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才子佳人小说的_才_与_情_
才子佳人小说的_才_与_情_
“ 以此知色之为色必借才之为才, 而后佳美刺入人心, 不可 磨灭也。 不然, 则峨眉螓首, 世不乏人, 而一朝黄土, 寂寂廖 ” 《 廖, 所谓佳美者安在哉! 平山冷燕 》 中平如衡有一段论美 “ 之说: 吾兄只知论美, 不知千古之美, 又千古之才美者也。 若无才情, 发其精神, 便不过是花耳、 柳耳、 莺耳、 燕耳…… 必也美而又有文人之才, 则虽犹花柳, 而花则名花, 柳则异 ” 《 柳, 而眉目顾盼之间, 别有一种幽情想致默默动人。 玉娇 梨》 中的苏友白听说 “ 这位姑娘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 羞花之貌……最妙是古今书史无所不通, 做起诗词歌赋直 “ 欲压得倒古人 ” , 不觉身体苏荡, 神魂都把捉不定 ” 。 不仅才子佳人们爱才、 重才, 以才取人, 就连其父母也 “ 只要选择一个有才有貌的佳婿配他 ” , 白红玉之父甚至甘 愿以身犯险, 出使塞北, 也不屈服于有权势的杨御史的逼 婚, 这无疑是对传统的 “ 门当户对 ” 的婚姻观念的彻底颠 覆。 才子和佳人都要求对方必须有才, 显然不同于封建婚 姻观念, 而具有了新的时代因素, 新的价值观念。 他们追求 的不是门当户对, 富贵相亲, 而是根据 “ 有才 ” 这个标准, 追 求在思想、 性格、 理想目标等方面相一致的平等的互敬互 爱, 可以偕老的生活伴侣。 他们经过长期的艰难的追求、 探 索以及小人挑拨的种种考验, 最终才实现理想的结合。 正 “ 如天花藏主人所说: 金不炼不知其坚, 檀不焚不知其香, 才子佳人不经一番折磨, 何以知其才之慕色如胶, 色眷才 ” 似漆? “ 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模式是因 “ 才” 生爱。 才” 是故事 情节展开的起点。 如《 合锦回文传 》 故事围绕 《 璇玑图诗 》 而
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 “ 情” 是故事发生的依据, 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 “ 才” 与“ 情” 的重视, 与 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 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 “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叙事要素; 才” ; 情”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才子佳人小说兴于明末, 盛于清初顺治、 康熙、 雍正三 朝。 这正是社会思潮发生巨变的时候, 它也必然带上浓厚 的时代痕迹。 明代中后期, 陆王心学日益兴盛, 程朱理学的 地位受到很大的冲击。 特别是泰州学派的出现, 在理与欲 的问题上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因而在全社会形 成了思想解放的风潮。 启蒙思想家们往往都旗帜鲜明地倡 导个性解放、 个性发展。 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 即提出 “ “ 身尊 ” 之说: 圣人以道济天下, 是至尊之道也。 人能宏道, ” 是至尊者, 身也。 王艮认为, 人可以 “ 宏道 ” , 所以是至尊 者, 故为人就要志存高远, 立志出人头地。 这是对人的价 值、 人的尊严的呼唤。 李贽的个性论建立在其平等思想之 ” ( 《 上。 他认为 “ 尧舜与途人一, 圣人与凡人一。 李氏文集 》 卷十九 《 明灯道古录 》 卷下 ) , 虽然凡人同圣贤一样, 但各人 “ 的心性又是不同的。 夫道者路也, 不止一途, 性者心所生 ( 《 ) 也, 亦非所一种已也 ” 。 焚书 》 卷三 《 论政篇 》 既然人是平 等的, 而且又是各有差异的, 那么, 自然就应尊重各人的个 性, 让各人的才能得到施展。 李贽之意, 就是要承认和肯定 个性差异, 让各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人尽其才。 启蒙 思想家们反对以社会的共性去扼杀自我的个性, 强调只有 让人们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追求个人利益, 才会真正从整体 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些思想主张,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 而巨大的反响, 从而形成了一股个性解放的浪潮。 才子佳 人小说的创作, 也明显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 肯定个人 价值、 个性发展, 由此而肯定个人才学才能。 作品中才子们 都是凭借自身才学获得功名、 成就事业, 而不是依靠父辈 庇护、 世袭爵位。 