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简介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大家数不胜数,但说到最富创意的花鸟画家,非徐渭莫属,他可以说是明代文艺史上的一座巨峰或是奇峰。
他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却是16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艺理论家。
其诗文书画和戏曲,涉猎之广,成就之高,几可与东坡并肩。
尤其是他开创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画风,扭转了花鸟画在画坛的地位,并最终成为这四百多年来的中国绘画的主流品种。
郑板桥自称徐渭“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而他的一生一直与穷困、病态、奇计、猜忌、死亡和暴力纠缠在一起,生活坎坷,命运多舛。
中年开始学画,53岁杀妻案刑满释放后才开始潜心文学艺术创作。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这位才能出众的才子成为愤世疾俗的封建礼教的反抗者。
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文、书法、戏曲同样光彩夺目,他是一代奇才的象征。
1 生平简介“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
它形象生动而准确概述了徐渭独特的一生,简单罗列的数字凸现着一介文人在封建制度的残害下渗出的斑斑血泪。
1.1童年成长的悲歌徐渭出生在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 年)。
徐鏓晚年纳其身边的卖身女仆为妾,终得第三子即徐渭。
未料徐渭出生仅百日,徐鏓就过世了。
自此徐家的日常家务都由苗夫人主持。
苗宜人视徐渭如同己出,细心教养,并且徐渭他天资聪颖,才华早露。
然而徐渭并没有从此走向求学入仕的康庄大道,十岁时,家中又发生重大变故,家庭经济破产,不得不依附于同父异母的长兄徐淮生活。
1.2青年求仕的躁进从十七岁到四十四岁,每三年一次的科考,徐渭一场不落,却场场空手而归。
虽然徐渭在科举上屡试屡黜,但其出色的文学才情,已渐为人们所知。
恰而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进士出身的胡宗宪以御史巡按浙江,需要文事辅佐,正广罗贤才,听闻徐渭才名,便欲召其入幕。
嘉靖三十七年(1558)方正式入胡宗宪幕府。
1.3晚年精神还乡之路七年的缧绁之苦如一场夏日的暴雨冲刷着徐渭的身心,使他终于结束了奔命于科考求仕之途的狂躁热情,开始在绵绵思索中走上了精神还乡之路。
2徐渭之奇徐渭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
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
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2.1自细而粗,由工到放徐渭的创作状态,是一种无法遏止也难以节制的激情的爆发。
因此,徐渭的绘画作品正是他狂态情感的物化和结晶,是个性人格在艺术中的凸现。
他的个人笔墨风格和个人偏好而论,无疑是倾向奇肆纵横的粗放一格的。
但在理论上,他却坚持自“细”而“粗”,由“工”到“放”的程序,而绝不将粗放与工细对立起来。
徐渭在《书沈征君周画》中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
”但徐渭说他曾见其所作《渊明对客弹阮图》,画中的人物古木作线描,“精致入细毫”,认为“惟工如此,此草者所以盖妙也”。
把“工”看作是“草”的基础。
他还认为笔墨是服从于内容的,要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不生动耳”。
在徐渭看来,当时许多人追随时尚,盲目推崇惜墨的主张,犹如矮子观戏,附和别人乱说一通那样地可笑。
因此,徐渭的画笔,既有墨汁淋漓的大泼墨(多用于花卉画),又有惜墨如金的减笔法(多用于人物画),只要能生动地倾泻自己“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激情,无论笔墨轻重繁简,干湿浓淡,他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2.2生纸为了更好的发挥水墨的效能,徐渭还创造性的第一个自觉地在“生纸”上作画。
徐渭充分利用“生纸”渗水晕墨的特点,有意识地以生纸作为他书画创作的主要媒介。
通过运笔的轻、重、徐、疾、蘸墨的干、湿、浓、淡,有时还用矾水调墨,营造出墨痕泛滥、淋漓变幻的奇特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水墨的表现技法。
“用墨如滂沱倾泻而物象光彩奕奕,勾花点叶如音符入谱,弹跳有声”,构成气势连贯,变幻陆离而又震撼人心的水墨交响旋律。
他的画学至于无学,法至于无法,完全超越了技法和形式而进入了一种自由的纯粹的审美境界。
3花鸟世界的审美解读及作品赏析明代绘画如何走出被程朱理学所束缚而亦步亦趋的困境,又如何走出前人的强烈光辉,成为明画家士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明中晚期徐渭绘画的出现,犹如中夜的呼啸,打破了明初期维持了百余年的沉默。
他的大写意水墨画不仅仅在形式上开创了用最简化的笔墨语言传达深切感受的大写意画法,更在内容上唱响了用生命张扬艺术个性的高歌,拉开了中国绘画史上由古典向近代启蒙转换的序幕。
从而,确立了徐渭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3.1花鸟世界美的呈现(形式论)走进徐渭的花鸟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迥异于传统花鸟画的另一种形式美。
徐渭的花鸟世界借助它独特的用笔、大胆的泼墨和巧妙的构图,呈现出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艺术形式。
