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折衷理论视角分析塔塔集团的全球化摘要: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
在近10年的时间里,塔塔集团通过一系列成功的跨国并购拓展其国际化业务,其旗下的许多公司在相关行业都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本文以印度塔塔集团的国际化为案例背景,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视角分析其全球化,深入探讨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原因,并总结相关经验、启示以供其他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FDI时借鉴。
关键词:塔塔集团;跨国并购;国际化;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引言在全球化时代,跨国投资成为必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跨国投资的高速增长和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大大加快了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国际转移,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跨国企业纷纷加大了跨国投资的力度,力求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如何将全球战略融入到自身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又如何理解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以及影响跨国投资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有哪些?本文以印度塔塔集团的国际化为案例背景,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其全球战略,深入探讨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原因,并总结相关经验、启示以供其他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FDI时借鉴。
一、塔塔集团简介及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1塔塔集团的简介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它是一个家族企业,创立于1868年,总部位于印度孟买。
作为印度发展最快的商业集团,塔塔集团旗下拥有100多家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改善所服务社区的生活质量,并长期为其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集团宗旨指引下,其办事机构遍布世界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并为150个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出口。
塔塔有限公司(Tata Sons)是塔塔公司的主要投资控股公司,其66%的股权由慈善基金持有并用于支持教育、医疗、生活领域、艺术和文化事业。
塔塔集团的商业运营涉及七个业务领域:通信和信息技术、工程、材料、服务、能源、消费产品和化工产品,其2014-2015财年总收入为1087.8亿美元,在全球各地的职员人数超过60万人。
每个塔塔公司或企业都在自己的董事会和股东的指导和监督下独立运作。
塔塔集团共有30个上市公司,其市值总额约1340亿美元(截至2015年3月31日)。
塔塔集团的主要公司包括:塔塔钢铁公司、塔塔汽车公司、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塔塔电力公司、塔塔化工公司、塔塔全球饮料公司(Tata Global Beverages)、塔塔电信服务公司、Titan、塔塔通信公司以及印度酒店集团。
塔塔集团旗下的许多公司在其相关行业都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塔塔通信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语音服务批发商;塔塔汽车公司是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商用车辆制造商;塔塔钢铁公司位列世界前十五钢铁制造商之列;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的市值和利润使其荣膺世界第二大IT服务公司;塔塔全球饮料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品牌茶叶公司;塔塔化工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纯碱生产商。
塔塔集团的运营公司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投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0多年以来,印度塔塔这一名字以其恪守良好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而广受尊敬。
随着旗下公司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塔塔集团的国际知名度也不断提高。
塔塔公司为客户带来了全球各地的知名品牌,方便了他们每日生活所需。
在2011全球前100大品牌中位列第41位。
在商业周刊杂志推出的“世界前50位最具创新性公司”排名中,塔塔集团列居第17位;在美国声誉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于2009年推出的“全球最富盛名的企业”排名中,塔塔集团排名第11位。
英国咨询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对塔塔品牌在2015年的评估价为230亿美元。
1.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2.1思想渊源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从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主流思潮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的。
海默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出发,提出了“企业特定优势”的概念,将其作为解释为什么企业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Jae S. Bain提出的“结构——行为——业绩”中市场结构是整个体系的出发点,“市场结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结构决定了该产业中各厂商的行为,而其行为又决定了该产业效益的好坏”;后来对海默的分析方法称为“产业组织分析法”,海默只是解释了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而没有进一步分析解释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原因。
而在20世纪70年代,Peter J. Buckley和Mark C.Casson在《多国企业的未来》和《国际经营论》中用内部化理论解释了企业将独占的技术、信息、管理知识等在内部让渡,而不通过外部市场转让给其他企业。
在20世纪80年代,邓宁引进韦伯提出而俄林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的区位理论,提出要将区位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结合起来。
