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温度和气体动理论_34604444详解

第九章温度和气体动理论_34604444详解

14
3. 摄氏温标 t :
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t = (T 273.15) C
水的三相点的摄氏温度为 t3 = 0.01 C
4. 华氏温标 tF :
tF
(32
9 t) F 5
水 水
的 的
冰 沸
点 点
t t
F F
32 F 212 F
tF 100 F t 37.8 C
【演示】记忆合金实验
vixdt
x
= 2ni mvix2 dt dA
第3步:dt 内所有分子对dA冲量:
d I d Ii
(vix 0)
1
2
d
i
Ii
ni
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又有粒子交换。
系统 外界
系统 外界
孤立系统 刚性绝热壁
系统 外界
封闭系统 导热壁
外界 外界
系统
绝热系统
开放系统
3
▲ 内容:与热现象有关的性质和规律。 宏观上与温度有关;
热现象 微观上与分子热运动有关。
二. 热学的研究方法 ▲ 热力学
宏观基本实验规律 逻辑推理
热现象规律
特点:极大的普遍性、可靠性。
13
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同一个热 平衡态下, pV 是确定的。 规定 T pV,水三相点温度 T3 = 273.16K,
则 T pV
T3 p3V3
T 273.16 pV p3V3
2. 热力学温标T:不依赖测温物质及其测温属
性的温标, 在理想气体温标有效范围内与理
想气体温标一致, 单位:K 。
▲ 统计力学 微观模型、假设 统计方法 热现象规律
特点:可揭示本质,但受模型局限。
4
三. 几个概念 1. 平衡态 平衡态指热力学系统内部没有宏观的粒子和 能量流动状态,系统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与外界有相互作用的系统要保持平衡态,应 满足平衡条件:
力学平衡条件:若系统与外界有力学作用, 平衡时内外压强应相等。
恒温 热库
T1
绝热壁
系统
T2
恒温 热库
平衡态
稳定态 6
2. 宏观量
表征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可直接测量。
广延量,有累加性,如 M、V、E 宏观量
强度量,无累加性,如 p、T 3. 微观量 描写单个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一般只能间接测量。如分子的 m,v,d …
7
4. 物态参量(态参量) 描写平衡态的宏观物理量。
速度取向各方向等概率:
vx
v
y
vz
0;
v
2 x
v
2 y
v
2 z
1v2 3
统计规律的两大特点:稳定性和涨落。
统计对象的数量越大,涨落越小。
【演示】伽尔顿板(稳定性和涨落) 【TV】 布朗运动
18
三.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前提:平衡态,忽略重力,分子看成质点
(即只考虑分子的平动);
设:同种气体,分子质量为 m,
15
§9.2 理想气体的压强
一. 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 宏观物体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2. 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 热运动; 3. 分子间有一定相互作用力。 二. 理想气体的微观假设 1. 关于每个分子服从的力学规律
16
(1)大小 — 分子线度 << 分子间平均距离;
热学
1
前言
一. 热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 对象: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的体积有限的物体 — 热力学系统 体积无限系统(如宇宙)、少量粒子系统 都不是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分类: 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相互作用,既
无能量、也无粒子交换。 封闭系统:与外界有能量、但无粒子交换。
2
绝热系统:与外界只有力学相互作用 — 有 功交换,没有热量交换。
(2)分子力 — 除碰撞的瞬间,在分子之间、 分子与器壁之间无作用力;
(3)碰撞性质 — 弹性碰撞;
于平衡态时的统计假设 (1)无外场时,分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相同,
dN N
n const .
dV V
17
(2)由于碰撞,分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速度,
NA 阿伏伽德罗常量 n 气体分子数密度
9
第九章 温度和气体动理论
§9.1 温度
§9.2 理想气体的压强
§9.3 温度的统计意义
§9.4 能量均分定理
§9.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9.6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实验验证
§9.7 玻耳兹曼分布
△§9.8 真实气体等温线
§9.9 范德瓦耳斯方程
§9.10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两个系统必然也处于热平衡”
—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 12
二. 温度 T 温度是处于同一热平衡态下的热力学系统所 具有的共同的宏观性质,是状态函数。 一切处于同一热平衡态的系统具有相同温度。 温度取决于系统内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
三. 温标 1. 理想气体温标:用理想气体做测温物质的
温标,单位:K(Kelvin)。理想气体温标 在 > 0.5K 的范围适用(低压3He气)。
§9.11 输运过程
10
§9.1 温度
温度是热学特有物理量, 需要在热学中定义。 一. 热平衡态
两个系统长时间热接触能达到共同平衡态。
绝热壁
AB
绝热壁
导热板 11
绝热壁
A C
B
绝热壁
导热板
实验表明: A与C热平衡
B与C热平衡
A与B必然热平衡
A与B不需要保持热接触也可处在同一 热平衡态。
“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同一热平衡态的
N — 总分子数,V — 体积,
n N V
— 分子数密度,足够大,
ni
Ni V

速度为
v
i
的分子数密度,
N Ni , n ni
i
i
19
推导:取器壁上小面元 dA >> 分子截面面积。
第1步:一个分子对dA冲量:2mvix
小 柱 体
vi
器 壁
dA
第2步:dt 内所有vi 分子对dA冲量: dIi = (2mvix)(nivixdtdA)
例如气体的 p、V、T 。
描述
一组态参量
一个平衡态
对应
5. 物态方程
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f ( p,V ,T ) 0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 m RT
M
8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另一种形式
pV m RT M
p nkT
k R 1.38 1023 J K NA
m 气体质量
— 玻尔兹曼常量
M 气体摩尔质量
热平衡条件:若系统与外界可交换热量, 平衡时内外温度应相等。
5
相平衡条件:若系统与外界处于不同相的 共存状态,平衡时应达到力学平衡、
热平衡,及相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浓度不同的系统放到一起, 平衡时除了满足上面 3 个条件,最后 总系统的浓度应均匀。
注意区分平衡态与稳定态:
恒温 热库
T1
绝热壁 T1 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