启蒙思想家们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欲望。 王学左派 曾提出 “ 百姓日用即道 ” 的口号。 李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命 ( 《 题, 认为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焚书 》 卷一 《 答邓石 ) 阳》 , 肯定人的物欲。 何心隐主张满足物欲是人们自然本 “ ” 性的要求: 性而味, 性而色, 性而声, 性而安适, 性也。 ( 《 ) 寡欲 》 物欲之外, 也承认情欲的合理。 明代的一些进步 的思想家主张 “ 情” 是人的本性, 反对拂逆人情, 要求一切 “ 从人情出发。 李贽说: 盖声色之来, 发乎情性, 出乎自然, ” 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 冯梦龙在 《 叙山歌 》 中提出了 “ 借 男女之真情, 发名教之伪药 ” 的主张, 强调写男女之真情, 因而在 “ 三言 ” 中塑造了许多 “ 为情所使, 不顾性命 ” 的“ 情 痴” 形象, 歌颂纯真的爱情。 汤显祖在 《 牡丹亭题词 》 中这样 “ 写道: 天下女子有情, 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情不知所 ” 起, 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 这种生生死死的 “ 至情 ” 赋予了杜丽娘形象以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又如神 “ 话小说 《 牛郎织女 》 , 开宗明义也说: 无论古今, 男女总难 逃脱一个 ‘ 情’ 字。 情之所种, 有爱情, 有怨情, 有痴情。 情到 最密之处, 就是大罗天八洞神仙吕祖师, 尚有 ‘ 三戏白物 ” 丹’ 故事。 说明连神仙尚难逃脱情的困扰, 何况人呢? 这股 “ 《 尊情 ” 的思潮, 也影响到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 定情 “ 人》 序云: 试思情之为情, 虽非心而仿佛似心, 近乎性而又 ” 流动非性, 触物而起, 一往而深, 系之不住, 推之不移。 正 是由于对物欲, 情欲的肯定, 所以才子佳人小说表现出对
! "# !
爱情、 科第以及美满生活的向往。 另一方面, 理学思想依然很有市场。 清初, 王学衰颓、 程朱理学抬头的原因是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康熙时, “ 朱熹地位列于十哲, 康熙还明确说: 朕以为孔孟之后, 有 ” ( 《 ) 裨斯文者, 朱子之功最为宏巨。 东华录 》 而此时, 阳明 心学更受到学界的反拨, 认为它与社会风气的腐化、 思想 的紊乱莫不相关。 因此, 才子佳人小说对个性自由、 情爱的 表现又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束缚。 #$ 才子佳人小说是下层文人生存状态与心态的体现 才子佳人小说是下层文人的写心之作, 带有鲜明的文 人色彩。 我们已经知道, 其作者基本上是下层汉族文人。 明 清易代, 宗社丘墟, 科举之路被堵塞、 变窄了 ( 清朝虽在顺 治三年就部分地恢复了科举, 但招收名额极其有限, 对象 也主要是八旗子弟。 况且清统治者一开始就对汉族文人心 怀疑忌, 不断施以政治打击。 才子佳人小说家们虽自命为 “ 逸才旷识, 迥异凡流 ” , 实则才学平庸, 出身卑微, 地位低 下, 只有少数几人是下层官吏。 因此,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 失意在所难免。 这些下层文人既生不逢时, 斯文扫地, 忧虑 一生前途渺茫, 哀叹 “ 治民自古全非武, 乞食于今半是文 ” 。 参考文献: % & ’ 笠翁 $ 合锦回文传 % (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 佚名 $ 飞花咏 % (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雁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95:;4,< 56 =,4>?) 45;@,< :4)0?;A)B=
0123 ** 4 才” 与“ 情”
帅茜, 李剑波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湖南 湘潭
%&&&’# (
“ 要: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 才” 与“ 情” 。“ 才” 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帅茜 ( , 女, 湖南株洲人, 在读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李剑波 ( , 男, 湘潭大学文新学院 &-"/ ! ) &-/% ! ) 教授、 硕士生导师。
! "# !
