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

二、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
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

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

《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
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在此基础上,作家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综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要进一步透过表层,开掘出素材所深含的意蕴。

于是就进入了艺术发现状态。

艺术发现是对素材的一种独特感知,是“艺术家的眼睛”。

有了艺术发现,就有了创作动机,从而进入构思阶段。

(二)艺术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

指作家在内心世界,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实践过程。

艺术构思的中心任务是构思艺术形象。

1.构思过程
按艺术形象在构思过程中成形的程度,艺术构思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艺术形象的发轫阶段
艺术构思是从作家受到生活形象的触发,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开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