3.1.1酣畅淋漓的笔墨之韵徐渭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笔墨一成不变的画法惯例,他不为程式所束缚,在借鉴前人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外师法自然,内造化心性,融会贯通,变化无常,运笔中强化书法入画的艺术实践,用墨时大胆泼墨挥洒,从而创立了自己独具风格的笔墨画法,使其所绘的花鸟画呈现出独特的水墨韵味,成为大写意画派的开山之师。
徐渭的大写意绘画在用笔上最大特点即是“草书入画”。
徐渭注重笔墨渲染的大写意绘画创作中,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得到更为清晰、自觉地体现。
他深刻理解书法对绘画创作的启发作用并自觉地运用了这种关系,而且这一方式的使用使得他的画用笔老辣劲道,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齐而不齐,彰显出其大写意绘画的独特魅力。
运草书入画的徐渭在墨法上自然也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
在用墨上,徐渭突破前人成就,充分利用笔墨丰富表现力的特点,大胆开拓创新。
其花鸟画中,焦墨、浓墨、涨墨、破墨、渴墨、淡墨都有,墨色变化丰富。
这都要得益于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等数种方法的运用,其中大多以积墨法为主,在层层积染的时候,淡浓枯湿、焦渴泼破、层层渗化,既浑然一体,又层次脉络分明,厚重华滋,充分体现水墨写意的淋漓特色。
泼墨法是徐渭最善长也是著名的用墨方法,不以笔蘸墨,而以其他杯碟盛墨汁直接泼向画面,任它流淌散溢,自然成像,往往奇趣横生。
正是借助于此,徐渭大胆地运用了艺术手法中的抽象性,将具象的客体融于具有抽象意味的放纵无拘的笔墨中,极大的丰富了水墨的表现力。
最能体现其笔墨功力应该是他的代表作《墨葡萄图轴》。
3.1.2动中求稳的结构之律在从事绘画创作的早期,徐渭受吴门画风影响,其折枝花卉果疏常用嘉靖万历年间吴门画派系中最为流行的横卷形式。
而到其绘画风格成熟之后,构图方式则为自由多变,视题材、主题和画幅形式的要求而定,随意兴所至,信手拈来,灵活巧妙地处理题诗、跋文、印章等的关系,突破了前人的陈规,大胆使用了前人不敢甚至不屑使用的构图方式且取得使人耳目一新的效果,那看似无意实确着意的经营布置,时时能体现出音乐般地节律之美。
这种节律破除了前人追求的宁静和谐,使其绘画从凝固的空间大步跨入流动的时间,从而不再是一般的静止的绘画艺术,而是侵凌到了音乐的王国。
《墨葡萄图轴》中,老杆的倾斜之势给整幅画面带来了动感,葡萄的叶与果实似在晚风中摇曳生姿,而狂草的题画诗的出现又不仅在诗意的内容上,也在画面的形式上成了此画的点睛之笔。
当然,徐渭的画作中也有不少采用平稳的空间构图方式,但巧妙的他总能在稳中求得不稳、求得生机天趣。
《竹枝水仙图》就是这方面的佳作。
4 花鸟世界生命的脉动(内容论)当笔墨、构图及诗、书、画、印等艺术语言成为艺术家人生甚至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他表达生命体验最恰当的内心语言时,一切呈现出异样的意义。
借助于艺术形式语言徐渭实现了从笔墨纸砚到艺术精神的飞跃,它指向的是花鸟世界里生命的脉动。
4.1烟云之兴的不似之似徐渭烟云盈纸的画作中是通过比兴拟人、夸张变形等一系列“陌生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张扬了传统绘画中泯灭已久的独立人格和自我个性的人文精神,洋溢着一种对苦难生命的抗争和对人生价值的苦苦追寻。
他通过比兴、拟人、变形和夸张等艺术手法使“陌生化”创作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集中体现在其《杂花图卷》、《四时花卉图轴》、《梅雪蕉叶图轴》等等作品里。
在画卷中,他不顾大自然生物生长的规律,大胆把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画于一图之中,从而传达出其入世不达的激愤和与命运不妥协的抗争等真实的内心世界,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文人画意蕴和价值。
徐渭所绘诸如此类的雪中芭蕉、雪里荷花、水中之梅、能哭之竹、墨色牡丹等等,都是将艺术形象与现实形象的极大疏离,使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反差,增加了画面的可读性空间且自觉延伸了审美过程。
4.2融铸于生命的艺术绝唱徐渭如同魏晋时代手持五弦、目送归鸿的嵇康,他的绘画与嵇康的音乐有着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实现生命与艺术的相铸相融,成就了艺术与生命的双重绝唱。
他以其激荡难平的生命体验为材质,在对前代绘画艺术成就上的吸收和继承基础上,于创作技法和情感内蕴两个层面进行了改造和创新。
古人常云:“言不尽意。
”其实画也如此,即使有题画诗可以直接的表明心迹。
徐渭的内心世界究竟是如何充满矛盾?在他那激越悲愤的纵情挥洒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等的悲凉?他的“奇”、他的“狂”究竟是身理的病变还是心理的疯癫?我们只有穿越其戏谑涂抹的画面背后,用心去聆听五百年前用人生与艺术激情弹奏的二重绝唱,才有可能试图走进其内心的大悲哀大寂寞,理解其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5 徐渭的艺术影响力徐渭的积极表现自我情绪的艺术,开启了后世表现主义的先河,影响深远。
徐渭一生亦是坎坷多变的,从出生一直到他生老病死,命运都在不停地捉弄他,一生之状如他诗中所言:“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开写意花鸟画一代新风,是大写意体派的真正确立者。
徐渭的花鸟绘画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思想性与艺术性并存,“不拘物象,而重生韵”,笔墨的巧妙运用是徐渭绘画的特点。
徐渭的存在使得明代画坛生出了耀酿的光彩,由于徐渭的存在,中国的水墨花鸟大写意体派得以真正的确立,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形容自己: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他的作品让我为之倾倒,他的经历让我感叹。
在我了解徐渭之后更加敬佩这位充满才气与大情怀的大家。
仅以此文向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