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并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口腔、预防、检验等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核质的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单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第2章细菌的生理学时分配:2 学时掌握: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的分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病原菌的生长温度;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培养基的概念;细菌在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菌落和纯培养的概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熟悉: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可能原因;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细菌人工培养所需的条件。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营养物质;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了解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的分解性代谢产物;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常用培养基的种类;细菌分类的层次;种、属、亚种和变种、血清型、噬菌体型、细菌素型、生物型和菌株等的基本含义;细菌的命名法。

第3章消毒与灭菌学时分配:1 学时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含义;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湿热灭菌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消毒法、间歇蒸气灭菌法、加压蒸气灭菌法;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熟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了解:物理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效力的比较;电磁波辐射杀菌法: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及应用范围;电离辐射;超声波杀菌、干燥与低温抑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种类、杀菌机理和应用。

第4章噬菌体学时分配:1 学时掌握:噬菌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性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毒性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熟悉: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的增殖过程。

了解:了解其与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关系;噬菌体的抗原性、抵抗力;噬菌体的应用。

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学时分配:2 学时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的概念;接合的概念;R质粒的接合:耐药质粒的组成及接合与耐药性的关系;转导的概念;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熟悉:质粒的共同特性;突变的概念;转化的过程;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的过程。

了解:转位因子的组成、分类;基因突变的规律:突变率、突变与选择、回复突变;接合性质粒有F质粒、R质粒、Col质粒、毒力质粒等;F质粒的接合;了解原生质体融合;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6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学时分配:2 学时掌握: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有菌毛、荚膜等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等;毒素有外毒素和内毒素;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的侵入部位;非性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和体液因素(补体、乙型溶素、溶菌酶等);吞噬细胞的吞噬后果;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在感染中的意义;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的概念);感染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全身感染有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熟悉:感染(或传染)、病原菌、非病原菌的概念;特异性免疫:胞外菌、胞内菌和外毒素感染的免疫以及它们的特点。

了解:正常菌群的分布概况、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细菌的致病性;传播方式与途径;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

第7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学时分配:1 学时掌握: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的原则;人工免疫的概念、人工主动免疫的用途及其常用的生物制剂;人工被动免疫的用途及其常用的生物制剂。

熟悉:致病菌的检验程序;血清学诊断的种类。

了解:致病菌的其他检测法。

第8章球菌学时分配:2 学时掌握:葡萄球菌属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葡萄球菌属的致病物质、葡萄球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链球菌属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分类、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ASO试验;肺炎链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形态、培养、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熟悉:葡萄球菌属的分类。

了解:葡萄球菌属的抵抗力、免疫性、防治原则、耐药株问题、自身菌苗疗法;链球菌的抵抗力、Dick试验、Schultz—Charlton试验、防治原则;肺炎链球菌的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多价荚膜多糖菌苗;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免疫性、防治原则;卡他布兰汉菌。

第9章肠杆菌科学时分配:2 学时掌握:志贺菌属的抗原构造、分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沙门菌属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试验、带菌者的检出与意义、防治原则。

熟悉: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类型与致病特点。

了解:肠杆菌科的通性: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变异;志贺菌属的免疫性、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耐药性问题、菌苗预防问题);沙门菌属的免疫性;克雷伯菌属中的肺炎克氏菌的致病性;变形杆菌属的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

第10章弧菌属学时分配:1 学时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原则;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嗜盐性、神奈川试验。

了解:霍乱弧菌的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形态、培养、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第11章厌氧性细菌学时分配:1 学时掌握:厌氧菌的分类;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特性、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理、类毒素与抗毒素的应用;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结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肉毒梭菌的抵抗力、毒素分型、致病机理、所致疾病。

熟悉:产气荚膜梭菌的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致病的条件、学时分配:感染特征、微生物学检查法。

了解:厌氧菌的分布;破伤风梭菌的生化反应、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肉毒梭菌的形态培养、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艰难梭菌的致病性;无芽胞厌氧菌的常见菌属、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第12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放线菌属的形态染色、硫磺样颗粒。

熟悉:放线菌的致病性、与龋齿和牙周炎关系。

了解:放线菌的概念;放线菌属的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诺卡菌属的致病性。

第13章棒状杆菌属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特异性类毒素预防和抗毒素治疗或紧急预防。

了解:锡克试验、微生物学检查法;其他棒状杆菌。

第14章分枝杆菌属学时分配:2 学时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机理、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法、卡介苗预防;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特点。

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与变态反应关系。

了解:分枝杆菌属的通性与分类;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化反应、变异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组、致病性;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动物、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第15章动物源性细菌学时分配:1学时掌握:布鲁菌属的种类、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鼠疫杆菌的形态特性、致病物质、特异性菌苗预防;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的致病性;炭疽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致病物质。

熟悉:鼠疫临床类型、炭疽临床类型。

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的概念;布鲁菌属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布氏菌素试验、防治原则;鼠疫杆菌的培养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诊断和防治;假结核耶氏杆菌;炭疽杆菌的抗原构造、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Ascoli试验、防治原则;蜡样芽胞杆菌及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弗朗西丝菌属中的土拉弗氏菌的形态;致病性。

第16章其他细菌学时分配:0 学时了解:流感嗜血杆菌的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所致疾病、免疫性、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问题;百日咳杆菌的形态、抗原构造与分型、变异、抵抗力、致病物质、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空肠弯曲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抵抗力、生化反应、致病性、免疫性、诊断与防治;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培养、生化反应、感染特点与所致疾病;军团菌属的形态、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诊断与防治;绿脓杆菌的形态、培养、分型、致病物质、诊断与防治。

第17章支原体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支原体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

肺炎支原体所致的疾病。

熟悉:支原体的种类与所致人、畜疾病;与细菌L型的区别。

了解:支原体的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法。

肺炎支原体的分布。

与人类有关的其他支原体第18章立克次体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立克次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外斐氏反应;致病物质与致病机理。

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疾病及其传播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