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 1.如图,四边形OP1A1B1、A1P2A2B2、A2P3A3B3、…、An﹣1PnAnBn都是正方形,对角线OA1、A1A2、A2A3、…、An﹣1An都在y轴上(n≥1的整数),点P1(x1 , y1),点P2(x2 ,
y2),…,Pn(xn , yn)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并已知B1(﹣1,1).
(1)求反比例函数y= 的解析式; (2)求点P2和点P3的坐标; (3)由(1)、(2)的结果或规律试猜想并直接写出:△PnBnO的面积为 ________ ,点Pn的坐标为________ (用含n的式子表示). 【答案】(1)解:在正方形OP1A1B1中,OA1是对角线, 则B1与P1关于y轴对称, ∵B1(﹣1,1),
∴P1(1,1).
则k=1×1=1,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解:连接P2B2、P3B3 , 分别交y轴于点E、F, 又点P1的坐标为(1,1), ∴OA1=2,
设点P2的坐标为(a,a+2),
代入y=得a=-1, 故点P2的坐标为(-1,+1), 则A1E=A2E=2-2,OA2=OA1+A1A2=2, 设点P3的坐标为(b,b+2),
代入y=(>0)可得b=-, 故点P3的坐标为(-,+) (3)1;(- , +)
【解析】【解答】解:(3)∵ =2=2×=1,=2=2×=1,… ∴△PnBnO的面积为1,
由P1(1,1)、P2( ﹣1, +1)、P3( ﹣ , + )知点Pn的坐标为( ﹣ , + ), 故答案为:1、( ﹣ , + ). 【分析】(1)由四边形OP1A1B1为正方形且OA1是对角线知B1与P1关于y轴对称,得出点P1(1,1),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连接P2B2、P3B3 , 分别交y轴于点E、F,由点P1坐标及正方形的性质知OA1=2,设P2的坐标为(a,a+2),代入解析式求得a的值即可,同理可得点P3的坐标; (3)先分别求得S△P1B1O、S△P2B2O的值,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最后依据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2.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对于任意正实数a、b , 可作如下变形a+b= = - + = + , 又∵ ≥0, ∴ + ≥0+ ,即 ≥ .
(1)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在 ≥ (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 , 则a+b≥ ,当且仅当a、b满足________时,a+b有最小值 .
(2)思考验证:如图1,△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CO为AB边上中线,AD=2a , DB=2b, 试根据图形验证 ≥ 成立,并指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3)探索应用:如图2,已知A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一点,A点的横坐标为1,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A处旋转,保持两直角边始终与x轴交于两点D、E,F(0,-3)为y轴上一点,连接DF、EF,求四边形ADFE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a=b (2)解:有已知得CO=a+b,CD=2 ,CO≥CD,即 ≥2 . 当D与O重合时或a=b时,等式成立.
(3)解: , 当DE最小时S四边形ADFE最小. 过A作AH⊥x轴,由(2)知:当DH=EH时,DE最小,
所以DE最小值为8,此时S四边形ADFE= (4+3)=28.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的例子即可直接得出结论。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a+b,CD=,再由(1)中的结论即可得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3)过点A作AH⊥x轴于点H,根据S四边形ADFE=S△ADE+S△FDE
, 可知当DH=EH时DE最
小,由此可证得结论。
3.如图,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A(3,3),把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m),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 (1)求m的值; (2)求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点E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四边形OECD的面积S1 , 是四边
形OACD面积S的 ?若存在,求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A(3,3),
∴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而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m),
∴m=
(2)解:∵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 ), 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 而这些OA的解析式为y=x,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b
代入B的坐标得: =6+b, ∴b=﹣4.5, ∴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4.5, ∴C、D的坐标分别为(4.5,0),(0,﹣4.5), 设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
分别把A、B、D的坐标代入其中得: 解之得:a=﹣0.5,b=4,c=﹣4.5 ∴y=﹣0.5x2+4x﹣4.5
(3)解:如图, 设E的横坐标为x, ∴其纵坐标为﹣0.5x2+4x﹣4.5,
∴S1= (﹣0.5x2+4x﹣4.5+OD)×OC,
= (﹣0.5x2+4x﹣4.5+4.5)×4.5, = (﹣0.5x2+4x)×4.5, 而S= (3+OD)×OC= (3+4.5)×4.5= , ∴ (﹣0.5x2+4x)×4.5= ,
解之得x=4± , ∴这样的E点存在,坐标为(4﹣ ,0.5),(4+ ,0.5). 【解析】【分析】(1)先根据点A的坐标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代入即可求得m的值;(2)先根据点A的坐标求得直线OA的解析式,再结合点B的坐标求得直线CD的解析式,从而可求得点C、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3)先设出抛物线上E点的坐标,从而表示出面积S1,再求得面积S的值,令其相等可得到关于x的二元一次方程,方程有解则点E存在,并可求得点E的坐标.
4.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直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图中的“V形折现”)
(1)类比研究函数图象的方法,请列举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并求新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2,双曲线y= 与新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1,a),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与新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E,与双曲线交于点P. ①试求△PAD的面积的最大值; ②探索: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如图1,新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最小值为0;2.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3. 由题意得,点A的坐标为(-3,0),分两种情况: ①当x-3时,y=x+3; ②当x<-3时,设函数解析式为y=kx+b, 在直线y=x+3中,当x=-4时,y=-1, 则点(-4,-1)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4,1), 把点(-4,1),(-3,0),代入y=kx+b中,
得:, 解得:, ∴y=-x-3.
综上,新函数的解析式为y=. (2)解:如图2, ①∵点C(1,a)在直线y=x+3上, ∴a=4,
∵点C(1,4)在反比例函数y=上, ∴k=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 ∴设点D的坐标为(m,m+3),且-3∵DP∥x轴,且点P在双曲线上,
∴点P的坐标为(,m+3), ∴PD=-m, ∴S△PAD=(-m)(m+3)=m2-m+2=(m+)2+,
∵a=<0, ∴当m=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又∵-3<<1, ∴△PA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②在点D的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当点D为AC的中点时,其坐标为(-1,2),此时点P的坐标为(2,2),点E的坐标为(-5,2), ∵DP=3,DE=4, ∴EP与AC不能互相平分, ∴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 【解析】【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写出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新函数解析式,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2)①先求出点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设出点D的坐标,进而得到点P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②先求出A的中点D的坐标,再计算DP、DE的长度,如果对角线互相平分,则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如若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则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A(1,4),B(m,n).
(1)求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 (2)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B,求代数式 的值;
(3)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 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且该交点在直线y=x的下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 (1)解:将A(1,4)代入函数y= 得:k=4 反比例函数y= 的解析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