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4章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pptx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4章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pptx

第四章 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技术选择、装配流程图、生产过程 流程图内容和方法
(2) 掌握生产过程类型、生产系统定位常用的方 法、平衡点分析方法、自制或外购决策
重点: 生产组织类型种类及优缺点, 生产过程类型种类及异同、平衡点分析方法
第四章 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
输入信息
1.产品信息
性能技术特点 产品市场信息、 竞争环境
2.生产战略信息
竞争重点
3.生产系统信息
生产要素来源、 生产技术
过程规划与设计
1.生产系统定位 2.确定纵向集成
度 3.生产技术选择 4.确定生产流程
输出信息
1.生产过程流程设计 2.设备选定 3.车间布置图 4.人力需求测算
第一节 生产过程的类型
对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有影响的分类: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 二、库存策略 三、过程结构
第二节 产品设计和生产类型关系
产品设计 客户产品
标准产品
生产类型 单件小批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产品寿命周期曲线
销售 额
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时间
第二节 产品设计和生产类型关系
生产过程生命周期: 从生产结构发展阶段来看,开始总是单件生 产,然后是小批量、大批量生产,最后是大 量生产,这也是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生产系统定位还应考虑: ⑴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弱点 ⑵行业性质
二、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主要考虑因素是投资和成本。 资金来源和数量是选择生产过程类型的首要
因素。 年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F+QV
年成本
单件生产 225
模块生产
自动线
111
50
10万件
25万件
年产量
运作杠杆
运作杠杆作用小,则角度小,利润增长缓慢,反之运作 杠杆度大,夹角大, 利润或亏损变化迅速。
年销售收入
模块生产 自动线
年销售收入,成本
E1 E2 P 运作杠杆
年产量
三、平衡点分析
主要考虑成本和产量两个因素,用来分析比 较不同生产类型方案。
例:设有自动装配线,模块式生产和单件生产三 个方案,其成本如下表.
类型
A (自动线) C(模块式) J(单件生产)
固定成本(F)
单位可变成本 (V)
110000
策略 纯策略1
产品设计 类型
客户产品
生产组织 类型工艺原则ຫໍສະໝຸດ 库存 类型生产流程类型
订单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纯策略2 标准产品 对象原则 存货生产 大量大批生产
一、产品—生产过程(工艺)矩阵
构成: 横坐标:产品生命周期阶段(A、B、C、D四级) 纵坐标:生产过程生命周期(1、2、3、4四级) 绩效指标:成本和柔性两项 生产柔性: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并适应产品和生产过
程生命周期阶段变化。 产品柔性:生产系统从生产某种产品快速转变到生产另
一种产品或品种的能力。 产量柔性:快速增加或减少生产数量的能力。
低标准化 品种单一
矩阵图的作用: 1、可从理论上分析某类行业和企业的“理论定位” 2、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内生产系统定位的变化轨迹。 3、可用来分析和发现新的“理论定位点”。
优点: 批量变更引起的调整费用减少,降低在制品数
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缺点:
生产模块内会有重复设备。生产模块外的零件 加工效率不高。
二、成品库存类型
实质是按生产任务的来源分类。
1、存货生产
按预测组织生产,适用于批量较大的消费品生产。
2、订货生产
按订单组织生产,适用于规格品种多,个性要求
较多的工业产品。
充足
库房
销售 需求量 库存 核实库存
部门
管理
缺货
客户
生产计划部门
存货生产
三、生产过程结构类型
按企业生产过程的设备专业化程度以及物流 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重复程度划分为: 1、连续生产 2、大量生产 3、成批生产
(1)大批生产 (2)中批生产(3)小批生产
4、单件生产 5、大量客户化生产 6、项目生产
3、模块式生产(重复型)
将对象原则和工艺原则结合,而形成的一 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它主要有两种形式:
1)在对象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工艺专业化原则 建立生产单位。如齿轮车间又分车工工段、磨 工工段等。
2)在工艺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 建立生产单位。如装配车间又分变速箱工段和 总装工段等。
模块式生产是按成组技术原理,将不同的产品中 特征相似的零件集合成组,建立以零件组为对象 对象专业化单位,即成组生产单元。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
按产品或生产工艺来划分生产单位。 1、对象原则(对象专业化、产品导向型)
生产过程分为: 加工-装配型生产—-生产线或装配线 流程型生产——连续生产 2、工艺原则(工艺专业化、工艺导向型)
间歇生产 3、模块式生产 (成组生产单元、重复型生产)
1、对象原则
生产过程按产品的不同划分生产单位。 工艺过程是封闭的,能独立地生产产品。
影响生产类型选择的重要因素: 1、产量和品种 2、多产品 3、生命周期阶段的过渡 4、预测需求量与实际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说明生产系统柔性的重要性。
能力弹性是指生产系统具有应付偏离设计要求 的能力。
第三节 生产系统定位
生产系统定位: 是指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库存
类型的组合选择。
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类型组合策略
2
80000
4
75000
5
年成本( 千元)
单件生产J
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 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 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特点:三“不同”一“同” 。不同设备、不同工种的工人、 不相同的工艺方法,加工对象相同。如:齿轮车间、 标准件车间、发动机车间。
优点: 1. 缩短运输路线 2. 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 3. 专业化水平高 4. 有利于按期、按量、按质、成套的完成生产 5. 便于生产管理
缺点: ① 要求专用的设备和工装,需较高的初始投资。 ② 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2、工艺原则
生产过程按工艺来划分生产单位。 特点:三“同”一“不同” 。如:铸造车间、
机加 工车间、喷漆车间。 同类设备、同工种的工人、相同的工艺方法, 只是加工对象不同
图3-2 工艺原则示意图
优点:
① 产品生产具有柔性。 ② 采用通用的设备和工装,初始投资较小。 缺点: ① 运输路线长、运输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 ② 生产周期长,在制品积压占用流动资金较多。 ③ 生产率低 ④ 管理工作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