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产计划及控制 第4章 生产过程规划及设计
生产计划及控制 第4章 生产过程规划及设计
第四节 生产技术选择
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类型选定以后, 生产技术选择便是后续的重要决策。 自动化意味着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生 产技术及生产过程集成与一体,成为 综合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 提高生产柔性和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 和途径。 生产技术选择实质上是自动化程度的 选择。
第四节 生产技术选择
模块式生产是按成组技术原理,将不同的产品中 特征相似的零件集合成组,建立以零件组为对象 对象专业化单位,即成组生产单元。
优点: 批量变更引起的调整费用减少,降低在制品数 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缺点: 生产模块内会有重复设备。生产模块外的零件 加工效率不高。
二、成品库存类型
实质是按生产任务的来源分类。 1、存货生产 按预测组织生产,适用于批量较大的消费品生产。 2、订货生产 按订单组织生产,适用于规格品种多,个性要求 较多的工业产品。 充足
二、简答题
1、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项?其主要输入、 输出是什么? 2、试比较对象原则和工艺原则的优缺点。 3、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两者各阶段之间有什 么关联?
三、计算题
1.有一毛衣编织厂有三种生产方案:手工编织、手摇编织机 和电动编织机,各方案成本资料如下表,试确定在何种产 量下用何方案有利。
一、产品—生产过程(工艺)矩阵
构成: 横坐标:产品生命周期阶段(A、B、C、D四级) 纵坐标:生产过程生命周期(1、2、3、4四级) 绩效指标:成本和柔性两项 生产柔性: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并适应产品和生产过 程生命周期阶段变化。 产品柔性:生产系统从生产某种产品快速转变到生产另 一种产品或品种的能力。 产量柔性:快速增加或减少生产数量的能力。
2、工艺原则
生产过程按工艺来划分生产单位。 特点:三“同”一“不同” 。如:铸造车间、 机加 工车间、喷漆车间。 同类设备、同工种的工人、相同的工艺方法, 只是加工对象不同
图3-2 工艺原则示意图
优点:
产品生产具有柔性。 ② 采用通用的设备和工装,初始投资较小。 缺点: ① 运输路线长、运输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 ② 生产周期长,在制品积压占用流动资金较多。 ③ 生产率低 ④ 管理工作复杂。
自制或外购决策影响因素: 1、成本 2、资金 3、技术能力 4、外购零件产品质量 5、供应商是否会成为竞争对手
例3-1:
方案 年产(件) 不变成本(元/年) 可变成本(元/件) 自制A 10000 自制B 10000 外购C 10000
100000 75
300000 70
—— 80
总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可变成本 方案A CA=100000+10000×75=85(万元) 方案B CB=300000+10000×70=100(万
第五节 装配流程图
生产过程流程设计属于运作决策问题 生产过程流程规划要确定产品制造程序和路线 以及操作顺序。 作用是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可据以组织生产, 采购、供应部门和仓库管理人员据以 确定采购任务。 通常用流程图来表示装配过程。
装配流程图:表示产品装配过程中零件的走向, 产品的层次结构和装配顺序。
15000
年产量
平衡点分析
解:年总成本计算公式 C = F + VQ 当Q=10000件时,CA=130000 (元) CC=120000(元) CJ=125000 (元) 选方案C 在模块式生产和单件生产的交点(平衡点), CC= CJ 即 80000+4Q = 75000+5Q Q=5000 件 选方案J 同理:模块式生产和自动线的平衡点 C C= C A Q=15000 件 选方案A
1.产品信息
性能技术特点 产品市场信息、 竞争环境
2.生产战略信息
竞争重点
1.生产系统定位 2.确定纵向集成 度 3.生产技术选择 4.确定生产流程
1.生产过程流程设计 2.设备选定 3.车间布置图 4.人力需求测算
3.生产系统信息
生产要素来源、 生产技术
第一节 生产过程的类型
对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有影响的分类: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 二、库存策略 三、过程结构
两种符号:
表示工序 表示检验 编号: SA-X 组装代码 A-X 总装代码 I-X 检验代码
07 08 09 10
显示嚣屏 显示器底板 芯片 电路板
03 面板 02 垫板 04 TR-4 05 TR-5 06 Cap-6 SA-1 面板
01 底座
A-1
垫板安装
SA-3 键盘
SA-2 显示器
A-2 I-1
方 案 1、手工编织 2、手摇编织机 3、电动编织机 固定费用 0 3000 14000 单位可变成本(元) 50 20 10
库房
销售 部门
需求量
库存 管理
核实库存
缺货
客户
生产计划部门
存货生产
三、生产过程结构类型
按企业生产过程的设备专业化程度以及物流 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重复程度划分为: 1、连续生产 2、大量生产 3、成批生产
(1)大批生产 (2)中批生产(3)小批生产
4、单件生产 5、大量客户化生产 6、项目生产
第二节 产品设计和生产类型关系
例:设有自动装配线,模块式生产和单件生产三 个方案,其成本如下表.
