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产过程的规划与设计
项目 备货性生产 定货性生产
产品特点
生产流程 库存
量大、标准、好预测
稳定、标准、均衡 连接生产和市场的纽带
量小、多变、难于测
不稳定、无标准、难均衡 不设成品库存
计划
设备
优化的标准计划
专用高效设备
不便详细,近细远粗
通用设备
人员
专业化
多种操作技能
大量生产、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 (1)特点:品种少、产量大、长期重复生产且条件稳定、 专业化水平高。 (2)优点: ①设计方面:简便\标准\工作量小 ②工艺方面:有利于编制详细的工艺规程提高工艺的先进性 ③生产组织方面:精细分工,专业化水平高,易于采用专用高 效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 ④生产管理方面:有利于相对集中的生产管理模式,理性管 理多,例外管理少,计划调度简单,人员易熟悉加工工艺与 技术,有利于机器设备的充分利用.
销 售 额
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的应用
1、预测; 2、分析。从图可知,对于新产品,重点应放在B-C-
D区间,对于正常产品,重点应放在C-D-E区间,对 老产品重点应放在F点,并尽力延缓产品的衰退。
产品生命周期的应用
3、控制。产品更新换代时,B,B
′、B″分别是产品的 1、2、3代形成大量生产的起点,是产品进入成长期的 转折点。何时将新产品第2代、第3代投放市场,是一 项重要的产品策略,也是控制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问 题。
备货性生产和定货性生产
备货性生产(Make-To-Stock)和定货性生产(Make-TO-Order)
1.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 系列进行的生产.补充和维持库存.轴承\紧固件\家电等 . 2.订货性生产是指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 备货性生产和订货性生产的的主要区别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大规模定制方式:单件生产在当今环境下发展而
成的新生产方式,特征:
可客户化: 大量用户选择他需要的产品; 自适应产品:由产品去适应用户的需求。
大规模定制生产关键技术:
1. 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可制造设计、CAD、 PDM….. 2. 采用敏捷制造:成组技术、可重组制造、柔性加工 3 对市场周密的调查,建立客户数据库。
产品-生产过程矩阵
正确地选择生产方式(配置工艺过程)是生产与管理战 略的核心; 工艺过程的选择只有与产品的结构的性质相匹配,才能 获得最好的技术经济性能与效益。
R. H. 海斯与S. C.惠尔赖特1979年提出了产品-工艺矩阵, 描述产品结构与工艺过程的匹配关系。
2点要点: 如何就产品的结构性质,选择最佳的工艺过程; 不仅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的战略,而且相应地 调整工艺过程;
第三章 生产过程的规划与设计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生产过程的规划及设计系统
输入
1产品信息 性能技术特点、产 品市场信息、竞争 环境 2、生产战略信息 3、生产系统信息
过程规划与设计
1、生产系统定位 2、纵向集成度 3、生产技术选择 4、生产流程
输出
1、生产过程流程设计 2、设备选定 3、车间布置图 4、人力需求预测
缺点:生产生产模块内可能出现重复的设备;
时间组织形式
1.顺序移动方式 (1)特点:整批移动 (2)图示:
M1 M2 M3 M4 0 20 40 60
n=4, t1=10, t2=5, t3=15, t4=10 m T顺=n∑ti =4×(10+5+15+10) i=1 = 160
T顺 80 100 120 140 160
定性分析
A点对应的是单一品种的大量生产采用高效自动化专业设备 组成的流水线效益高成本低柔性差 B点对应的是几个品种的成批生产品种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变 化系统具备一定的柔性操作难度大 C点表示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采用成组生产单元和工艺专 业化混合的形式 D点代表单件生产的情况,采用工艺专业化的形式较为合 适
(3) 各生产单位之间协作、往来频繁,管理较困难
对象专业化及优缺点
对象(产品)专业化(汽车、家电、齿轮箱)——以产品 或零 部件)为对象来构筑生产单位的。一个生产单位基本 上 可以完成一个产品或部件的生产。又称封闭式生产单位
优点:
(1) 可以大大缩减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运输距离
(2) 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在制品库存 (3) 可以采用先进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生产 (4) 减少生产单位的协作关系,简化计划管理 缺点: 设备利用率低
第一节 生产过程的类型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
1.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连续\均匀地按一定工艺顺序 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 产. 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流程式生产. 组织管理特点:产品工艺加工过程相似;按工艺流 程布置生产设备;车间\工段按工艺阶段划分。 组织管理重点:保证原材料\动力的连续\不间断供 应;加强维护保养;实时监控;保证安全生产. 2.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间断地按一定工艺顺 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 生产.轧钢\汽车制造\服装等.加工装配式生产. 组织管理特点:零件加工彼此独立;通过部件装配 和总装形成产品;协作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 组织管理重点: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 的成套型.
