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则
,
解得:
,
∵ OM= ,
∴ 12+(﹣ )2=( )2 ,
a=± (3)解:当 a=﹣2 时,y=﹣2x+2,
∴ 点 A 的坐标为(1,0),点 B 的坐标为(0,2),
∵ 将 Rt△ AOB 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 y=x 平移 ∴ A′(2,1),B′(1,3),
个单位得到 Rt△ A′O′B′,
∴ 0<m< ,,DANG
则
,
﹣3x+2= ,
当 x=m 时,﹣3m+2= ,
∴ k=﹣3m2+2m(0<m< )
(2)解:由题意得:
,
ax+2= , ax2+2x﹣k=0,
∵ 直线 y=ax+2(a≠0)与双曲线 y= ∴ △ =4+4ak=0, ak=﹣1,
有唯一公共点 M 时,
∴ k=﹣ ,
(4)解:①当 m<2 时,有 2(2﹣m)2+m﹣2=1, 解得:m1=1,m2= (舍去);②当 2≤m≤4 时,有 m﹣2=1, 解得:m3=3;③当 m>4 时,有 2(4﹣m)2+m﹣2=1, 整理得:2m2﹣15m+29=0.
∵ △ =(﹣15)2﹣4×2×29=﹣7,无解. ∴ m 的值为 1 或 3. ①当 k>0 时,如图得当 0<x≤2 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 ,同 理当 a<0 时,且 a≤x<0 时,y≤ 有最大值 ,无最小值,②当 k<0 时,如图得当 0< x≤2 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 ,同理当 a<0 时,且 a≤x<0 时,y≤ 有最小值 ,无 最大值,∴ 当 k<0,a<0 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 的取值 范围是 a<0;
P1、P2 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 y= 【答案】(1)减小 (2)解:①如图所示,作 P1B⊥OA1 于点 B,
的函数值.
∵ A1 的坐标为(2,0), ∴ OA1=2, ∵ △ P1OA1 是等边三角形, ∴ ∠ P1OA1=60°, 又∵ P1B⊥OA1 , ∴ OB=BA1=1, ∴ P1B= , ∴ P1 的坐标为(1, ),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 k= ,
解得:x= ,
∴ 点 G(0, ). 过点 F 作 FH⊥CB 于点 H,如图所示.
由折叠的特性可知:∠ GDF=∠ GOF=90°,OG=DG,OF=DF. ∵ ∠ CGD+∠ CDG=90°,∠ CDG+∠ HDF=90°, ∴ ∠ CGD=∠ HDF, ∵ ∠ DCG=∠ FHD=90°, ∴ △ GCD∽ △ DHF,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②如图所示,过 P2 作 P2C⊥A1A2 于点 C, ∵ △ P2A1A2 为等边三角形, ∴ ∠ P2A1A2=60°, 设 A1C=x,则 P2C= x, ∴ 点 P2 的坐标为(2+x, x),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2+x) x= , 解得 x1= ﹣1,x2=﹣ ﹣1(舍去), ∴ OC=2+ ﹣1= +1,P2C= ( ﹣1)= ﹣ , ∴ 点 P2 的坐标为( +1, ﹣ ),
2.如图 1,已知一次函数 y=ax+2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反比例函数 y= 经过点 M.
(1)若 M 是线段 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当 a=﹣3 时,设点 M 的横坐标 为 m,求 k 与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一次函数 y=ax+2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 M,且 OM= ,求 a 的值.
值范围,由﹣3x+2= ,由 X=m 得 k=﹣3m2+2m(0<m< );(2)由 ax+2= 得 ax2+2x﹣
k=0,直线 y=ax+2(a≠0)与双曲线 y= 有唯一公共点 M 时,△ =4+4ak=0,ak=﹣1,由勾股 定理即可;(3)当 a=﹣2 时,y=﹣2x+2,从而求出 A、B 两点的坐标,由平移的知识知 A′,B′点的坐标,从而得到 k 的取值范围。
∴
=2,
∴ DF=2GD= ,
∴ 点 F 的坐标为( ,0). 设折痕 FG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y=ax+b,
∴有
,解得:
.
