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胸高形率定义:树干中央直径(d 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一般用q 2表示 :q 2=d 1/2 / d 1.3hg f v ⋅⋅=3.13.1∂⋅+⋅=f h g V )3(3.1q2和f1.3具有相同的特征,不能脱离树高而单独确切的反映干形。

八、形数与形率的关系:1、形数、形率都是反映树干形状的指标。

2、形数不能直接测定,而形率可以直接测算。

3、形数是测算立木材积的三要素之一,了解、掌握形数和形率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通过测定形率计算出形数,进而推算出树木材积。

九、立木材积的近似计算法1.平均实验形数法:2.形率法(形数法):测出胸径、树高和形率q 2高形数:再按公式:V=g 1.3·h · f 1.3,计算出材积。

十、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叫望点。

★第二章 林分调查★一、林分(stand):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森林地段),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stand description factor):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十大林分调查因子:1、林分起源(stand origin ):根据林分中的树木在其最初发育时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林分。

通常划分为天然林(natural stand )和人工林(planted forest)。

()∂⋅+⋅=f h g V 33.11)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2)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2、林相(林层)(storey):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1)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2)复层林(multi—storied stand):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3)主林层: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

4)次林层:在复层林中,主林层以外的林层。

我国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①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以主林层为100%);②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③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④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小于0.2。

3、树种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1)纯林(pure stand):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2)混交林(mixed stand):而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3)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

4)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5)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6)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4、林分年龄(age of tree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1)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

①绝对同龄林(absolute even —aged stand ):树龄完全相同的林分称为绝对同龄林。

②相对同龄林(relative even —aged stand ):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又称为相对同龄林。

2)异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全龄林(all aged stand):由所有龄级的林木所构成的林分称作全龄林(all aged stand)5、平均胸径:平均胸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

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林木胸径的平均水平,而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以 表示,其计算方法为:式中: —林分平均断面积; N —林分内林木总株数;G —林分总断面积; 和 —第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

6、平均高: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测度指标。

1)树高曲线(height —diameter curve ):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g D ∑∑∑========N i i N i i N i i g d N d N g N G N g D 12121141414144πππππg g i d2)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 )相时应的树高,称为林分的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 )。

7、林分密度:林分密度是说明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和木材产量的极重要因子。

1)幼龄林:郁闭度大于疏密度;中龄林:郁闭度与疏密度两者相近;成熟林:郁闭度小于疏密度。

2)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疏密度有时会大于1.0。

3)林分密度指数(SDI ):是指林分在标准平均胸径(standard average dbh)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株数,简称为密度指数。

8、立地质量(site quality )(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1)地位级:是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

2)地位指数:依据林分优势木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的关系,用林分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的绝对值作为划分林地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3)地位指数有以下优点:a. 以林分优势高作为评定立地的依据,受抚育措施影响小,能较确切地反映林地生产力的差别。

b. 直接用一定年龄的树高值表示,对林木生长状况有一个具体的数量概念,便于不同树种的比较。

9、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称作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以M 表示。

g D DH10、林木质量、林分出材率等级和可及度:仅限于用材林的近、成、过熟林部分。

1)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木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商品用材树、半商品用材树和薪材树。

2)林分出材率:林分出材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或林分内商品用材树的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称为林分出材率。

3)出材级:根据林分出材率的不同,将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出材率林分划分为不同的出材率等级,简称出材级。

4)可及度: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是在近期可以进行木材采伐利用的对象,应该根据这些林分的分布位置,对其在采、集、运方面具备的条件做出评价。

表明他们所具备的木材生产条件的指标是可及度。

5)可及度分为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

6)纯林是指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

7)混交林是指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

三、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设置与测量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2、标准地的形状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有时因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圆形。

3、标准地的面积标准地面积应依据调查目的,林分状况如林龄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而定。

4、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水平距,方形标准地导线闭合差要求≤1/200;四角可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的标桩。

5、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标准地设置好后,应在标准地调查表上按比例绘制略图。

四、标准地的调查工作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对每株树木进行实测称为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

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如下:1、径阶大小的确定直接影响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尤其是对林分平均直径影响最大。

径阶大小一定时,平均直径愈小,材积误差愈大;平均直径一定时,径阶愈大,材积误差愈大。

在林分调查中划分径阶时,采用上限排外法。

林分平均直径D>12cm,以4cm为一径阶;6-12cm时,以2cm为一个径阶;小于6cm时,以1cm为一个径阶。

2、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一般以平均直径的0.4倍作为起测径阶。

天然成过熟林为8cm,中龄林4cm,幼林为1或2cm。

3.划分材质根据树干可利用的长度及弯曲、多节等,划分为:经济用材树、半经济用材树和薪材三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