邓宁解释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方向问题,但是邓宁的折衷理论是在前人一系列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2.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体系的内容邓宁理论体系内容的核心就是“OLI”模式。
即“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内部化特定优势”(Internalization Specific Advantages)和“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s)。
(1)所有权优势。
所谓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就是指:“对特定的无形资产的排他性的占有而形成的优势”。
这种优势归为独占无形资产优势(包括专有技术、获得资金的便利条件、管理技能)和规模经济优势(如企业经营规模适度)。
(2)区位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引进国所拥有的要素禀赋、政策及市场环境优势,前者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后者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环境等区位因素直接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流向,技术供给方通过评价世界各国的区位特定优势来确定将其技术转移至何处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3)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在内部运用自己的所有权优势达到降低交易成本、交易风险的能力。
企业通过内部化的管理、控制和协调来替代市场机制的作用,缓和或克服中间产品特性与外部市场机制矛盾,使其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稳定并从中获取收益。
内部化理论以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作为理论分析的前提,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对跨国公司行为影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应具备所有权优势(即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投资决策和投资方向。
如果说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则区位优势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只有三种优势同时存在,国际直接投资才会成功。
该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的组合不仅说明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是否具有直接投资的优势,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国际营销的途径和建立优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从选择营销方式的条件来看,国际企业要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市场内部化和区位三种优势,而出口则只需要拥有所有权和市场内部化优势,如果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那就只能选择技术转让方式;第二,从建立某种优势的途径来看国际企业要同时拥有三种优势所带来的的收益,那就必须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如果公司仅采取出口方式,就会丧失区位优势的收益,如果只采用技术转让的方式,那么企业就会丧失内部化和区位优势多能带来的收益。
二、塔塔集团的发展与国际化扩张2.1塔塔集团的早期发展1869年,塔塔集团的创始人贾姆谢特吉·塔塔在印度中部创办了第一家棉纺厂,起初因产品质量次,销路不好,两年后就关闭了。
吸取教训后,8年后,他重建纺织厂,从美国进口了最先进的设备。
凭借胆识和毅力,使塔塔家族在19世纪末崛起就成为了印度首富。
20世纪初,塔塔家族开始涉足钢铁、电力、水泥等重工业。
塔塔钢铁公司成立于1907年,并且在一战期间成为印度民族钢铁业的老大。
长子杜拉布又于1910年相继创建了塔塔水利发电公司、安得拉河谷电力公司和塔塔电力公司。
印度独立之后,塔塔集团开始实施钢和电力各翻一倍的扩建计划,同时进入汽车制造业。
19世纪50年代塔塔集团开始着重发展政策允许的产业,但同时也不断的开拓新的行业领域,如汽车制造、电脑和软件开发、咨询服务等。
据1965年印度调查委员会的资料,塔塔集团的总资产已达40多亿卢比,拥有的企业也增至53家,在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等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塔塔集团自形成之日起到1977年一直是印度最大的集团。
据印度公共事务部公布的材料,1977年塔塔集团的资产为106亿零9280万卢比,印度20家垄断集团的资产总额为540亿170万卢比,塔塔占五分之一。
2.2塔塔集团的国际化尽管塔塔集团是印度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也由于其多元化经营成为印度首屈一指的超级垄断集团,但是塔塔集团在1986年才决定将业务逐步国际化。
1986-1987年度的塔塔集团的出口额仅200万美元,1992-1993和1993-1994两年度分别达到了1.30亿美元和1.62亿美元,分别增长了64倍和80倍。
1995年5月塔塔茶叶公司同日本的日立签约在日本建立合营企业,塔塔占股51%,日立占股49%,主要业务是销售塔塔生产的茶叶,也为今后扩大塔塔企业的贸易业务准备条件,塔塔认为一个日本的贸易基地将会给他的公司的竞争带来优势。
其实,塔塔茶叶公司早已在伊朗、哈萨克斯坦以及美国等设立子公司。
塔塔集团相继在东南亚和西亚、非洲不少国家创办合营企业,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为成功的有塔塔油脂公司和马来西亚联合种植园合资建立的联合塔塔棕榈油公司,其规模在马来西亚的合营企业中是最大的。
塔塔集团在新加坡新建的一家塔塔仪器工业公司也有相当规模。
21世纪后,塔塔集团的国际化进入全新阶段。
2000年到2010年,塔塔集团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近30场并购,没有一次失败。
2000年,塔塔茶叶公司出资4.35 亿美元收购了比它自身大三倍的英国泰特莱茶叶公司(Tetley Tea),这是印度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跨国并购行为。
此次收购使得塔塔能够向茶叶生产链的下游产业渗透,也奠定了塔塔全球饮料公司的世界第二大品牌茶叶公司的地位。
2004年,塔塔钢铁公司耗资3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大众钢铁公司(NatSteel),这样就可以将在印度钢铁厂生产的钢坯和铁坯运送到大众钢铁公司在新加坡的工厂进行深加工,然后再卖给东亚的建筑商和制造商,以瞄准中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市场。
同年3月,塔塔汽车公司以1.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第二大重型卡车制造商大宇商务汽车公司,为的是取得大宇公司的卡车制造技术,并以韩国为跳板全面进军亚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