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节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节文学创造过程

?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是作家把社会生活 中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 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 获取材料的途径
? 无意获取 ? 有意获取 ? 实践获取 ? 书本获取
二、艺术发现
? 含义
?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 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 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种类
?再现想像 ?比拟想像 ?虚构想像
想像与联想
? 联想(association )
? 含义 ?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 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 种类 ?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 ?对比联想
? 联想主义
灵感与直觉
? 灵感(inspiration )
?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 心理现象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 文学材料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 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 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 糙的刺激或信息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 文学材料的பைடு நூலகம்成
?作家的记忆机制 外来刺激 —神经兴奋模式 —短期记忆 —长期 记忆因子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 体进入创造过程
?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 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 别,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 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 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 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 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 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回忆与沉思
? 回忆
?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 信息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 次推论法
?理性思维的参与和情感的浸润
回忆与沉思
? 沉思
?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 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 念的深沉思索
?心理功能
?一种新的发现或创造性 ?对对象从事二度体验
罗丹:《沉思》
文本赏析
江城子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 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 艺术发现 ? 创作动机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 文学材料的源泉——社会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人 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 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 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 ……它 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唯一的源泉。
? 分类
? 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 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 和无意识动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构思方式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 何谓艺术构思
?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 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 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 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 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
理智与感情
? 理智与感情的关系
?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 ,理智则是约 束、规范因素
? 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像力的 负作用
? 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能将作家推向 不知所往
? 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促进,往往 被作家当下心理状态所决定
意识与无意识
? 意识
?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 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 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黑格尔:《小逻辑》
三、创作动机
? 含义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 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 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 作用 ?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三、创作动机
? 动态轨迹
?内在需要鼓动 —作家心理失衡 —形成易感 点—与外部刺激相迎合 —形成极强的行动 力量—支配整个创作过程
? 表现
?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二、艺术发现
?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
深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
验的契合
?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 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 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 性的洞察
理智与感情
? 理智
?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 感情
?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 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 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 其体验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想像与联想
? 想像(imagination )
?含义
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 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
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灵感与直觉
? 直觉(intuition )
?含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
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作用
?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 瞬间把握 ?发觉故事(或现象) 背后的内蕴
瞬间把握
伍尔夫1930年10月16日 给埃·史密斯写信说:“我 绝不会忘记写《墙上的斑 点》那一天——刹那间一 挥而就”。
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背后的内蕴
1887年6月,阿·费·柯尼 把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 到的有关罗查利的故事讲 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直 觉到它背后隐藏着某种待 发掘的东西,这便有了小 列夫·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说《复活》的诞生。
《复活》插图
灵感与直觉
?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