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测量)第九章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心理测量)第九章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30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3.斯滕伯格的智力三重结构理论
❖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智力的三 个亚理论:
❖ (1)智力的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
❖ (2)智力的经验亚理论(experiential subtheory):
❖ (3)智力的成分亚理论(componential subtheory)
❖ (3)四个分测验: ❖ 第一分测验(测查计划性功能系统):①视觉搜索;
②计划连接;③数字匹配 ❖ 第二分测验(测查注意—唤醒功能系统):④表现的
注意;⑤找数;⑥听觉选择注意 ❖ 第三分测验(测查同时性加工成分):⑦图形记忆;
⑧矩阵问题;⑨同时性的言语加工 ❖ 第四分测验(测查继时性加工成分):句子重复,句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2. 第二次修订版(1937) ❖ 使用范围扩展到2—18岁,编制了测验复本,分别
为L型和M型。 ❖ 3.第三次修订版(1960) ❖ 共有100多个项目,划分为20个年龄组。
36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 由桑代克、黑根(E.Hagen)、沙特勒
25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8.CHC理论
❖ 该模型包含了十个“宽层”能力和七十多个“窄层” 能力,每个宽层能力包含了两到三个窄层能力。
❖ 10个宽层能力的编码和命名: 流体智力(Gf)、晶体智力(Gc)、数量知识 (Gq)、读写能力(Grw)、短时记忆(Gsm)、 视觉加工(Gv),听觉加工(Ga)、长时记忆和 提取(Glr)、加工速度(Gs)和决策/反应的时 间或速度(Gt)。
3
202心0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 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 智力测验结果的三种表达方法:
➢ 智龄 ➢ 比率智商 ➢ 离差智商
6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1.智龄
❖ 智龄即智力年龄,指每一个年龄(段)被试在智力量 表中应该完成的难度最适宜的题目个数(即该年龄 恰好有60%的被测者能完成的题目)。
11
2020/10/24
智 力 测 14岁的华裔天才小子卢 验 乃 嘉 , 以 194 的 超 高 智
商,成为斯坦福大学电 脑学系的硕士生,是该 校历来最年轻的研究院 学生。据估计,全球有 此高智商者不到5人。 ——2000-10
2005 年 6 月 , 19 岁 的 卢 乃嘉得了博士学位
12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39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 5.第五次修订(2003) ❖ 量表包括10个分测验,分测验分数都是以10为平
均数,3为标准差。 ❖ 由分测验产生组合分数:语言IQ分数,非语言IQ
分数以及成套IQ总分,所有组合分数以100为平 均数,15为标准差,并进一步导出全量表的离差智 商。 ❖ IQ分数可以和其他智力量表的IQ分数直接比较。
26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智力的信息加工观
❖ 1.鲁利亚的同时加工和既时加工理论 ❖俄国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A.R. Luria)区分出
两种基本的信息加工方式: ➢ 同时或平行加工(simultaneous or parallel) ➢ 既时或系列加工(successive or sequential)
❖ 卡罗尔(Carroll,1997)用地层代表他的理论 中的三个成分:
❖ 最上面的一层是g因素或一般智力; ❖第二层由八种能力和加工过程组成:流体智力
(Gf)、晶体智力(Gc)、一般记忆和学习能力 (Y)、广泛的视觉接受能力(V)、广泛的听觉 接受能力(U)、广泛的记忆提取能力(R)、广 泛的认知加工速度(S)、加工/决策速度(T)。 ❖在这八个因素下面,分别是一些“水平因素”和 (或)“速度因素”。
(J.Sattler) 等完成。 ❖它是一个点量表,把智力分为三个层次: ➢ 一般智力因素层次 ➢ 晶体能力、流体—分析能力和短时记忆层次 ➢ 语言推理、数量推理和抽象/视觉推理层次
37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 分为15个分测验:
词汇,珠子记忆,算术,语句,图形分析,理解, 谬误,数字记忆,仿造和仿画,物品记忆,矩阵, 数列,折纸,语文关系和等式 ❖ 评估4个领域的认知技能: 语言推理;数量推理;抽象—视觉的推理;短时记忆
31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智力的成分亚理论
①操作 成分
②元成分
知识获得 成分
编码、推断、应用、 比较、证实等
信息加工成分及其组合 策略、注意资源的分配等
学习、保持和迁移
32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 常见的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33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第二节 常见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34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1. 第一次修订版(1916) ❖ 该量表共有90个题目,其中51个为原来比奈—西