机械加工车间:车床工段、铣床工段、钻床工段
热处理车间:淬火工段、退火工段
装配车间
优点和缺点
优点:
(1) 设备利用率高,个别设备出现问题,影响不大
(2) 工人固定于一种设备,有利于专业技术的提高
(3) 可以比较容易适应不同类型产品,柔性较大
缺点:
(1) 产品(半成品)、原材料运输路线长
(2)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停放、等待时间长,延长了生产周期
(4)柔性
生产战略的内容
1.总体战略
(1)自制或购买 (4)高质量 (2)低成本和大批量 (5)混合策略 (3)多品种和小批量
2.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和设计
(1)选择 (考虑的因素) ①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③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 (2)开发和设计 ①做跟随者还是领导者. ③花钱买技术或专利.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的组织形式与工厂的产品构成有关:
单件、大量、多品种小批量?
要做两件事:
(1)对本厂产品进行分类;
(2)根据产品类型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
产品分类
ú ² ¿ Á
产品分类
A
B CC
· Æ Ö
工艺专业化原则
生产过程组织一般划分成一些基本单位,如车间、工段 和班组,这些单位按两种基本原则组织的: 工艺专业化原则——即按生产工艺的特点来组织生 产单位,在一个单位(如车间)集中同种类型的设备及 工人。如: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主 要 竞 争 因 素 的 变 化 环保 信誉
时间
品种 质量 价格 低 消费水平的变化 高
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
V对顾客的价值
V-P顾客的剩余 P-C企业的利润
P价格
V-C 企业 创造 的价 值
C成本
战略选择
1.市场竞争战略的类型 (1)成本领先战略 (2)别具一格战略 (3)集中一点战略 2.市场竞争战略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1)品种 (2)质量 (3)价格 (4)可获性(数量\交货期) (5)服务 3.产品和服务对生产系统的要求 (1)成本效率 (2)质量 (3)可靠性
生产类型划分的相对性
[注意]企业和车间生产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一个企业可能同时存 在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例如: 1。大量生产的企业:装配车间是大量流水生产; 机加工车间是大量流水和部分成批生产;
毛坯车间是明显的成批和大批生产;
试制车间是单件成批生产。 2。成批生产的企业:装配车间是成批或大批生产; 机加工车间和毛坯车间是成批生产。 3。单件生产的企业:基本车间均为单件生产。
成组加工单元:在一个加工单元内,配备某些不同类型 的加工设备,完成一族或几族零件的全部加工任务,而 且加工顺序可以在单元内灵活安排。利用加工工艺上的 相似性,对零部件进行分组。 优点:利用工艺上的相似性,增大了批量大小,减少了 批量变更次数,大大降低批量变更引起的调整费用,降 低在制品库存水平,提高生产率;
大量生产、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
2.成批生产 特点:品种较多,单产品产量较小;成批轮番生产。 工作地或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 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 3.单件小批成产 特点: (1)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的产量极少,生产重复率低。 (2)设计方面:一品一设计,设计质量不高。 (3)工艺方面:一品一工艺,工艺质量不高。 (4)生产组织方面:粗略分工,专业化水平低。设备集群式布 置,产品路线长。 (5)生产管理方面:粗略工时定额;协作关系不稳定,质量和 交货期不易保证。例行管理少,例外管理多。人员多。
生产布置的形式
零件 3
按 工 艺 专 业 化
零件1
A
B
C
零件 2
零件2
D (a)
E
F 零件 1
零件 3 B D 零件 1
按 产 品 专 业 化
零件 1
A
零件 2
D
E
C
零件 2
零件 3
E
(b)
F
A
零件 3
模块式生产
零部件分类:采用成组技术的方法,按照零部件加工 表面和加工工艺上的相似性,对零部件进行分组。
②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的关系. ④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异. ②自己设计还是请外单位设计. ④作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第二节 产品设计与生产类型的关系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产品设计的基型和特点
1、客户产品 品种多、批量少,对生产柔性和及时发货要求高 2、标准产品 品种少,大批大量生产,要求快速发送和低成本 3、对应于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 高标准化 标准化 低标准化 客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