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肝衰竭诊治近况ppt课件

最新肝衰竭诊治近况ppt课件


O-特异多糖,代表细菌特异抗原 R-核心多糖,为细菌类属的共同抗原 类脂A,有较恒定的分子结构,为其毒 性部分,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单 核

巨 噬
素细

TNF(核心作用) IL-1、6、8 TXA2 (血栓素)
PAF 白细胞三烯 转化生长因子β 内皮素 超氧化物、过氧化氢、 脂质过氧化物NO、 LPO
——游建平 第五届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 会议
制定内科综合治疗线路图
内科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础支持治疗
1.补液量个体化:如
➢ 早期患者无腹水、少尿等,每日液体 量参照正常生理代谢标准(15002000ml),鼓励口服适量水分;
➢ 中晚期患者出现大量腹水、少尿、脑 水肿等,应限制水分摄入。
2011肝衰竭诊治近况ppt课件
血液动力学紊乱
周围动脉扩张 肝肺综合征 微循环障碍
高容量低灌注 低氧血症 血容量不足
缺血 缺氧 缺血
内毒素的结构
内毒素存在于革兰阴性(G-)细菌细胞壁外层,在细 胞死亡细胞壁崩解时释放或由活菌以发泡形式将其 释出。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PS),由三层组成:
外层 中层 内层
肝衰竭的诊断
肝衰竭的分类
命名 急性肝衰竭
定义 急性起病,2周以内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15日~24周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慢加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OGrady JG, Schalm SW, Williams R. Lancet, 1993, 342: 273-275. Tandon BN, Bernauau J, Grady JG,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9,14: 403-404. Diehl AM. Philadelphia. Sauaders, 2000. 813-816. Sen S, Williams R, Jalan R, et al. Liver, 2002, 22: 5~7. 王宇明,陈耀凯.临床内科杂志,2002,19:247-250.
2.亚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在15日至24周出现以 上肝衰竭主要临床表现。
3.慢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肝 功能进行性减退。其主要诊断要点: (1)有腹水或其它门脉高压表现; (2)肝性脑病; (3)血清总胆红素>51.3μmol/L,白蛋白< 30g/L; (4)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1.急性肝衰竭
▪ 急性起病,在两周内出现以下表现者。 ▪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频繁恶
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和/或腹水; ▪ (2)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
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μmol/L); ▪ (3)出血倾向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且排除其他原因者; ▪ (4)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 ▪ (5)肝脏进行性缩小。
能量供应
蛋白质或氨基酸, 保持正氮平衡
鱼油脂肪酸、结构脂肪乳、 精氨酸等免疫营养
促进组织修复
免疫调理
基本支持
满足正常生命活动需求
高级支持
免疫调理,减少炎症反应,为肝脏 再生创造机会和条件.
内科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础支持治疗
肝衰竭早期特征
1. 极度乏力并严重消化道症状 2. 黄疸进行性加深
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 每天上升≥17μmol/L 3. 出血倾向 3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4. 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肝衰竭中期特征
在早期表现基础上,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1. Ⅱ级或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2. 出血倾向明显,且20%≤PTA<30%
基础支持治疗
2.营养支持个体化:
➢ 可通过估算患者基础能量消耗(BEE)作为能量补 给的指导标准
➢ 静息状态简单估算法:25~30Kcal/Kg·d ➢ 高糖(70%)低脂(30%),适量蛋白
(1.25g/Kg·d)肝性脑病除外 ➢ 合理应用肠外及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治疗
补充糖、脂肪、维 生素、微量元素等 物质
建立新 方案新 方法
建立评 估体系 治疗路 线图
标准化 内科综 合
治疗方 案的优 化研究
病因治 疗新方 案研究
人工肝 个体化
治疗新 方案研 究
人工肝 联合肝 移植治 疗方案 研究
建立病情、预后和疗效评 价数学模型
推出 “治疗线路图”
新型混 合型人 工肝技 术研究 Leabharlann 究细胞移 植治疗 新方法 研究
阻断肝 细胞坏 死新方 法研究
肝衰竭辅助诊断
1、总胆红素升高; 2、白蛋白或前蛋白下降; 3、AST/ALT1; 4、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显著下降;; 5、PTA40%; 6、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BCAA/AAA)显著下降; 7、血氨水平升高; 8、血内毒素水平升高; 9、双歧杆菌/肠杆菌科比值(B/E)下降; 10、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体积进行性缩小;
建立新方法
降低病死率
指导临床 评价预后 降低病死率
内科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科综合治疗
加强治疗单元(ICU)内的 支持治疗能提高ACLF患 者的近期救治和生存率
——汤勃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17:35-37
加强急性肝衰竭的监护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
肝衰竭晚期特征
在中期表现基础上,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 1. 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 难以纠正的水电解质紊乱等难治性并发症 2. Ⅲ级或以上肝性脑病 3. 严重出血倾向,PTA< 20%
肝衰竭倾向
➢全身情况转差、极度乏力 ➢黄疸短期内迅速加深或进行性加深 ➢消化道症状严重:厌食、恶心、呕吐 ➢频繁呃逆 ➢腹胀明显 ➢持续低热 ➢出血倾向 ➢白细胞增高
肝衰竭的治疗
治疗方法
降低肝衰竭 病死率
标准化内科综合 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病因治疗
混合型人工肝和干细胞、肝移植 治疗新方法研究
人工肝个体化 治疗新方案研究
内科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化方向
技术线路
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方案、新方法研究
肝衰竭新方案研究
肝衰竭治疗新方法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