蒙量表所有,有39个为新增加的,使用范围从3— 13岁,并附有普通成人和优秀成人两组测验题。 ❖该量表首先采用了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
35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因素说
(Spearman,1904)
G因素
个人的普通智力
S因素
个人的特殊智力
14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特殊因素说(桑代克)
抽象智力
处理语言和数学符 号的智力
具体智力
处理事物的智力
社会智力
处理人与人之间相 互交往的智力
15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3.多因素论(瑟斯顿)
❖ 瑟斯顿(L.L.Thurstone,1936)提出智力 可分为7种因素:
二、智力测验的理论依据
❖(一)智力因素分析理论
▪ 该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的和有待发现的能力构成, 主要建模方法是因素分析法。这是一种对智力进行静态 的因素描述。
❖ 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理论占优势。传统比奈式 智力测验,即以该理论为基础编制。
13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 比奈—西蒙量表使用此方法。
7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IQ),指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公式: IQ=(MA/CA)×100 其中,MA为智力年龄,CA为实足年龄。
❖ 斯坦福—比奈量表使用此方法。
8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4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8.CHC理论
❖ CHC理论是一种将Cattell-Horn和Carroll理论 进行整合的理论,由Kevin S. McGrew(1997) 提出。
❖ 1998年,McGrew和Flanagan在因素分析的基 础上,对之前的整合理论进行了修改,形成了现在 的McGrew-Flanagan CHC理论。
子问题,字词回忆。
29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戴斯等的智力PASS模型理论
❖ (2)三个系统: ❖ ①注意—唤醒系统(第一机能区);使大脑处于一
种适宜的工作状态。 ❖ ②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又称编码系统
(第二机能区),负责对外界输入信息的接收、解 释、转换、再编码和存贮。 ❖③计划系统(第三机能区),执行计划、监控、评 价等高级功能。
(三)智力的分布和分类标准
❖ 1.智力的分布 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智力的分布呈正态分布
曲线,即两头小、中间大。
著名心理测量学家推孟(L.M.Terman)认为, 智商为100分左右的人约占全部测试者的46%; 130分以上的人少于3%;70分以下的也少于 3%。
10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智力分类
一、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 (一)1905年的比奈—西蒙量表
▪ 该量表共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浅入深排列,以通过 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主要测查判断、 理解和推理能力。
▪ 1908年作首次修订,题目增加到59个,并按年龄从3— 13岁进行分组,启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 1911年该量表第三次修订,增设了一个成人组。
抽象概念的能力、视觉加工能力、听觉加工能力、 数量加工能力、加工速度、读写能力、短时记忆能 力、长时记忆和提取能力等。 ❖流体智力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会显示出来,因 而是一种普遍性能力,它更多地依赖于遗传,在个 体发育的早期就有明显地发展,14岁左右达到高峰, 成年后逐渐衰退。
22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晶体智力
❖指知识与技能有效结合的一种能力,主要用于完成 某种固定的任务。
❖晶体智力更多地依赖于环境的作用,决定于后天的 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 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发展,但到25—30岁 之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23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7.卡罗尔的认知能力的三层理论
❖ 《中国比奈测验简编》(8个题目),选自《中国 比奈测验第三次修订本》。
3.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把测量分数按照正态分布曲线标准化, 把原始分数转换为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的 标准分数,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智力能力与其年龄相 仿的人群的平均成绩的偏离程度。
❖公式: IQ=100+15Z=100+15(X-M)/S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使用此方法。
9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