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腔科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1 (理论课20学时,见习课1学时),1.5学分、前言《口腔科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与感染、唾液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错牙合畸形、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表现进行了阐述,使学生熟悉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与预防,树立口腔局部与全身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 学时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见习时介绍、VCD 多媒体演播。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目的要求】一、熟悉口腔卫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及洁治术。
二、了解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内容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VCD 多媒体演播。
【教学时数】1 学时第四章牙体牙髓常见病【目的要求】一、熟悉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熟悉龋病的预防。
公共卫生系学生应熟悉各种预防措施。
二、了解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熟悉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四、熟悉牙髓炎的应急处理。
【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龋病的病因及防治,讲解龋病的病变过程及临床表现。
二、介绍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介绍牙髓病的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
四、重点讲解牙髓炎的疼痛特点及如何确定病牙,详细讲解其应急治疗。
五、讲解急、慢性根尖周围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3 学时第五章牙周疾病【目的要求】一、了解牙龈病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
二、熟悉慢性牙周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一、介绍牙龈病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
二、重点介绍成人牙周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 学时第六章口腔黏膜常见疾病【目的要求】一、一般了解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天疱疮、白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熟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内容】一、介绍单纯性疱疹性口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二、重点介绍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三、介绍天疱疮、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 学时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目的要求】一、了解常用口腔局部麻醉剂。
二、熟悉各种常用口腔浸润麻醉法及阻滞麻醉法。
三、熟悉局部麻醉并发症防治。
【教学内容】一、般介绍常用口腔局部麻醉剂。
二、重点讲解口腔浸润麻醉法及阻滞麻醉法。
三、重点讲解局部麻醉并发症晕厥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四、一般讲解局麻后中毒、过敏及特异质反应等并发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 学时第八章牙拔除术【目的要求】一、熟悉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熟悉拔牙的并发症及防治。
三、了解拔牙操作。
【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介绍拔牙并发症与防治。
三、应用多媒体介绍拔牙操作。
四、本章多数内容均可在见习或实习时介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 学时第九章口腔颌面部感染【目的要求】一、了解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危险三角区”感染向颅内扩散的途径。
二、熟悉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熟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各间隙感染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四、熟悉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及放射性颔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五、了解颜面疖痈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特点。
【教学内容】一、介绍颌面部感染的途径及向颅内扩散的通道。
二、重点讲解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
三、详细讲解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强调切开引流指征及切开部位的选择原则。
四、重点讲解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介绍牙源性颌骨骨髓炎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五、一般介绍颌面部疖痈的临床特点及局部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 学时第十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目的要求】一、熟悉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及急救处理。
二、熟悉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颜面部烧伤的特点。
四、熟悉颌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及急救措施•结合临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绷带包扎法。
二、重点讲解开放性损伤清创术的一般原则,并介绍颊部穿通伤、舌外伤、腮腺与导管损伤的处理原则。
三、一般讲解颜面部烧伤的特点及局部处理。
四、一般介绍上颌骨及下颔骨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线;发生骨折后,骨折片移位与肌肉附着的关系,简要介绍骨折复位固定常用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第十一章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目的要求】一、了解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
二、熟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四、熟悉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诊断及处理。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详细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重点介绍,关系紊乱及咀嚼肌平衡失调)、临床特点(疼痛、弹响及运动障碍)及治疗原则。
三、对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表现特点应详细讲解,并介绍治疗方法。
四、一般介绍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强调感染与外伤为主。
【教学方法】自学VCD多媒体演播。
第十二章唾液腺常见疾病目的要求】一、熟悉黏液囊肿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了解化脓性腮腺炎临床表现和治疗。
三、了解涎腺结石与涎腺炎的关系。
四、了解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一、重点介绍黏液囊肿,多型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诞腺的解剖生理及诞石的形成。
三、-般介绍急性与慢性涎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四、一般介绍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改变、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0.5 学时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肿瘤【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对口腔癌前病变的认识及处理。
二、熟悉牙源性囊肿、发育性囊肿及潴留性囊肿的特点及处理。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一、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及恶性肿瘤.如牙龈瘤、成釉细胞瘤、血管瘤及舌癌、牙龈癌的表现与治疗;对口腔瘤的特点应予介绍。
二、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及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三、一般介绍白斑、慢性溃疡及糜烂性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 学时第十四章颌面部神经疾患【目的要求】熟悉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了解其治疗方法了解舌咽神经痛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通过自学熟悉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了解舌咽神经痛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自学第十五章牙列缺损和缺失【目的要求】一、了解各种修复方式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熟悉口腔修复体的种类。
【教学内容】一、详细介绍固定修复的常见类型二、一般介绍固定修复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三、详细介绍可摘修复体的常见类型四、一般介绍可摘修复体的组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 学时第十六章错牙合畸形目的要求】一、了解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原因。
二、熟悉错牙合畸形的常见类型。
三、了解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
【教学内容】一、介绍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原因及错牙合畸形的常见类型。
二、一般介绍错牙合畸形的危害。
三、一般介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原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 学时第十七章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目的要求】了解血液及出血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皮肤黏膜病、熟悉艾滋病在口腔的临床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了解血液及出血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皮肤黏膜病、熟悉艾滋病在口腔的临床特点,认识口腔局部与全身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0.5 学时口腔科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