展开。 才华出众的梁栋材因持有并破译了 《 璇玑图诗 》 而声 名大著。 他与才女桑梦兰相爱缘起于桑梦兰持有另半幅 《 《 璇玑图诗 》 。 飞花咏 》 讲述的是昌谷与端容姑因咏 《 飞花 诗》 定情, 离散后又以 《 飞花诗 》 相认的故事。 作为才子佳人 《 小说的代表作, 平山冷燕 》 全书以显才、 慕才、 考才为主 “ 线。 才子佳人因 “ 才” 互生爱慕, 才” 是故事发生的因由, 也 《 是美满姻缘的基础。 好逑传 》 以较多的笔墨着意刻画了水 冰心的智识。 她只身抗拒豪门过公子的逼婚, 使贪财的叔 父、 怕事的县官、 徇私的钦差都一一失败。 每当危难关头, 她总是沉着应变, 而且善于利用合法的手段, 达到正义的 “ 目的。 真不动声色而有鬼神不测之机 ” 。 情” $% “ 才子佳人小说不仅把双方的结合看成是才貌双全的 搭配, 而且还强调了 “ 情” 的作用。 在小说中, 无论是才子还 “ 是佳人, 都把婚姻当成人生第一大事, 情” 的地位高于一 《 切。 定情人 》 中双星虽也承认 “ 夫妻之伦 ” 中有 “ 性” , 但他 更强调的是 “ 情” 的“ 无所不至 ” 的作用和力量。 他甚至还 “ 说, 如遇才美女子, 情动于中 ” , 则“ 性命可以不有, 富贵可 《 “ 以全捐 ” 。 玉娇梨 》 中苏友白曾说: 不要把富贵看得重, 佳 人转看轻了, 古今凡博金紫者, 无不是富贵, 而佳人能有几 个? 有才无色, 算不得佳人, 有色无才, 算不得佳人, 即有才 有色, 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 亦算不得我苏 ” “ 友白的佳人。 既已钟情于白红玉, 苏友白便想: 若今生不 ” “ 得此女为妇, 情愿一世孤单。 当他听说白红玉已死, 不觉 “ 扑簌簌落下泪来 ” , 道: 平生所慕白小姐一人而已, 今白小 《 姐人琴既亡, 决不负心而别求佳偶。 定情人 》 中双星为了 《 寻求 “ 定情 ” 之人, 放弃科举奔走四方; 春柳莺 》 中的石池 《 斋, 为了寻访意中人毫不在乎优厚的馆金。 女开科传 》 中 “ 的余丽卿表达得更为坚决: 倚妆既为我身死, 我怎肯负被 ” 深情, 宁可斩我宗记, 此生决难再娶。 才子们一往情深, 佳人们更是将 “ 情” 视若生命, 可以 为情生, 可以为情死。 为了追求理想的爱情, 她们敢于冲破 “ 《 《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 的束缚。 定情人 》 中的江蕊珠, 玉 娇梨 》 中的卢梦梨等, 都敢于和自己心仪的才子私定终身; 《 《 驻春园 》 中的曾浣雪, 女才子书 》 中的卢云卿、 宋琬则大 胆地和情人私奔; 既已定情, 她们则 “ 艰难百出, 事变千端, 而情坚意笃, 终始一辙 ” 。 如果不能如愿, 她们宁可殉情。 才子佳人小说 中的才子与佳人都因才 生爱, 至死不 “ 渝。 情” 成为了故事展开的依据。 没有情, 故事便没有了下 文。 小说把 “ 情” 编织为情节主线, 以之贯穿全书。 如果说, 才是外在显露, 情就是内部的蕴藏, 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的动力。 才子们历尽艰难, 奔走四方, 是情; 佳人们女扮男 装, 私定终身, 是情; 身处困境, 矢志不忘, 是情; 应对暴力 干涉, 是智更是情。 情之所至, 金石为开。 因为重情, 尽管历 经权奸小人屡屡挑拨破坏, 但由于才子佳人们的坚贞不渝 和顽强斗争, 终于扫尽乌云, 结成了美好的姻侣。 “ 二、 才子佳人小说突出 “ 才” 、 情” 因素的原因 “ 才” 、 情” 是当时的社会文化思 &% 才子佳人小说的 “ 潮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