类型 A (自动线) C(模块式) J(单件生产) 固定成本(F) 110000 80000 75000 单位可变成本 (V) 2 4 5
年 成 本 ( 千 元 ) 110 80 75 5000
单件生产J 模块生产C 自动线A
10000
元) √ CC=10000×80=80(万元)
方案C
第七节 生产过程流程图
流程图的改进分析技术是“ECRS”四大原则,实现四大原 则可通过“5W1H”提问技术来实现。
5W1H
目的 原因 时间 地点 人员 方法
现有方法
做什么(What) 为何做(Why) 何时做(When)
提问
是否必要 为何要这样做 为何要此时做
能力弹性是指生产系统具有应付偏离设计要求 的能力。
第三节 生产系统定位
生产系统定位: 是指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库存 类型的组合选择。 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类型组合策略
策略 纯策略1 纯策略2 产品设计 类型 客户产品 标准产品 生产组织 类型 工艺原则 对象原则 库存 类型 生产流程类型
订单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存货生产 大量大批生产
分析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对象 是否不需要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地点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人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方法 与工具
改进
E or C
R
何处做(Where) 为何要此处做 何人做(Who) 如何做(How) 为何要此人做 为何要这样做
S
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生命周期 2.生产系统定位 3..纵向集成度
单机自动化 1、机器自动化附件 2、数控机床 3、机器人 4、自动质量控制和检验系统 5、自动识别系统 6、自动过程控制系统
自动化系统 1.自动化系统类型 ① 加工自动线(刚性自动化) ② 装配自动线 ③ 柔性制造系统(FMS) ④ 自动存贮和检索系统 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③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盈亏平衡点(BEP)分析项 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 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投资、成本、销售量、产品 价格、项目寿命期等)的变化会影响投资方案的 经济效果,当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 就会影响方案的取舍。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 找出这种临界值,即盈亏平衡点(BEP),判断投 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 供依据。 因为盈亏平衡分析是分析产量(销量)、成本与利 润的关系,所以称量本利分析。
第四章 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技术选择、装配流程图、生产过程 流程图内容和方法 (2) 掌握生产过程类型、生产系统定位常用的方 法、平衡点分析方法、自制或外购决策
重点: 生产组织类型种类及优缺点, 生产过程类型种类及异同、平衡点分析方法
第四章 生产过程规划与设计
输入信息 过程规划与设计 输出信息
标为6万元,销售价格不变,则应将单件可变成本降
为多少?
解:(1)设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Q*,则
F 100000 Q 5000 P V 60 - 40
*
( 2)已知E=60000元
F E 100000 60000 Q 8000 P V 20
(3)已知Q=6000,则 E=(P-V)Q-F=20×600010000=20000 (4)已知Q=6000,E=60000元,则 FE 100000 60000 V P 60 33.3元 Q 6000
产品设计 生产类型
销 额售
客户产品 单件小批生产
标准产品 大批大量生产
产品寿命周期曲线
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时间
第二节 产品设计和生产类型关系
生产过程生命周期: 从生产结构发展阶段来看,开始总是单件生 产,然后是小批量、大批量生产,最后是大 量生产,这也是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影响生产类型选择的重要因素: 1、产量和品种 2、多产品 3、生命周期阶段的过渡 4、预测需求量与实际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说明生产系统柔性的重要性。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
按产品或生产工艺来划分生产单位。 1、对象原则(对象专业化、产品导向型) 生产过程分为: 加工-装配型生产—-生产线或装配线 流程型生产——连续生产 2、工艺原则(工艺专业化、工艺导向型) 间歇生产 3、模块式生产 (成组生产单元、重复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