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三)一、(南昌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
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
迁秘书丞,坐事除名。
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
端拱三年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
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
凋弊之余,极力奉边。
丁壮备徭,老弱供赋。
遗庐坏堵,不亡即死。
邪人媚上,犹云乐输。
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
愿推恩宥,以绥民庶”。
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
淳化四年,罢知秦州。
先是,俗杂羌人。
羌人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寨,多产良木,为其所据。
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
然不免攘夺,为民患。
仲舒至,部兵历按诸寨,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寨以限之。
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
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当以绥怀为务。
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
”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
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
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
二寨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
逾年,知开封府。
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卒,年六十七。
赠左仆射,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
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
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
(选自《宋史·温仲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B.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C.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D.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文言断句题需要理解句子大意、正确把握句间关系。
从句意来看,“镇抚”的行为的发出者是“大臣”,且“非温仲舒不可”语意完整,因而“大臣镇抚”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
“谕旨”意为“晓谕皇帝诏令”,“旨”作“谕”的宾语,结构完整,而“不愿往”的是“仲舒”,“仲舒不愿往”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彗星见,古人认为彗星出现代表不祥,是旱灾、水灾、战争等发生的征兆。
B.召对,指我国古代君主召见大臣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C.关右,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历史上曾泛指函谷关或山海关以西地区。
D.登第,即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之人被录取,“登第”有时又特指考取进士。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山海关以西地区”错,应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仲舒为民着想,极力劝赦百姓。
他从边境不宁、农桑荒废、户口减少、徭役苛重等多个方面劝说皇上,条分缕析,情真意切,使得皇上大赦黄河以北地区。
B.温仲舒为政有方,解决边境之患。
任秦州知州时,他采用谕以威信、迁徙部落、建立堡寨等多种手段,解决了渭河以南的问题,使百姓蒙恩、国家获利。
C.温仲舒被人中伤,招致皇上误解。
有人称温仲舒在秦州无事生非,皇上因而也认为温仲舒在处置羌人的问题时方法不当,以致发生了骚乱,影响到安定。
D.温仲舒仕途不顺,一生转徙多地。
考中进士后他先后任大理评事、秘书丞,但被除名;后任礼部尚书,又被罢免;又曾在地方上任睦州通判、河阳知府等职。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以致发生了骚乱,影响到安定”错,原文是说皇上认为可能导致骚动,又烦扰关右的百姓。
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
然不免攘夺,为民患。
译文:(2)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
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每年征调士兵采伐林木供应京城,必须用钱财向羌族人借道通行。
但仍不免被他们抢夺,成为百姓的祸患。
(考查点:“给”“假道”“患”)(2)温仲舒被贬退多年,吕蒙正在中书省任职,极力举荐他,等到温仲舒被任用后,反而攻击吕蒙正,士大夫议论时都看不起他。
(考查点:“黜废”“援引”“薄”) 【参考译文】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
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
升迁后担任秘书丞,因犯法被削职为民。
不久,又被起用为右赞善大夫、睦州通判。
端拱三年秋天,彗星出现,皇上在别殿召见大臣应对,温仲舒认为“国家平定太原以来,燕、代交界的地方,多年战争,杀伤抢劫的事,前后不断。
黄河以北地区,农桑荒废,户口减少。
衰败之余,极力供给边疆所需。
壮丁服徭役,老弱供赋税。
遗弃房屋,毁坏墙壁,百姓不是逃亡就是死去。
奸臣媚惑皇上,还说百姓乐于交税。
加上被征者可以用钱雇人代替服役,出征的人辛苦,居家的人怨恨。
希望朝廷施以恩惠,以安抚百姓”。
太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大赦黄河以北地区。
淳化四年,罢为秦州知州。
在此之前,汉人与羌人杂居。
羌人居住在渭河南面,大洛、小洛门寨,出产很多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被他们占据。
每年征调士兵采伐林木供应京城,必须用钱财向羌族人借道通行。
但仍不免被他们抢夺,成为百姓的祸患。
温仲舒到任后,率领士兵巡视各寨,用威信晓谕部落首领,各部落都献地请求归附朝廷。
后来把这些部落都迁徙到渭河北面,建立堡寨来控制他们。
百姓感激他的恩惠,为他画像祭祀他。
正遇有人说温仲舒挑起事端,皇上对亲近大臣说:“温仲舒应以安抚为重。
古时伊、洛一带,尚且有羌族、浑族与汉人杂居,况且这些羌族归属朝廷,一向居住在渭河以南,成为本地居民已很长时间,一旦任意驱逐,可能导致骚动,又烦扰我关右的百姓。
”于是命令凤翔知府薛惟吉与温仲舒对调职务。
适逢内侍蓝继宗出使秦州回朝,对皇上说得到渭南之地非常有利。
于是皇上召见温仲舒,授任户部侍郎。
后来大洛、小洛二寨成为内地,每年获得采伐巨木的利益。
咸平初年,温仲舒被授任礼部尚书,后被罢免了职务,离开京城担任河阳知府。
过了一年,任开封府知府。
景德年间,并州缺太守,皇上认为北门重镇必须由大臣镇守安抚,非温仲舒不可,命令宰相宣谕旨意,温仲舒不愿去。
大中祥符年间,升为户部尚书。
大中祥符三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追赠为左仆射,谥号为“恭肃”。
温仲舒处理事务机敏。
年轻时与吕蒙正交情深厚,又一起考中进士。
温仲舒被贬退多年,吕蒙正在中书省任职,极力举荐他,等到温仲舒被任用后,反而攻击吕蒙正,士大夫议论时都看不起他。
二、(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士奇,泰和人。
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
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
帝阅无士奇名,召问。
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
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
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
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
诗小技,不足为也。
”太子称善。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
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
既而不得立,怨望。
帝又怜赵王年少,宠异之。
由是两王舍而间太子,帝颇心动。
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
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
”帝悦。
十二年,帝北征。
士奇仍辅太子居守。
汉王谮太子益急。
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
士奇后至,宥之。
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初,帝监国时,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
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
帝怒,降一官。
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
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
士奇曰:“谦应诏陈言。
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
”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英宗即位。
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
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
士奇以老疾在告。
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
士奇感泣,忧不能起。
卒,年八十。
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杨士奇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臣适病弗预”意为臣恰逢得病没有参加(赠行),句意完整,且与“以故独不及”构成因果关系,“以故”前应断开,排除C、D两项。
“今受否未可知”意为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句意完整,而且后文“且”意为“况且”,与前句形成递进关系,“且”前应断开,排除B项。
选A。
答案:A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赋税由户部主管而非礼部。
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
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
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维护太子,因此下狱并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
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争取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