∴ 折痕 FG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y=﹣ x+ 【解析】【分析】(1)由点 E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 k 值, 再由点 B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代入即可求出 m 值;(2)设 OG=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 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 x 值,从而得出点 G 的坐标.再过点 F 作 FH⊥CB 于点 H,由此可得出△ GCD∽ △ DH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 DF 的长 度,从而得出点 F 的坐标,结合点 G、F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结论.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交于 A、B 两点,点 A 的坐标 为(2,3n),点 B 的坐标为(5n+2,1).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将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沿 y 轴向下平移 a 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3)当 a=﹣2 时,将 Rt△ AOB 在第一象限内沿直线 y=x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Rt△ A′O′B′,如图 2,M 是 Rt△ A′O′B′斜边上的一个动点,求 k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当 a=﹣3 时,y=﹣3x+2, 当 y=0 时,﹣3x+2=0,
x= , ∵ 点 M 的横坐标为 m,且 M 是线段 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
点 M 是 Rt△ A′O′B′斜边上一动点, 当点 M′与 A′重合时,k=2, 当点 M′与 B′重合时,k=3, ∴ k 的取值范围是 2≤k≤3 【解析】【分析】(1)当 a=﹣3 时,直线解析式为 y=﹣3x+2,求出 A 点的横坐标,由于 点 M 的横坐标为 m,且 M 是线段 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从而得到 m 的取
4.如图,矩形 OABC 的顶点 A、C 分别在 x、y 轴的正半轴上,点 D 为 BC 边上的点,反比
例函数 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 D(m,2)和 AB 边上的点 E(3,
).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和 m 的值; (2)将矩形 OABC 的进行折叠,使点 O 于点 D 重合,折痕分别与 x 轴、y 轴正半轴交于点 F,G,求折痕 FG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
,
解得
,
∴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 y= ,y=﹣ x+7.
(2)解:设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x+7﹣a,
由
,消去 y 得到 x2+(2a﹣14)x+24=0,
由题意,△ =0,(21a﹣14)2﹣4×24=0,
解得 a=7±2 .
(3)(0,6)或(0,8)
【解析】【解答】(3)设直线 AB 交 y 轴于 K,则 K(0,7),设 E(0,m),
3.如图,P1、P2(P2 在 P1 的右侧)是 y= (k>0)在第一象限上的两点,点 A1 的坐标为 (2,0).
(1)填空:当点 P1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 P1OA1 的面积将________(减小、不变、增 大) (2)若△ P1OA1 与△ P2A1A2 均为等边三角形, ①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②求出点 P2 的坐标,并根据图象直接写在第一象限内,当 x 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
(2)解:令 y= ≤2, 解得:x<0 或 x≥1. ∴ 符合条件的 x 的范围为 x<0 或 x≥1
(3)解:①当 k>0 时,如图得当 0<x≤2 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 ,同理当 a<0 时,且 a≤x<0 时,y≤ 有最大值 ,无最小值,②当 k<0 时,a≤x<0 时,y≤ 有最小值 ,无最大值,∴ 当 k<0,a<0 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 a<0
y=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 a 的值; (3)点 E 为 y 轴上一个动点,若 S△ AEB=5,则点 E 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1)解:∵ A、B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 2×3n=(5n+2)×1=m, ∴ n=2,m=12, ∴ A(2,6),B(12,1), ∵ 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 A、B 两点,
且 a≤x<0 时,得到 y≤ 有最大值 ,无最小值,②当 k<0 时,如图得当 0<x≤2 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 ,同理当 a<0 时,且 a≤x<0 时,y≤ 有最小值 ,无最大值,于 是得到结论;(4)分 m<2、2≤m≤4 和 m>4 三种情况考虑,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当 2≤x≤4 时有最小值为 1 即可得出关于 m 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 结论.
∴ 当 1<x< +1 时,经过点 P1、P2 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 y= 的函数值 【解析】【解答】解:(1)当点 P1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 P1 离 x 轴的距离变小,而
OA1 的长度不变, 故△ P1OA1 的面积将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分析】(1)当点 P1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点 P1 离 x 轴的距离变小,而 OA1 的长度不 变,故△ P1OA1 的面积将减小;(2)①由 A1 的坐标为(2,0),△ P1OA1 是等边三角形, 求出 P1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②由△ P2A1A2 为等边三角形,求出点 P2 的 坐标,得出结论.